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度妊症合并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诊治的52例重度妊症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所选的52例重度妊症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对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50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终止妊娠后出院。结论对于重度妊症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来说,病情相对复杂,发展较为迅速,要对临床症状密切观察,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这些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 标签: 重度妊高症 肾病综合征 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45-01
  • 简介:【目的】观察实验用脂饲料配方对建立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用改进的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观察体质量、Lees指数及其他指标,并与普食组进行比较。【结果】喂养8周后,脂组大鼠体质量为(395.50±23.80)g,普食组大鼠体质量为(307.70±8.07)g,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造模成功后,脂组大鼠的Lees指数、睾丸周围脂肪量、。肾周同脂肪量及肝、肾重量均大于普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饮食可以引起大鼠营养性肥胖,猪油含量为15%的脂饲料配方组成较为合理,致肥效果明显。

  • 标签: 肥胖 高脂饮食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症孕产妇临床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妊症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以及子痫护理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与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新生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妊症孕产妇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妊高症孕产妇 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81-01
  • 简介:取向硅钢作为电力变压器的关键核心材料,其磁性能水平直接影响变压器铁心的体积、损耗、噪声及安全裕度。检测了国内外4家磁畴细化磁感取向硅钢生产厂家同等规格27QG90牌号产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国内产品的磁感B。低于国外产品0.01~0.02T,铁损P1.7/50高于后者0.02~0.04W/kg。采用磁畴观测、XRD及EBSD技术从磁畴结构、宏观织构及微观取向三方面分析了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同等规格进口硅钢片中180°磁畴宽度窄,排列更加有序;国外产品中织构组分更单一,高斯取向密度更大,国内成品板中存在一定强度的对磁性能不利的{110}〈112〉黄铜织构;对于直接决定取向硅钢磁感高低的高斯晶粒取向度,国内产品低于进口材料1%~3%。

  • 标签: 电力变压器 取向硅钢 磁性能 产品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乐山市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系统分析,以探求更好的治疗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2012.01.01--2014.09.29.期间内乐山地区住院检查治疗的3048例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儿的病因规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以及预后等内容。结果乐山市地区新生儿黄疸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常见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感染、喂养不足、早产、红细胞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G6PDD))、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其中不明原因胆红素血症约占五分之一。采用以蓝光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结论对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应重视病因分析,防止误诊误治,蓝光治疗仍是新生儿黄疸治疗的主要方法,结合病因治疗,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病因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小板血症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术后辅助化疗血小板增多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血小板数正常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71例作对照。分析血小板血症患者与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CEA异常有相关性。血小板血症组肺癌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8个月,两组的无病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增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患者差。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血小板增多 预后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高脂低碳饮食辅助中药制剂和运动的综合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2例,经过16周的综合方案治疗后,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估。结果临床数据显示,综合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达到88.1%,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综合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膳食疗法 运动疗法 中药疗法
  • 简介:目的:筛选与+Gz暴露和低+Gz预适应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加深对加速度应激致脑损伤分子机制的认识。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10Gz应激组和低+Gz预适应组,在+10Gz暴露后24h分别提取大鼠海马组织总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Pathway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Gz应激组筛选出差异基因846个,涉及56个KEGG信号通路;低+Gz预适应组筛选出差异基因992个,涉及49个KEGG信号通路。结论对+Gz应激和低+Gz预适应组的差异基因表达的分析发现,差异基因表达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可为深入研究+Gz应激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和探讨有关防护措施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加速度应激 基因芯片 海马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中心收治的50例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美托洛尔和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6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稳心颗粒 高血压 室性早搏
  • 简介: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引流瓶与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2组,各46例.Ⅰ组应用真空负压引流,Ⅱ组应用双管负压引流.比较2种方法的引流效果.结果两组术后72h引流量、皮下积液率及平均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效果明显优于双管负压引流,值得推广.

  • 标签: 真空高负压引流 双管负压引流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简介: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的49例18-60岁初诊Ph+ALL患者纳入本研究,在初诊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荧光强度及表达比例,同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Q-PCR)监测BCR-ABL1融合基因变化.与正常B祖细胞相比,获得完全缓解后任意时间点骨髓标本中异常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大于10个定义为免疫残留阳性(FCM阳性).结果表明,①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fluoresceintensity,MFI)[8.52(3.71-32.35)vs8.93(4.79-29.74)vs1.31(0.21-1.75),P<0.05],以及异常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比例(84.63%(55.07%-99.96%)vs84.50%(57.68%-99.80%)vs0.99%(0.45%-1.83%),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供者的正常B祖细胞.入组的全部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的CD34+CD19+细胞均表达CD123.②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异常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和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的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n=49例,360对,Spearmanr=0.90,P<0.0001).③13例复发患者中有11例在复发前3个月MRD监测表明,在复发前中位时间60(30-73)天均检出FCM阳性.结论: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可与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互为补充,共同应用于Ph+ALL患者的MRD监测以及复发预测.

  • 标签: CD123 CD34+ CD19+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