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与年轻人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63例年轻结直肠癌和对应的16例腺瘤组织中β连接素(βcatenin)、hMSH2、hMLH1和P53蛋白表达和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肿瘤的Dukes分期,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在63例年轻CRC中,肿瘤组织的DNA倍性与患者的Dukes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非整倍体DNA含量的肿瘤,80.8%发生在DukesC或D期的CRC.P53蛋白的过度表达(76.0%)也倾向于浸润晚期的肿瘤;而hMSH2或hMLH1蛋白丢失的肿瘤70.0%是浸润早期的CRC.在16例配对的年轻结直肠腺癌和腺瘤组织中,βcatenin和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例βcatenin核浆聚集的CRC中,其对应的腺瘤有5例同时出现βcatenin的核浆聚集;丢失了hMSH2或hMLH1蛋白的3例CRC,其对应的3例腺瘤均丢失相应MMR蛋白.结论βcatenin和MMR蛋白hMSH2,hMLH1可以作为年轻CRC早期诊断中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而肿瘤的DNA倍性和P53蛋白表达是患者临床分期中有用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年轻人 结直肠癌 早期诊断 临床分期 分子标记 结肠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让小鼠反复经历雄性激素缺乏和雄性激素补充的周期,其前列腺会反复缩小和增大。这表明存在前列腺干细胞。研究人员曾用不同细胞表面标记来识别前列腺干细咆的候选目标,但它们对前列腺干细胞都没有特异性。现在,Leong等人报告说,他们识别出细胞因子受体CD117(也叫c—kit或干细胞因子受体)为一种罕见的小鼠前列腺干细胞群的一个标记

  • 标签: 前列腺干细胞 小鼠 干细胞因子受体 雄性激素缺乏 细胞表面标记 性激素补充
  • 简介:摘要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大鼠进行标记,1-9号的标记相对简单,单一染料即可。但在大鼠样本量较大的情况下,通常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染料对大鼠进行标记。本文中使用苦味酸溶液对样本量100内的大鼠进行标记,简单方便、辨识快捷,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标记方法。

  • 标签: 大鼠 染料 编号 标记
  • 简介: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严重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功能。免疫组化技术是神经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目前可用的神经元的标记物有多种,为更好的发挥该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本文将对常用的成熟神经元和未成熟神经元的标记物的结构特点,定位表达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元 胞体 树突 轴突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CEA、NSE、CA125、CYFRA21-1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肺癌组、肺部良性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电化学发光法分析,测定其浓度。结果肺癌组与肺良性病变组、健康体检组血清肿瘤标记物CEA、NSE、CA125、CYFRA21-1均有显著差异;CEA、CYFRA21-1、NSE分别是腺癌、鳞癌、小细胞癌敏感的血清肿瘤标志物;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肺癌诊断敏感性。

  • 标签: 肿瘤标记物(CEA NSE CA125 CYFRA21-1)肺癌诊断
  • 简介:摘要临床上,原发性肝癌为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因其手术后的复发率、转移率相对较高,治疗预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早期诊断和治疗为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成果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血清肿瘤标记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PHC)作为临床上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已经进入我国重点疾病筛查及预防行列。PHC发病较为隐匿,患者早期特征不明显,血清学诊断早期PHC对早期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可对肿瘤标记物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手段明确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肿瘤标志物,便于判断PHC。本文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方法展开分析。

  • 标签: 肿瘤标记物 原发性肝癌 检测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stromalcells,hBMSCs)共培养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影响,以评价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制备两种粒径(6nm和200nm)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分别在细胞接种时及接种后24h加入。检测纳米磁铁颗粒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纳米磁铁颗粒的种类及加入方式对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hBMSCs和6nm粒径的铁颗粒共培养时能保持较好的ALP活性表达,而200nm粒径的铁颗粒显著降低了hBMSCs的ALP活性。结论6nm粒径的磁性氧化铁颗粒和hBMSCs共培养时,对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诱导能力没有影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标记物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示踪。

  • 标签: 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 磁共振 骨髓基质干细胞
  • 简介:在美国,前列腺肿瘤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男性第五大致死疾病[1]。据估计,2013年有超过230000的男性被诊断为前列腺肿瘤,其中约29000人死于本病(12%)。大约60%的前列腺肿瘤发生在66岁以上的老年男性,相比白人美国男性,亚裔美国男性前列腺肿瘤的发病率低50%[2]。男性前列腺肿瘤患者生存率在男性肿瘤患者生存率中是最高的,约占所有男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40%[3]。在中国特别是偏远地区,还没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生物学标记 致死疾病 男性前列腺 GLEASON FPS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不同频次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安全性、有效性,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8年1月~2015年,医院低分子肝素相关不良反应44例,调取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74例髋部骨折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围术期日注射单次注射5000UI,观察组日注射2次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血小板出血、凝血障碍发生率29.55%(13/44)、全身性损害15.91%(7/44)、心外血管损害15.91%(7/44),静脉滴注45.45%,皮下注射45.45%,不良反应发生率时间20min~44日,平均(17±5)h,Ⅱ级及以上不良反应11.36%,治愈率45.45%;术后3日,观察组与对照组PLT、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日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LT、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对比差异、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受剂量水平影响并不明显,单剂量可满足需要;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累及系统较多,但多为轻微不良反应。

  • 标签: 血栓 低分子肝素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就返魂草的分析鉴别研究进行分析报告。方法:采集某地区返魂草,通过脱水干燥处理后,进行药材的预处理、高盐低pH值法处理、PCR扩增、DNA测序、序列拼接等步骤进行返魂草中DNA的提取与测定。结果:本研究15份样品中单麻叶千里光6份,麻叶千里光9份。PCR扩增后产物电泳显示呈较亮条带,总DNA提取质量较好。DNA测序结果显示,单麻叶千里光与麻叶千里光见得遗传距离为0.1285,存在一定的种内遗传距离。结论:通过返魂草的总DNA提取与测序,能够有效为不同种类的返魂草鉴别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返魂草 麻叶千里光 单麻叶千里光 DNA提取 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们的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除了经济的极度发达外,更主要是科技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前人,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益处,特别是在医学方面,以前的医学诊断只能通过认得面相和脉象来下定义的,有时候会出现很大的失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的出现,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是磁共振成像研究领域中最新的发展方向,它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手段来无创伤的研究活体条件下生物细胞内的正常或病理下的分子过程技术,它的出现会给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前景。本文主要以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在应用的方面来探讨。

  • 标签: 磁共振 影像技术 应用 临床医学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6-011.
  • 简介:摘要:近年流产、胎停逐年增加,单一黄体酮保胎效果差,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母胎界面免疫系统平衡是妊娠得以成功的关键,各种诊断及治疗方案围绕开展,而如何调整母体状态达到平衡是我们所关注的。为此对我院保胎成功病例进行分析,明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满足患者生育愿望。首先除外男方因素如精液异常、染色体因素,对有不良孕产史患者进行检查,有CA125明显升高的患者,采用G-CSF联合低分子肝素保胎,并对保胎成功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有不良孕产史病人的认识,提高诊断及治疗技巧。而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如高血压、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患者,受孕困难,妊娠丢失率明显增加,早诊断、早治疗是妊娠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良孕史、CA125、G-CSF 临床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涉及病原体核酸、人类基因和各种蛋白等大分子的测定, 在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断方面, 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应用标准物质, 分子诊断为遗传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直接诊断性、高特异性、灵敏性、早期诊断性的特点,弥补了表型诊断的不足而被广泛应用。遗传病的分子诊断是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DNA或RNA水平上对某一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从而对特定疾病进行诊断。

  • 标签: 分子诊断 标准化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