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系统护理对小儿弱视患儿视力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曲靖市眼科医院收治的80例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系统护理。随访1a,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患儿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1a后患儿视力恢复总有效率和患儿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系统护理可显著提高弱视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儿视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家庭系统护理 小儿弱视 视力恢复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清氯在成人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5例颅内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清钾、钠、氯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明显降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颅内感染昏迷患者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明显低于未昏迷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颅内感染昏迷患者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有显著提升,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感染急性期患者氯表现显著,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联,临床应对颅内感染患者血清钾钠氯指标进行动态监测,为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支持。

  • 标签: 颅内感染 诊断 血清钠 血清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免法(RIA)测定颈源性视力障碍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颈源性视力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2000年11月至2010年12月来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地方人员和在中心进行健康疗养的飞行员。以有无颈椎病为标准分为颈椎异常组和颈椎健康组。随机选取颈椎健康人员30人,颈椎异常组30人,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浆及海马匀浆TNF-α含量并进行对比,比较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颈椎异常组均进行手法颈椎整复治疗后视物模糊减轻,清晰度增加,颈椎正常组血浆TNF-α含量为34.25±2.19ng/l,而与颈椎异常组血浆TNF一α含量为56.79±3.17ng/l,颈椎正常者血浆TNF-α含量明显低于颈椎异常者(P<0.05)。结论基于本课题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血浆TNF-α增高是造成颈椎源性椎动脉持续缺血因素,是引起颈源性视力障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颈椎疾病 视力障碍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远视性弱视儿童于视力正常之后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状况。方法此文加入研究的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治的50例(共100只患眼)远视性弱视患儿,患儿均已治愈,分析其治愈后双眼视功能状况。结果中度远视患儿、高度远视患儿的远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轻度远视患儿数据,高度远视患儿的远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中度远视患儿数据,P<0.05,出现指标之间的统计学意义;轻度远视患儿的近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中度远视患儿、高度远视患儿数据,中度远视患儿的近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高度远视患儿数据,P<0.05,出现指标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于视力正常之后容易出现近视化情况,需要积极预防干预。

  • 标签: 远视性弱视 儿童 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对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入院的28例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超声乳化组(n=14)和小梁切除组(n=14)。超声乳化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组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7天的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7天,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小梁切除术组,降低眼压的效果低于小梁切除术组,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视力高于小梁切除组,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白内障超声乳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14),小梁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4)。根据χ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0.015,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显着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并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青光眼 白内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白内障手术 视力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钙血症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钙血症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加维生素AD滴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加多维生素滴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加多维生素滴剂治疗小儿钙血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钙血症 葡萄糖酸钙 多维生素滴剂 治疗
  • 简介:目的:迅速补液扩容,预防因输液导致的冷休克。方法:选用输血(液)加温器,将温度迅速升高。结果:液体保持36.5~37℃可获得安全、可靠、舒适的补液效果。结论:加温输液补容治疗是休克复苏的重要措施,对于预防大量输液后导致冷休克非常必要。

  • 标签: 休克 出血性/治疗 补液疗法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苏患者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共46例,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体温保护护理。比较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保护护理可显著缩短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改善其体温、心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复苏 完全清醒时间 体温 心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保管理对出生体重儿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45例出生体重儿,根据是否给予儿保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出生体重儿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儿经儿保管理后的1、3、6个月体重改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体重改善有效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管理后,观察组、对照组体重改善无效率分别为4.8%、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保管理能够明显改善出生体重儿体重,为儿童未来生长发育提供良好基础,可推荐应用于改善出生体重儿体重。

  • 标签: 儿保管理 低出生体重儿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中心规律血液透析且并发高磷血症的尿毒症患者80例,在原有的治疗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基础上进行磷饮食,观察周期为2月,观察磷饮食前后的钙磷代谢指标如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Ca×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变化。结果通过对MHD患者进行磷饮食,其血磷水平、钙磷乘积水平均较教育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Ca、iPTH、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MHD患者进行磷饮食,可改善其钙磷水平,调节钙磷代谢紊乱,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磷饮食教育 钙磷乘积 钙磷代谢紊乱
  • 简介:对危重患者胸腔积液对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诊断标准按1995年全国危重病会议上提出的标准诊断多器。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符合胸部CT、B超或X线片的诊断标准,APACHE-Ⅱ评分根据1985年Knaus提出的标准。

  • 标签: 胸腔积液/病因学 胸腔积液/诊断 呼吸功能 血液动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体温与新生儿腹泻的关系,提出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并分析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腹泻且体温的新生儿,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接诊的44例腹泻且体温的新生儿,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止泻效果,并分析新生儿体温与腹泻之间的联系。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腹泻且体温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腹泻且体温临床治疗效果,止泻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低体温 新生儿腹泻 关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50例甲亢并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甲亢并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在一小时至四天内肌力恢复并达到五级,临床症状和血氯、血钠、血钾、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T4、游离T3、甲状腺素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甲状腺激素是诱发甲亢并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应以补钾和控制甲亢为主。

  • 标签: 甲亢 周期性麻痹 低钾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管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对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实验组患者使用椎管麻醉的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麻醉治疗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幅度小,有利于患者的手术治疗。结论实验组患者使用椎管麻醉的方式进行骨科手术治疗,其相对于常规全麻的方式来说在对人体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更小。

  • 标签: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 椎管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妊娠高血压疾病眼底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PIH住院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眼底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第二峰(B)与第一峰(A)的比值(B/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围产儿发生窒息、胎儿窘迫、早产以及死亡的病例数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孕妇的眼底血流动力学特点可以作为PIH诊断及判断新生儿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眼底血流动力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癌结节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情况检查诊断当中,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一整年内收治的30例肝癌结节患者为研究组对象,再选择同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体格检查的30名健康人作为参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都需要接受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检查,并对比两组对象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对象的相关指标与参照组对象相比存在明显不同,数据分析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肝癌结节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情况检查方法选择而言,让其接受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诊断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肝癌结节 血液动力学 诊断 变化 灌注参数 CT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52例次[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585例次,亚临床甲亢161例次,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186例次,亚临床甲减122例次,正常组198例次]的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参数与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nodothyronine,FT3)和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甲亢组的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PSV×心率(heartrate,HR)及甲状腺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在甲亢组中PSV、PSV×HR及甲状腺体积分别与血清FT3、FT4呈正相关(P〈0.01),且其与血清FT3的相关度较FT4高;血清FT3在5.70-15.00pmol/L范围时(正常范围2.63-5.70pmol/L,上限值46.08pmol/L),甲状腺上动脉超声血流参数与其相关性较高,且两者间的相关性随着血清FT3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当血清FT3近检测上限范围时,两者不相关;而在其他组中,两者呈低度相关或不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并可辅助用于甲状腺弥漫性疾病临床诊治。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甲状腺上动脉 甲状腺弥漫性疾病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本院就诊的87例促性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4例,实行常规治疗,实验组43例,实行尿促性腺激素加以人绒膜促性激素和人工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成功妊娠率、卵泡成熟率和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成功妊娠率和卵泡成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激素水平均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促性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给予人绒膜促性激素与尿促性腺激素联合再加以人工周期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及卵泡成熟率。

  • 标签: 不孕不育 尿促性腺激素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治疗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于我省儿童医院治疗出生体重儿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PICC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数据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静脉炎1例、穿刺出血及血肿块1例,总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静脉炎6例、置管感染4例、穿刺出血及血肿块3例、导管堵塞1例,总发生率为14(34.06);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两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出生体重儿给予PICC静脉营养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保证其营养充足,从而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

  • 标签: 低出生体重儿 静脉营养 导管插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