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26例和18例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CT扫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整理发现,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CT表现主要特点如下平扫或增强扫描时,肝脏各叶体积比例均明显异常,不成比例;平扫时,肝脏各叶呈现等密度或弥漫性低密度小结节,且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发现肝脏各部位病灶未出现明显强化或呈环状强化;对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平扫时,肝脏各叶呈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且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均出现明显的环状强化,但最外层显示为低密度,并无明显强化,“牛眼征”和“门静脉瘤栓”患者依次为14例和2例。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和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CT表现均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通过联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测结果,有利于病症的鉴别和确诊。

  • 标签: 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 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26例和18例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CT扫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整理发现,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CT表现主要特点如下平扫或增强扫描时,肝脏各叶体积比例均明显异常,不成比例;平扫时,肝脏各叶呈现等密度或弥漫性低密度小结节,且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发现肝脏各部位病灶未出现明显强化或呈环状强化;对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平扫时,肝脏各叶呈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且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均出现明显的环状强化,但最外层显示为低密度,并无明显强化,“牛眼征”和“门静脉瘤栓”患者依次为14例和2例。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和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CT表现均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通过联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测结果,有利于病症的鉴别和确诊。

  • 标签: 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 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26例和18例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整理发现,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CT表现主要特点如下平扫或增强扫描时,肝脏各叶体积比例均明显异常,不成比例;平扫时,肝脏各叶呈现等密度或弥漫性低密度小结节,且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发现肝脏各部位病灶未出现明显强化或呈环状强化;对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平扫时,肝脏各叶呈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且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均出现明显的环状强化,但最外层显示为低密度,并无明显强化,“牛眼征”和“门静脉瘤栓”患者依次为14例和2例。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和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CT表现均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通过联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测结果,有利于病症的鉴别和确诊。

  • 标签: 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 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26例和18例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CT扫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整理发现,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CT表现主要特点如下平扫或增强扫描时,肝脏各叶体积比例均明显异常,不成比例;平扫时,肝脏各叶呈现等密度或弥漫性低密度小结节,且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发现肝脏各部位病灶未出现明显强化或呈环状强化;对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平扫时,肝脏各叶呈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且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均出现明显的环状强化,但最外层显示为低密度,并无明显强化,“牛眼征”和“门静脉瘤栓”患者依次为14例和2例。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肝癌患者和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CT表现均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通过联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测结果,有利于病症的鉴别和确诊。

  • 标签: 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 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 CT
  • 简介:摘要肝硬化结节、小肝癌都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小肝癌属于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及时、准确地诊断两种疾病,便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从而促进预后效果改善。MRI是诊断这两种疾病的常用方法,本文旨在综述肝硬化结节、小肝癌的MRI诊断情况和进展。

  • 标签: 肝硬化结节 小肝癌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检查中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小肝癌患者和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各44例,分别记为小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常规超声检查,与临床综合检查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小肝癌病灶和肝硬化再生结节病灶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彩超,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对小肝癌和肝硬化再生结节进行有效诊断,能够对患者进行早期确诊,减小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肝癌 肝硬化再生结节 超声造影检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小直径肝癌病灶和肝硬化小结节鉴别诊断中彩超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于本院经二维超声检查检出肝脏小直径占位性病变者共107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3月~2020年9月实施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纳入人员均依次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病理穿刺检查。依据病理穿刺检查结果分组,比较小直径肝癌、肝硬化小结节彩超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彩超成像指征差异。结果:小直径肝癌、肝硬化小结节彩超诊断符合率较病理穿刺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直径肝癌、肝硬化小结节彩超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3.75%,95.38%;小直径肝癌病灶血流速率、血流量及肝动脉直径数据均高于肝硬化小结节病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彩超 小肝癌 肝硬化小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肝癌、肝硬化结节的MRI征象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小肝癌、肝硬化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经病理检查、手术等手段证实病灶共计104个,其中小肝癌52个,肝硬化退变结节26个,肝硬化再生结节26个。予以全部入选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分析小肝癌、肝硬化退变结节以及肝硬化再生结节3种病变类型的MRI征象特征。探究MRI在小肝癌、肝硬化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小肝癌的MRI征象主要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主要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假包膜征象较为常见,同时存在分隔状镶嵌征。肝硬化退变结节的MRI征象主要为T1WI较均匀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低信号,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速升缓降型。肝硬化再生结节的MRI征象主要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均表现为缓慢上升型。结论MRI在鉴别诊断小肝癌、肝硬化结节中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小肝癌、肝硬化退变结节以及肝硬化再生结节的MRI征象特点有差异,可将其作为小肝癌、肝硬化结节的鉴别与诊断依据。

  • 标签: 小肝癌 肝硬化结节 磁共振成像 征象特点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彩超诊断与鉴别肝硬化细节与微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肝病患者80例,使用彩超对患者及逆行鉴别和检查。结果肝硬化结节患者的肝脏附近会伴随增高的回声,并且在整个过程均没有血流的信号,同时也不能够通过彩超诊断发现彩色多普勒能量的成像;而微小肝癌结节患者的病灶一般为圆形,其边缘比较清晰,在彩超诊断的过程中会伴随着非常均匀的回声,大多数的微小肝癌结节患者都能够看出彩色多普勒能量的成像。结论使用彩照对肝病患者进行诊断,这一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微小肝癌患者的检出率,同时这一检出方式具有无创伤,并且重复性比较好的优势,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超诊断 鉴别 肝硬化结节 微小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诊断和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时应用彩超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58例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病理结果显示38例为肝硬化结节,20例为微小肝癌。所有患者需要使用彩超检查,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 彩照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微小肝癌的准确率和病理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彩超诊断和鉴别肝硬化结节和微小肝癌的时候,能够将其诊断准确率提升,并让临床详细的了解患者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彩超 肝硬化结节 微小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普美显MRI增强扫描鉴别肝硬化结节肝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 MRI增强扫描(对照组)和普美显MRI增强扫描(观察组),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病理结果一致率、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美显MRI增强扫描能够对诊断肝硬化结节肝癌提高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并且能够诊断出肝硬化结节的癌恶化趋势,值得推广。

  • 标签: 普美显MRI增强扫描 肝硬化结节 肝癌 与病理结果一致率 肝癌诊断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普美显MRI增强扫描鉴别肝硬化结节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在本院就诊的116例肝硬化合并肝内结节患者,接收时间段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和普美显MRI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诊断结果。结果:普美显MRI增强扫描的肝脏结节总检出率数据高于MRI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98.16%、97.67%、95.24%、98.61%。结论:普美显MRI增强扫描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肝癌病灶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肝硬化结节 肝癌 普美显 MRI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结节患者与微小肝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其病情诊断与鉴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肝病患者,对96例患者的病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鉴别,从中筛选出微小肝癌结节患者15例和肝硬化结节患者30例,并对其进行比较,全部病例均经MRI,CT,AFP检查,均与超声诊断相符。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可辨别两者的区别,早期发现和诊断小肝癌对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讨论肝硬化结节患者彩超检查呈肝内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结节周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网格状增高回声,回声较细较为整齐,周边及内部无或少血流信号,少数可检出静脉频谱;微小肝癌的直径小于2cm,多为单发,癌结节的数目较少,病灶多呈现圆形或类圆形,且大多病灶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周边伴有声晕,后方回声增强,大多数癌结节周边及内部可引出动脉血流。结论彩超声技术对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进行鉴别,可以尽早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癌,而且彩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重复性强,操作也比较简单,不会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肝硬化结节 微小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6例于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肝病的患者,对患者的病情采用彩色多普利超声技术进行鉴别,筛选出微小肝癌结节15例和肝硬化结节患者30例,进而进行比较,对患者均经过AFP,CT,MRI的检查,检查结果和超声诊断相符。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可辨别两者的区别,早期发现和诊断小肝癌对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肝硬化结节患者彩超检查呈肝内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结节周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网格状增高回声,回声较细较为整齐,周边及内部无或少血流信号,少数可检出静脉频谱;微小肝癌的直径小于2cm,多为单发,癌结节的数目较少,病灶多呈现圆形或类圆形,且大多病灶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周边伴有声晕,后方回声增强,大多数癌结节周边及内部可引出动脉血流。结论彩超声技术对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进行鉴别,可以尽早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癌,而且彩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重复性强,操作也比较简单,不会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肝硬化结节 微小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96例于 2016年 3月 ~2017年 6月在我院治疗肝病的患者,对患者的病情采用彩色多普利超声技术进行鉴别,筛选出微小肝癌结节 15例和肝硬化结节患者 30例,进而进行比较,对患者均经过 AFP, CT,MRI的检查,检查结果和超声诊断相符。结果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可辨别两者的区别,早期发现和诊断小肝癌对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肝硬化结节患者彩超检查呈肝内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结节周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网格状增高回声,回声较细较为整齐,周边及内部无或少血流信号,少数可检出静脉频谱;微小肝癌的直径小于 2cm,多为单发,癌结节的数目较少,病灶多呈现圆形或类圆形,且大多病灶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周边伴有声晕,后方回声增强,大多数癌结节周边及内部可引出动脉血流。结论 彩超声技术对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进行鉴别,可以尽早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癌,而且彩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重复性强,操作也比较简单,不会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肝硬化结节 微小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超声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组)与16例肝局灶增生结节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维彩超扫查与超声造影,进一步对两组患者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方式主要表现为快进快退型,门脉相、延迟相呈低回声;对照组患者造影方式表现为中央型,并且多数属于规则性增强,门脉相与延迟相多数属于高回声或较高回声;两组在时相、造影增强方式方面均有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时相、造影增强方式方面,利用超声造影能够将原发性肝癌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准确地区分,使误诊率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成功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局灶增生结节 超声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将 MR与 CT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及小肝癌鉴别诊断中,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53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 MRI、 CT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进行比较。 结果: MRI诊断再生结节与小肝癌准确率为 96.43%,与 CT 79.73%相比, MRI相对更高( p<0.05)。结论:与 CT相比, MRI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鉴别诊断中临床价值更高,可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应用。

  • 标签: MRI CT 肝硬化再生结节 小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6例于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肝病的患者,对患者的病情采用彩色多普利超声技术进行鉴别,筛选出微小肝癌结节15例和肝硬化结节患者30例,进而进行比较,对患者均经过AFP,CT,MRI的检查,检查结果和超声诊断相符。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可辨别两者的区别,早期发现和诊断小肝癌对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肝硬化结节患者彩超检查呈肝内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结节周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网格状增高回声,回声较细较为整齐,周边及内部无或少血流信号,少数可检出静脉频谱;微小肝癌的直径小于2cm,多为单发,癌结节的数目较少,病灶多呈现圆形或类圆形,且大多病灶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周边伴有声晕,后方回声增强,大多数癌结节周边及内部可引出动脉血流。结论彩超声技术对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进行鉴别,可以尽早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癌,而且彩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重复性强,操作也比较简单,不会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肝硬化结节 微小肝癌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