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OB)通过鼻咽通气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临床效果。方法拟行气管插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鼻咽通气作为引导器的FOB(A组)或传统FOB(B组)行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后(T0)、气管插管即刻(T1)及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各时间点SBP、DBP、心率(HR)及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插管时间以及插管后并发症等。结果与T0相比,两组T1、T2的SBP、DBP、HR均升高(P<0.05)。两组T1、T2的SBP、D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3%和46%,插管总成功率分别为98%和94%,插管时间插管时间A组(47.7±8.8)s,明显短于B组的(69.7±14.9)s(P<0.05)。结论借助鼻咽通气引导FOB经鼻行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鼻咽通气道 气管插管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鼻咽通气在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治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行无痛支气管镜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有35例患者。研究组老年患者行行鼻咽通气,参照组老年患者行经鼻导管吸氧,比较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和苏醒时间与参照组相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其中托下颌时间和短例数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面罩通气及呼吸抑制比例较参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托下颌时间和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也无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面罩通气及呼吸抑制比例较参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比较术中、术后MAP和HR,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操作医师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治疗中行鼻咽通气效果理想,值得推广。(结果里面写不良反应无较大差异,结论里又写研究组有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标签: 【关键词】鼻咽通气道;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鼻咽通气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手术术中循环功能的影响,以期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适当镇静镇痛药物1. 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2. 实验组:实施改良鼻咽通气复合镇静同时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结果:1. 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小。2. 呼吸功能: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呼吸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3. 术后恢复:实验组术后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较轻,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改良鼻咽通气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术中循环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改良鼻咽通气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的手术需求,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为临床治疗老年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未能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 标签: 改良鼻咽通气道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6年8月期间ICU住院的70例机械通气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气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本组的7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5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危险期,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气堵塞以及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有效的气护理措施,可减少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气护理经验,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的的治疗效果。方法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固定,及时做好吸痰护理,保持气湿化,配合辅助排痰的护理措施。结果机械通气52例,机械通气时间<3天的20例,>3天的32例,最短的2小时,最长的187小时,平均94小时,均无脱管、堵管的现象发生,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成活47例,死亡3例,放弃2例。结论规范合理的气护理是确保有效机械通气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新生儿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咽通气在ICU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ICU使用口咽通气的昏迷患者,选择型号适当的口咽通气置入并固定妥当。结论昏迷患者使用口咽通气能有效防止舌后坠,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通畅,提高了血氧饱和度,同时有利于吸痰,操作简单易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气管插管的比率。

  • 标签: 口咽通气道 昏迷病人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29-01
  • 简介:摘要:在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背景下,各类交通事故、脑血管意外病人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病人在出现疾病的时候,意识、咳嗽和吞咽等功能会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气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的问题,影响病人的正常通气功能,甚至有可能带来生命危险。所以在对这些病人实施救治的过程中,早期开放人工气的方式是比较重要的急救方法。但这些病人在起到切开之后也有可能出现水分蒸发加快的现象,因此需要对他们实施合理的护理,保证气的湿化。

  • 标签: 气道切开 非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 :2021年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显示:2012-2015之间,我国五大高发癌症,包括肺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超过一半患者是消化肿瘤,且超过一半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从中可以看出做胃肠镜检查的必要性。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鼻咽通气管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院的90例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鼻塞式续气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比常规机械通气更有效,可以大大缩短机器使用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儿童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双水平气正压通气(BiPAP)无创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iPAP组和对照组),BiPA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气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结果BiPAP组治疗后,有效率97.3%。3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2%。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能迅速缓解症状。可作为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面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水平气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确诊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79例,随机分2组,35例常规予以吸氧、利尿、强心及扩血管等治疗纳入对照组;44例联合双水平气正压通气治疗纳入观察组。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PaO2、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2.86%,组间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源性肺气肿治疗可有效促进低氧血症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重症哮喘PICU机械通气治疗中气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19年4月本院PICU接诊且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哮喘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原理将之分成试验和对照2组(n=30),对2组都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气护理。分析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采取气护理法对PICU接诊且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哮喘患儿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重症哮喘 应用价值 PICU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气分级管理的效果研究。方法:采取分组比较的方式,选取80例近期在本院ICU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80例患者均分两组,组别设置为:观察组n=40例,实施气分级管理护理干预,对照组n=40例,实施常规呼吸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气血指标、肺功能指标、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给予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分级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提高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氧合状态,减少病人机械通气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气道分级管理 呼吸动力学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人工气护理。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患者共42例,回顾性分析人工气护理措施。结果:31例完全脱机,10例拔管后呼吸急促,再次插管,1例因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科学护理将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主动加温湿化装置的气湿化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选择我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61)采用MR810湿化装置,B组(n=60)采用MR850湿化装置。分别测量各组患者48h后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采用气分泌物评分评价痰液黏稠度;监测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诊断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痰液黏稠度、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R810湿化装置比较,MR850湿化装置更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能为患者提供更符合生理需求、更理想的气湿化方法。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主动加温湿化装置 饱和气体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