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8
/ 2

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刘祝红,丁文静通讯作者

杨浦区中心医院 上海市 200090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慢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慢性创面治疗,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下的慢性创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创面愈合率,还能缩短其创面愈合周期,从而能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慢性创面;应用

慢性创面指的是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两周或1个月以上不能修复,根据引发慢性创面发生的致病因素,慢性创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因糖尿病导致的慢性皮肤创口,因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而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压力性损伤创口,因放射性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医源性因素导致伤口不愈合。慢性创面是一种长期消耗性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躯体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就需要临床积极探寻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干预,才能改善其预后。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慢性创面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疗效欠佳。我院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医护联合指的是医护人员组成联合体,共同给患者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并实施,创面门诊模式指的是将慢性创面设置成专门的专科门诊,采用专科治疗和技术对慢性创面进行干预,因此,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不仅集合了医护人员共同的力量,同时也集合了临床专科技术的支持,能有效保障慢性创面治疗效果。现将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慢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8:17,年龄分布:30-75岁,平均年龄(57.95±2.08)岁,创伤原因:糖尿病13例、骨骼神经系统疾病12例、心脑血管疾病10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0:15,年龄分布:32-74岁,平均年龄(57.98±2.06)岁,创伤原因:糖尿病14例、骨骼神经系统疾病12例、心脑血管疾病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创面诊断标准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其他皮肤软组织缺损疾病者,(2)存在精神障碍疾病或无法配合临床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慢性创面治疗,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下的慢性创面治疗,成立专门的创面门诊,并完善创面门诊中相关的硬件设施,包含治疗车、治疗床、洗手柜、无菌柜、电脑、打印机等。门诊医生及护理组成联合体,共同给患者提供创面治疗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遵循“TIME”原则,即先给患者去除坏死组织,其次,控制炎症和感染,再次,维持创面湿性平衡,最后,促进创缘上皮化,在去除坏死组织过程中,主要是联合使用外科清创和自溶清创方式将创面坏死组织清除掉,以减少创面细菌量。若患者创面无渗液,且有稳定、干燥的黑痂,不需作清创处理,可让黑痂自然脱落。在控制炎症和感染过程中,若创面出现热、痛、红、肿、脓液、恶臭等症状表现,提示创面出现炎症感染,需及时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明确感染病原菌,然后,采取合理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也可给创面局部使用银敷料控制感染。在维持创面湿性平衡过程中。若创面渗液较少,给创面敷透明薄膜或水胶体,若创面渗液较多,给创面敷泡沫敷料、藻酸盐等。若创面干燥,给创面敷水胶体或水凝胶。在促进创缘上皮化过程中,主要是观察创面边缘有无内卷、角质增生等,若有,需及时进行外科清除和植皮,并定期更换创面敷料。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创面愈合的判定标准为:伤口上皮完全覆盖,且过氧化氢检测伤口局部无氧化反应,生活质量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9.073,P<0.05)

2.2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例)

创面愈合时间

(天)

生活质量评分

(分)

对照组

35

48.34±3.57

60.34±2.12

观察组

35

31.67±2.43

89.68±3.55

t

-

8.194

9.546

P

-

<0.05

<0.05

3.讨论

慢性创面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疾病,常见致病因素有疾病因素(包含糖尿病、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局部长期血供不良、机体营养不良、创面感染、贫血、血管病变等,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多种不适症状,还易引发感染扩散,从而易引发全身感染、脓毒症等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下的慢性创面治疗是一种新型创面治疗模式,要求临床建立专门的创面专科门诊进行慢性创面治疗,能有效提升慢性创面治疗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还要求医护人员组成联合体,在慢性创面治疗中进行有效合作,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规范的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遵循“TIME”原则按照规范的流程给患者提供创面处理,不仅提高了创面处理效果,同时也为创面早期愈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中,对两组慢性创面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慢性创面治疗及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下的慢性创面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医护联合创面门诊模式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创面愈合率,还能缩短其创面愈合周期,从而能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夏冬云,吴玲,姚乐申,周少婧,李剑.慢性创面病人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居家管理模式的运行实践[J].护理研究,2020,34(18):3348-3351.

[2]许飞,许志俊,廖文强,罗锦花,詹剑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20,55(03):354-358.

[3]刘旭盛.慢性创面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8(06):8-12.

[4]严龙宗,陈斌.慢性创面愈合的细胞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6):8096-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