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揭盖术治疗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庭囊肿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内镜揭盖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传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平均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患侧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内镜揭盖术治疗前庭囊肿能够有效消除患者肿胀情况,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恢复所用时间,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 揭盖术治疗 鼻前庭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内镜骨骨折整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外伤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分别开展常规鼻中隔黏膜矫正术与内镜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骨骨折整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通气功能、外形表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通气功能、外形表现以及临床疗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给予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内镜骨骨折整合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及外形表现。

  • 标签: 鼻中隔矫正术 鼻内镜下鼻骨骨折整合术 鼻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运用经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6月-20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行经持续气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而后对比两组PaO2、PaCO2、呼吸以及心率情况,上述数据间均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肺炎经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难治性鼻出血患者98例,以随机均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分别使用传统的填塞法治疗和内镜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并发症发生率为8.2%、复发率为4.1%,对照组分别为81.6%、28.6%、36.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高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微波 难治性鼻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鼻背筋膜假体置入隆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门诊部接受鼻背筋膜假体置入隆鼻的患者9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了解。结果治疗后,有74例对隆鼻治疗较为满意,18例对隆鼻治疗效果基本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鼻梁偏高、歪斜、皮下淤血、皮下假体轮廓外显、皮肤颜色异常等,在进行二次矫正手术后剩余2例患者对手术效果也较为满意。结论鼻背筋膜假体置入隆鼻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背筋膜 鼻假体 隆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行镜低温等离子术的治疗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2月90例鼻出血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镜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鼻出血治疗效果;鼻出血止血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QOL-100评分;二次手术治疗率。结果观察组鼻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出血止血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QOL-100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10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治疗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出血患者行镜低温等离子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二次手术治疗率,改善生存质量,加速康复。

  • 标签: 鼻出血患者 镜下低温等离子术 治疗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内镜治疗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选取通气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患者56例作为参考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与治愈率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能够快速止血,同时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和恢复快等优势,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 难治性鼻出血 鼻腔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窦口-鼻窦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接诊的2017年5月接诊的鼻炎患者58例,对所有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使用多平面重建法,观察钩突、鼻中隔、中甲的形态、结构和变异情况,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8例,预期CT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就MPR重建法能够获得患者清晰的冠状面图像,清晰的显示窦口复合体(OMC)的解剖和变异情况。病变组患者的OMC解剖变异发生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中甲气化的出现率最高,钩突气化的出现率最低。结论使用16排螺旋CT检测能够获得清晰的OMC图像和解剖变异,慢性鼻窦炎与OMC解剖变异有一定关系。

  • 标签: 窦口-鼻窦复合体解剖变异 慢性鼻窦炎 16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源性慢性咽炎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017年收治的源性慢性咽炎的患者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肥厚型咽炎38例,慢性单纯性咽炎40例,不同类型患者均实施内镜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慢性肥厚型患者治疗有效率97.37%,较比慢性单纯性95%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源性慢性咽炎不同类型实施内镜手术治疗效果均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源性慢性咽炎 鼻内镜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入鼻咽通气和口咽通气对老年全麻手术舌后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10月我院PACU中全麻手术后出现舌后坠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置入鼻咽通气,对照组置入口咽通气,观察两组患者通气置入前5min(T0)、置入后5min(T1)、10min(T2)、20min(T3)的HR、MAP、SPO2、PaCO2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通气置入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以及留置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T2、T3时对照组的HR、MAP高于观察组,观察组T2、T3时的HR较T0时降低,MAP较T0时升高;对照组T2、T3时的HR、MAP较T0时升高,两组患者T1、T2、T3时的SPO2较T0时升高,T2、T3时的PaCO2较T0降,(P﹤0.05)。结论老年全麻手术舌后坠患者置入鼻咽通气能更好地解除上呼吸梗阻,维持气通畅,同时还能维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 标签: 鼻/口咽通气道 老年患者 全身麻醉 舌后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窥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小儿鼾症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治疗的鼾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内窥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在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通过患儿打鼾、鼻塞、呼吸暂停、呼吸受阻症状改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疼痛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术用于治疗小儿鼾症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患儿在手术中的时间和出血量,对于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窥镜下 低温等离子射频术 小儿鼾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内呼吸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菌种分布、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3年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呼吸真菌感染的病例,并进行跟踪调查,对相应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内共发生医院内呼吸真菌感染205例,其感染发生率按年份统计分别为0.28%、0.34%和0.39%,居医院内同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占58.53%,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皆表明,医院内呼吸真菌感染的常见易感因素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以及侵袭性操作等.结论:医院内呼吸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念珠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积极控制易感因素是降低下呼吸真菌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早诊、早治是预防医院内呼吸真菌感染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下呼吸道真菌感染 医院内感染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进行慢性泪囊炎治疗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使用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随访中,术后3个月治愈率75.93%,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治愈率100%。结论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用于治疗慢性泪囊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应症状,治疗创伤小,治疗有效率高,对患者美观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内窥镜 鼻腔泪囊吻合手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内窥镜鼻窦开放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共8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Caldwell-Luc手术,实验组在内窥镜实施鼻窦开放术,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41%、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67%,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经对比存在对比价值,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真菌性鼻窦炎治疗中,可采取内窥镜鼻窦开放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鼻窦开放术 鼻内窥镜 真菌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2016年1-6月56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采用Excel表对患者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情况、转院、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等方面进行汇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1%,以静脉滴注为主(96.6%),联合用药率为25.2%。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9.2%、37.9%和18.6%;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的用药频次分别居前3位。联合用药集中在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不足3%。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给药频次、溶媒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 标签: 儿科下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接诊的60例消化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内镜黏膜切除术)、研究组(30例,内镜黏膜剥离术),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平均直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性切除率,以及整块切除率、纵向边缘阴性率、横向边缘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剥离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消化肿瘤患者病灶切除效果的提高,其预后良好,值得使用。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星用于治疗呼吸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呼吸感染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依据随机的原则、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采取莫西沙星治疗)和对照组(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每组6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01%、致病菌清除率为93.62%,远远高于对照组(80.60%、68.29%),两组结果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左氧氟沙星相比,莫西沙星能够提高呼吸感染的治疗效果,提高细菌清除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鼻出血患者经内镜低温等离子治疗的护理,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88例老年鼻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88例老年鼻出血患者,内镜低温等离子止血成功85例,内镜未能发现出血点而行后鼻孔填塞者3例。结论内镜低温等离子止血是治疗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创伤小,止血可靠,其中治疗前、后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后鼻孔鼻出血 低温等离子 老年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组给予改良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眼睑肿胀、睁眼困难等现象,对照组60例均出现上述现象,两组炎症反映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行泪囊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窥镜 鼻腔泪囊造孔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窥镜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内窥镜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理资料,总结其治疗效果,分析其手术护理方式。结果此次入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成功率100%,经随访半年发现,患者的治疗治愈达到了96.67%(2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内窥镜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配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 慢性泪囊炎 手术护理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