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以直肠及乙状结肠较为多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也逐年上升。了解大肠癌的病因,对其防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病因
  • 简介: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较易误诊.近来我们手术治疗50例中误诊15例,其误诊率达35%.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40~70岁.病程在3个月以上11例,其中超过0.5a4例.本组中有脓血便21例,大便变形5例,腹泻4例,腹痛腹泻8例.本组中误诊疾病有慢性菌痢5例,胃肠炎3例,痔疮5例,肠粘连2例.误诊后的5a生存率很低,死亡率高.

  • 标签: 结直肠肿瘤/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大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大肠癌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3位。针对辖区居民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并进行筛查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和初步进行便潜血(FOB)检测。

  • 标签: 大肠癌 筛查 预防
  • 简介:摘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为新近报道的食源性强致病菌,对病原菌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是预防控制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鉴别培养、生化反应、免疫学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 标签: 出血性大肠杆菌 检测
  • 简介:对我科1999—05/2007—05大肠癌并肠梗阻3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6~82岁。本组均为单纯急性肠梗阻,闭袢性肠梗阻14例,其中9例有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病前表现黏液血便8例(26.7%),黏液样便9例(30%)。排便习惯改变10例(33.3%),便条变细12例(40%),腹痛6例(20%),贫血消瘦4例(13.3%)。部位伊于:回盲部8例,升结肠1例,横结肠15例,结肠脾曲4例,直肠、乙状结肠2例。

  • 标签: 结直肠肿瘤/并发症 肠梗阻/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3到2017-12月64例高龄大肠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根据手术后,局部转移发生率最高17.19%,其次为肺转移14.06%,肝转移9.38%,广泛转移3.13%,癌细胞转移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龄大肠癌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感染和切口裂开,其次为器官衰竭、腹腔出血,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大肠癌患者在手术前基础疾病较多,不仅导致患者手术风险极大,而且会造成手术后恢复慢。但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法和做好术前围手术期的充足准备,不仅可以提升手术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高龄大肠癌患者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大肠癌性梗阻中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出28例大肠癌性梗阻病患,均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26例放置支架成功,成功率是92.9%;手术时间43~116min,平均时间为(59.7±13.6)min;术后1~2d,病患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后期逐渐消失,肠梗阻解除;术后2d后常规行X线检查,均提示支架位置及其扩展程度较佳;所有患者术后都恢复良好,未引发感染、吻合口瘘等不良后果;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为35.7%;7例当前仍存活,存活率为25.0%;生存期为1~21个月,平均(8.9±2.3)个月。结论大肠癌性梗阻中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病患的生存质量,值得推行。

  • 标签: 大肠癌性梗阻 支架置入术 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研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方法。方法:采用多管PCR技术对1429份临床标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11种不同致病基因组进扩增,基因组检测阳性者再进行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培养和血清学凝集试验。结果:1429份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27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88%,分属于6个不同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管PCR技术结合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及血清学凝集方法.可敏感、快速地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 标签: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多管PCR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大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32例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纳入研究范畴,根据患者疾病类型与病灶位置确定手术方式,对比治疗措施。结果本组32例患者28例行I期切除吻合术,4例患者行肠造瘘II期吻合术,平均出血量为(193.8±11.4)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9.5±20.5)min。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12个月生存率为90.6%(29/32),36个月生存率为62.5%(20/32)。结论对于大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手术适应症来确定切除方式

  • 标签: 大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 手术方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门诊收治的200例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合格标本进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的总体耐药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呋喃妥因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非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结论对于本地区的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首选抗生素应为亚胺培南和呋喃妥因等药物。

  • 标签: 女性泌尿系统感染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大肠病变内镜治疗中无痛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行大肠病变切除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组中患者均为38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肠镜,试验组给予无痛肠镜,对两组操作时间、相关监测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试验组进行比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其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病变内镜治疗中应用无痛肠镜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可行、操作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大肠病变 无痛肠镜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大肠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6年12月90例大肠癌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常规化疗组采取常规的化疗方法,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两组大肠癌近期治疗效果;中位生存期;干预前后患者肿瘤平均直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大肠癌近期治疗效果高于常规化疗组,P<0.05;新辅助化疗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常规化疗组,P<0.05;干预前两组肿瘤平均直径、生存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新辅助化疗组肿瘤平均直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大肠癌的近期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为手术创造更好条件,缩小肿瘤,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大肠癌 近期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重症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的治疗与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早产儿脑膜炎的诊治经过、治疗策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例早产儿胎龄30+5/35+2周,患病日龄分别为12/7d,脑脊液细菌培养(-),白细胞分别为1750/3750个/mm3,葡萄糖分别为0.6/0.4mmol/L,蛋白均>3000mg/L。美罗培南抗感染,疗程分别为4周、52天,停药后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随访至矫正胎龄12个月,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DQ分别为97、91。无并发症,体格发育正常。结论早产儿重症大肠埃希菌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细致动态临床观察结合心率变化趋势的评估有助早期诊断与治疗。抗感染治疗应采取“重拳猛击”策略,结合支持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抗菌素疗程及停药指征仍有待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 标签: 脑膜炎 婴儿,早产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探讨大肠埃希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样本,准备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MacA培养基,组织52例患者采集痰液、尿液及切口组织等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验大肠埃希菌。结果52例样本中,共10例检出大肠埃希菌,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阴性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大肠埃希菌大小平均为1.52μm、周身鞭毛、可运动、无芽。MacA平板上呈桃红色,为圆形,表面光滑。结论临床应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应用到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中,提高检出率,为感染的防治,以及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大肠癌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中择取68例,通过双盲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临床在大肠癌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恢复效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大肠癌 围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常规分离鉴定47株大肠埃希菌,以标准纸片扩散法(K—B法)对其进行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株经PCR检测aac(3)~Ⅱ基因保守区,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初步探讨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与aac(3)-Ⅱ基因保守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地区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的aac(3)-Ⅱ基因保守区具65位G、84位T和65位A、84位C两种基因型,且高度耐药菌株皆为65位G、84位T。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株 aac(3)-Ⅱ基因保守区 药物敏感性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8例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P<0.05)。两组患者在病理学检查指标方面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结论对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安全可靠、对机体创伤低以及有利于机体恢复的优势,弥补传统开腹手术不足之处,还符合开腹手术的切除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合并转移 老年晚期大肠癌 腹腔镜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大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将实施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施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参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大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大肠癌 腹腔镜手术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中腹腔内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大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未防止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组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及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中腹腔内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较为稳定,需仔细评估其风险性,严格控制剂量,相较于未植入氟尿嘧啶治疗方式优势明显,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综合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大肠癌手术 氟尿嘧啶 植入剂 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