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ST抬高急性综合患者实施强化降脂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ST抬高急性综合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剂量为80mg,对照组为20mg,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TG、LDL-C均呈降低趋势,HDL-C呈升高趋势,研究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差异均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中出现2例(6.67%)患者头晕、恶心,经停药2天后,症状缓解,继续服药后未再出现上述症状,对照组出现1(3.33%)例轻度腹泻患者,停药2天后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可以有效降低ST抬高ACS患者血脂水平,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 强化降脂 瑞舒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ST抬高急性综合(NSTE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21年9月~2022年9月70例疑似NSTEACS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DSCTA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SCTA对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下,对70例疑似NSTEACS患者实施DSCTA诊断,阳性48例,其中46例与金标准相同,阴性22例,其中21与金标准相同,符合率为95.71%(67/70),敏感度为97.87%(46/47),特异度为91.30%(21/23),阳性预测值为95.83%(46/48),阴性预测值为95.45%(21/22)。结论:DSCTA在NSTEACS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其无创、便捷的特点受到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双源CT血管成像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ST抬高急性综合(NST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177例疑似NSTACS患者于胸痛发作6h内采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用间接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法)测定血清IMA值。且均经标准诊疗以及GRACE评分,并根据最终诊断分为NSTEMI组(n=34)、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n=56)和缺血性胸痛(NICP)组(n=87)。另随机选取本院同期行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绘制IMA诊断NSTEAC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取得判定IMA的最佳临界值。将IMA、心电图和cTnI单独或联合诊断与最终诊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NSTEMI组与UA组IM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NSTEMI组、UA组与NICP组比较,其IMA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ROC曲线下面积0.950,Cut-o值取67.49U/mL时,诊断NSTEACS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91.1%和86.2%。IMA水平与GRAC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MA是早期诊断NSTEACS的敏感指标,并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缺血修饰白蛋白 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用于老年ST抬高急性综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98例老年ST抬高急性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用药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方案。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继发性心力衰竭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χ2=3.857,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χ2=8.612,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于老年ST抬高急性综合患者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氯吡格雷 老年非ST 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急性综合(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是包括不稳热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一组病症.为了便于快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建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将ACS病人分为ST抬高ST抬高急性综合.后者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和病情发展的危险阶段,未经有效治疗,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抗凝治疗是药物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更为安全有效.笔者对中原油田总医院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344例ST抬高急性综合患者的疗效评价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治疗 ST段不抬高 临床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LDL-C降脂治疗在ST抬高急性综合(NSTE-ACS)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降脂目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和WebofScience数据库,搜集LDL-C降脂治疗在ST抬高急性综合中对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到2016年1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RCT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和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4702名NSTE-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他汀组可明显降低MACE的发病风险[RR=0.68,95%CI(0.549,0.834),P=0.000];在70mg/dL≤目标LDL-C水平〈100mg/dL(平均随访18.68个月)时,MACE发生风险比其他目标LDL-C水平组低;在70mg/dL≤目标LDL-C水平〈100mg/dL组中,降脂水平比基线LDL-C水平下降20%~40%(中等程度降脂,平均随访28.99个月)时,MACE发生风险最低[RR=20.143,95%CI(6.946,58.414),P=0.000]。结论NSTE-ACS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可明显降低MACE发生风险。当NSTEACS患者目标LDL-C水平在≥70mg/dL,且〈100mg/dL时,可实现相对低的MACE发生风险,在此基础上相对于基线LDL-C水平下降20%~40%的人群,获益更明显。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冠脉综合征 主要心血管事件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替罗班对ST抬高急性综合(NSTE-ACS)患者在介入治疗(PCI)术后C反应蛋白(CRP)、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I)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择期行PCI的NEST-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使用替罗班组(n=24,PCI术前12~12h)和术中使用替罗班组(n=23,PCI术开始时)。术前及术后24h查CRP、CKMB、TnI。观察PCI术后3d出血事件。随访30d,记录MACE。结果与术中替罗班组比较,早期替罗班组没有降低术后CRP水平,没有影响术后CAMB、TnI水平(均P>0.05),没有减少术后30d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择期行PCI的NEST-ACS患者,与术中使用替罗班比较,早期使用替罗班没有更多获益。

  • 标签: 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介入治疗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ST抬高急性综合(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339例,随访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浆Hcy水平与患者SYNTAX评分间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分析不同Hcy水平患者MACCE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索血浆Hcy对MACCE的预测效能。结果:共315例NSTE-ACS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26±15)个月;血浆Hcy水平与NSTE-ACS患者SYNTAX评分正相关(r=0.548,P<0.01);年龄(HR=1.143,95%CI:1.020~1.282)、2糖尿病(HR=1.209,95%CI:1.016~1.439)、高血压病(HR=1.194,95%CI:1.004~1.419)、血浆Hcy(HR=1.351,95%CI:1.112~1.642)是NSTE-ACS患者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Hcy患者无MACCE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高Hcy患者(LogRank=12.073,P<0.01);血浆Hcy水平预测MAC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661~0.764),最佳截断值为21.50μmol/L,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62.1%。结论:血浆Hcy水平与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且是此类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可辅助细化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管理。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于伴发糖尿病的ST抬高急性综合的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98例因急性综合且伴发糖尿病进行治疗的患者,且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显示上述患者均满足ST抬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其中4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另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血小板聚集率(ADP),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指标和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的24h,观察组患者血清的CK-MB较治疗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两组患者血清CK-MB和cTnI两项指标趋于正常范围,并且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1周,ADP,LVEF,LVDD三项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PCI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支架血栓和全因病死率三项指标的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仍存在上述的不良反应,同时在呼吸道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较治疗1个月的患者数增加,对照组出现该症状的患者仅为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T抬高急性综合伴发糖尿病患者采用替格瑞洛可有效的保护心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用药后出现出血等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糖尿病 替格瑞洛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级预防联合磺达肝癸钠治疗ST抬高急性综合(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1~12心内科收治的120例NSTE-ACS病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A、B两组,A组60例予以常规二级预防,B组采用二级预防联合磺达肝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A、B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86.67%,B组明显高于A组,p<0.05。A、B两组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梗、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针对ST抬高急性综合可在二级预防基础上联合磺达肝癸钠治疗,疗效较好,出血不良反应少,患者获益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二级预防 磺达肝癸钠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出血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二级预防联合磺达肝葵钠治疗ST抬高急性综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研究的72名干休所离退休人员(均确诊为ST抬高急性综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磺达肝葵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二级预防,对比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ST抬高急性综合的患者采取二级预防联合磺达肝葵钠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二级预防 磺达肝葵钠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属于常见的严重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侵袭,从而引起以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若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有专家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文对急性综合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以及护理方式等。

  • 标签: 护理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发病机制 概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综合(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指因冠状动脉狭窄而引起的心肌缺氧(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对ACS的病理、生理、诊断、预后、治疗和护理的不断进展,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5年1月~2006年10月我科共收治156例,通过对156例ACS患者的护理,使我们有如下体会。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人员 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 供血不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对替洛班在急性综合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收治的急性综合患者共 40例参与研究,并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于 2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措施,而对于 20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替洛班。对两组患者 TIMI分级情况、出血情况以及急性或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中 TIMI血流 0级、 1级、 2级以及 3级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以及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均为 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以及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 1/20) 5.0%、( 1/20) 5.0%,组间差异显著, 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综合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替洛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同时降低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综合;替洛班; TIMI血流;血栓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tirofiba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Methods: in this study, 40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pla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For 2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used, while for 2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irofiban was combined on this basis. TIMI grading, bleeding and acute or subacute thrombotic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I blood flow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In addition, the incidence of acute thrombotic events and subacute thrombotic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 / 20). 0%, (1 / 20) 5.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irofiban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ronary blood flow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