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2例慢性创面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慢性创面修复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创面修复 康复护理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慢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慢性创面治疗,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下的慢性创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创面愈合率,还能缩短其创面愈合周期,从而能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 慢性创面 应用
  • 简介:目的探寻治疗小腿及足部各类慢性创面的较佳手术方法。方法根据42例患者51处慢性创面分布于小腿及足部的不同位置与创面感染及炎性反应程度进行评估,针对性采取围手术期治疗措施,后续选择植皮、皮瓣移植、截趾等手术方式。根据一次性治愈的创面数计算手术成功率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结果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86.3%,住院时间为(17.8±2.1)d。结论依据创面评估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及结合创面具体位置确定手术方案,对小腿及足部的慢性创面治疗非常重要。手术是修复此类创面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保护肢体功能并缩短病程。

  • 标签: 皮肤溃疡 围手术期护理 外科手术 创面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骨科慢性创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慢性创面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慢性创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慢性创面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与清洁伤口相比较,感染性创面的愈合涉及到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生化反应,治疗棘手、疗程长、费用高。现代医学的发展为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各类方法。除了手术治疗外,新型敷料、VSD治疗、臭氧治疗、以及细胞治疗等,笔者就感染性创面的最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40例2022年3月-2023年3月接诊的慢性创面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20例。其中,常规换药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方案下患者创面愈合用时更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接受治疗前检测两组细菌培养结果及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于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于研究组方案下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创面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患者疼痛能够得到较大的缓解,减少其分泌物细菌指标,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慢性创面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于慢性的难愈性创面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采取液体敷料的方式做好评价与分析。方法:对于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患者共有100例,将其采取电脑随机方法,将入组之中的患者平均分成并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之中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的处理模式,再配合无菌的生理盐水湿纱布采取湿敷的模式,实施无菌夹棉纱垫包扎的模式,实验组之中则采取液体敷料,将其覆盖后,采取无菌夹纱棉垫进行包扎,对于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生长时间,以及患者的愈合率和炎性反应情况。结果:经过对比之后,实验组之中慢性难治愈的患者,在创面的生长时间与愈合率上,以及炎性的反应发生的概率都要对照组更加理想,相关的结果具备差异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患者,采取液体敷料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患者创面坏死组织的脱落,还能够促进患者新鲜肉芽的生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液体敷料 慢性难愈性创面 治疗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GFG 凝胶治疗慢性难愈创面的机制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创面修复科收治的30例慢性难愈创面(包括压疮、糖尿病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创面处置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GFG 凝胶治疗。结果:慢性难愈创面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中心部位的凋亡细胞明显比边缘部位多; Bax/Bcl-2在慢性难愈创面不同部位的不同表达,显示其在创面愈合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慢性难愈创面中有细胞不正常凋亡,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或是创面难愈的主要原因。结论:由于GFG中富含丰富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白细胞,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可更好地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及新血管的生成,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减小溃疡面积,且安全易行,所以GFG 治疗慢性难愈创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体血小板浓缩制品 GFG 凝胶 慢性难愈创面修复
  • 简介: 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治疗工作当中,采取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的方式,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80例。之后将其分成两个组别,一组患者采取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并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取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并设为研究组,每组各40例患者;之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评估,并探讨不同护理方式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血清和炎症指标以及疼痛评分等情况。结果:针对研究期间的相关数据实施对比评估,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二期修复准备时间以及感染控制时间优于对照组,从血清和炎症指标方面来讲,研究组的血清和炎症指标恢复更好,从疼痛评分进行分析,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为(1.32±0.43)分,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2.27±0.54)分,数据对比对照组效果更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提供治疗工作时,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二期修复准备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血清以及炎症指标改善更好,所以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富血小板血浆 慢性创面 难愈性创面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慢性难愈创面患者68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4例(传统凡士林纱布治疗),乙组34例(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乙组创面完全愈合占比(70.59%)高于甲组(47.06%),具有明显差异(X2=3.886,P<0.05);乙组肉芽组织内VEGF含量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甲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促进伤口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难愈创面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创面愈合情况 平均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了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了60例患者,将患者以随机的形式平均分成两个组,对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对比出结论进行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对比,每天记录患者的康复效果与康复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最后进行创面愈合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情况与创面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的患者痊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应用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慢性难愈性创面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的效果。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科手术应用局部皮瓣4个,轴形皮瓣38个,肌皮瓣移植20个,肌瓣转移2个。修复慢性溃疡创面60例(64个创面)。结果 除2个皮瓣边缘出现表皮坏死,换药后治愈,其余62个皮瓣、肌皮瓣、肌瓣均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结论 皮瓣、肌皮瓣血运丰富,不失为是一种修复复杂、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的好方法。

  • 标签: 慢性溃疡 皮瓣 肌皮瓣
  • 简介:【摘要】:慢性伤口是指由于物理、化学、生物性因素所致的皮肤完整性及功能受损,因伤情复杂和众多影响因素使伤口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也难以愈合[1-2]。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慢性伤口的治疗,并且取得可观成效。本文将系统的介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中的应用,总结该项技术的相关知识,便于临床参考及操作。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慢性创面 愈合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慢性创面湿性敷料在促进伤口愈合中的效果,以及其在减少伤口感染率和加快愈合时间方面的潜在优势。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共纳入120名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人。试验组应用湿性敷料,对照组使用传统干性敷料。所有患者的治疗周期为12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以及感染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对比75%,P<0.05),伤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对比25%,P<0.05)。此外,试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而对照组为8周(P<0.05)。结论:湿性敷料在慢性创面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能够显著提高伤口愈合率,减少感染率,并缩短愈合时间。这些结果表明,湿性敷料应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慢性创面的临床治疗中。

  • 标签: 慢性创面 湿性敷料 伤口愈合 感染率 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慢性创面患者治疗中康复新液、负压吸引联合治疗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58 例慢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9 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吸引与 0.9% 氯化钠注射液加入庆大霉素联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负压吸引联合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面积收缩率以及治疗前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FG ) 水平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FG ) 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FG )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创面面积收缩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创面患者临床治疗中,负压吸引、康复新液联合应用下对缩小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创面 负压吸引 康复新液 疗效
  • 简介:摘要:慢性难愈性创面是由多种因素诱发,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是临床上迫切需解决的难题。中医在诊治慢性难愈性创面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久病多虚,久病多瘀,虚和瘀为其重要致病因素,其发病以气虚血瘀为根本病机,治疗上应以益气扶正、养血活血为治则,同时注重外治法的应用,临证应内外共治,中西结合,综合辨证,才能提高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难愈性创面,气虚血瘀,罗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对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创面患者中,从中选择了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病例数均为50例,前者接受传统换药法治疗,后者在传统换药法基础上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2.95±1.28)d、(18.90±2.95)d,两组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创面分泌物炎症因子表达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β、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创面修复患者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辅助治疗,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创面 体外冲击波治疗仪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慢性创面护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选择从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于我院创伤骨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模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互联网居家护理 骨科慢性创面护理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