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内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研究应对策略。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出现不良事件心血内科患者,在2016年1月开展本次实验,在2020年12月结束本次实验,共计10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对所选心血内科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并在后续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相关风险。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所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内科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护理问题,并且解决相对的护理问题,以此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方法:从2020年8月到2020年12月,通过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一共发生心血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共50件,并通过各种调查和研究分析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和归纳。结果:经过本文的研究和调查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类和总结,原因从护理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患者本身为切入点进行归纳。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整体素养不强,护理观念缺乏等因素。管理人员对心血内科护理缺乏规范的制度进行管理,管理机制存在着漏洞。患者由于病情的进展和延续,精神和心理具有强大的压力,经济上也存在着巨大的负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结论: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当健全心血内科护理的管理措施,从严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养,提高护理质量,最终达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与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事件(MACE)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2019年11月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均采用PCI术治疗,调查术后MACE发生情况,术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比较MACE组与非MACE组合并焦虑、抑郁情况,并以是否发生MACE为因变量,合并焦虑、抑郁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MACE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120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27例,MACE组合并焦虑率、抑郁率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BNP)联合急性胸痛评分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88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检测血清BNP并进行30d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的分析;用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价评分的方法对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急诊入院的患者TIMI评分、GRACE评分和BNP水平均高于急诊观察的患者(P〈0.05),30d死亡的患者TIMI评分、GRACE评分和BNP水平均高于生存下来的患者(P〈0.05),有其他重要不良症状的患者这三项指标与无不良症状患者比较均有升高(P〈0.05).TIMI评分、GRACE评分和BNP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不良事件的预测结果准确.结论:血清B型脑钠肽联合急性胸痛评分及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不良事件可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对合理地区分急性胸痛患者中的高危患者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急性胸痛 TIMI评分 GRACE评分 血清BNP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及心血不良事件预测。方法: 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开展研究,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部血管超声诊断,依据造影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的颈动脉Vean、EDC、PSV、RI、PI比较,差异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已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颈动脉Vean、EDC、PSV、RI、PI比较,差异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超声科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预测心血不良事件,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狭窄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风险管理对心血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控制价值,并对风险管理的内容及其主要的护理执行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随机选取入我院心血内科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风险管理在心血内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按照随机均等分组法,对照组采取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重点分析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数据,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由两组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血内科护理管理中,采取使用风险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对于预防患者的突发临床事故等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心血管 护理 不良事件 发生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探究肿瘤患者在化疗治疗中出现的心血不良事件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共计58例展开心血不良事件探索,进而统计化疗过程中如新癌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异常、肌钙蛋白T升高以及BNP水平升高等异常情况。结果:根据化疗治疗结果来看,心电图异常有52例、心脏超声异常有20例,BNP及肌钙蛋白数值超过正常范围的共有6例。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随着辅助化疗的进行,心血毒性增大,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就增加,在临床中应当重点关注心血不良事件,找出高危因素尽早治疗。

  • 标签: 肿瘤患者 心血管不良事件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瞻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心血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血重症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前瞻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前后的不良情绪、心血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前瞻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血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瞻 预防性护理 心血管 重症
  • 作者: 刘莹珠 张登文 王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860000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非心脏手术量日渐增加,且手术患者趋于老龄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围手术期更易发生各种类型的不良事件。其中围手术期心血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害大,是引起非心脏手术后30 d内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众多,文章从术前评估准备、术中管理和术后监测三个阶段,对可能诱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不良事件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人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系统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在心血外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心血外科中选取20名护士,参与到心血外科发生的8例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中,然后对这20名护士进行集中培训,观察培训前后不良案件的发生率,调查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分析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在心血外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培训前不良事件26件,主动上报17件,上报率为68%,培训后不练时间19件,主动上报16件,上报率为84.21%,P

  • 标签: 心血管外科 不良事件 案例分析 护士培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胸痛评分在急诊急性胸痛患者心血不良事件(MACE)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80例急性胸痛患者,观察不同情况下患者的GRACE、TIMI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MACE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的1280例急性胸痛患者,经急救与治疗,最终发生MACE的患者共32例,未发生MACE的患者1248例;急诊入院、急诊介入术、GRACE评分、TIMI评分是心血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利用ROC曲线对急性胸痛评分预测MACE的价值进行分析,GRACE评分为120分及以上时,预测MACE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84.93%,TIMI为3分以上时,预测MACE的敏感度为84.38%,特异度为72.92%。结论:急性胸痛评分在急诊急性心痛患者预后

  • 标签:
  • 简介:替加色罗(tegaserod)为吲哚类选择性5一-HT4受体部分激动剂,通过激活肠道5-HT4受体而促进胃肠蠕动反射和肠道分泌,并抑制内脏的敏感性。替加色罗主要用于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drome)的女性便秘患者以及〈65岁的慢性便秘患者。2007年2月末、3月初诺华制药公司向美国FDA提交了29份替加色罗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试验报告。在该试验中,接受治疗的患者为11614例,对照患者7031例,平均年龄43岁,女性占88%。治疗患者中有13例(0.1%)出现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血不良反应,其中4例为心脏病发作(1例死亡),6例在出现严重胸部疼痛后迅速发展为心脏病发作,3例为卒中。对照患者的心血事件的发生率为0.01%。为此,FDA向医务人员及患者发出通告如下:

  • 标签: 心血管事件 替加色罗 5-HT4受体 胃肠道疾病 临床试验报告 心血管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础血压与介入术后主要心血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抽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濮阳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依据基础血压分为收缩压≤107 mmHg(1 mmHg=0.133 kPa)组、108~113 mmHg组、114~124 mmHg组、125~147 mmHg组、≥148 mmHg组五组及舒张压≤62 mmHg组、63~69 mmHg组、70~76 mmHg组、77~83 mmHg组、≥84 mmHg组五组,每组20例。统计分析不同收缩压、舒张压患者介入术后主要心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收缩压108~113 mmHg组、114~124 mmHg组、125~147 mmHg组患者介入术后主要心血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4/20;10.00%,2/20;20.00%,4/20)低于≤107 mmHg组、≥148 mmHg组(40.00%,8/20;40.00%,8/20),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介入术后主要心血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收缩压≤107 mmHg、≥148 mmHg(OR=1.346、1.531,P均<0.05)。舒张压63~69 mmHg组、70~76 mmHg组、77~83 mmHg组患者的主要心血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4/20;10.00%,2/20;20.00%,4/20)低于≤62 mmHg组、≥84 mmHg组(45.00%,9/20;35.00%,7/20),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心血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舒张压≤62 mmHg、≥84 mmHg(OR=1.715、1.924,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础血压与介入术后主要心血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关系密切,基础血压过低或过高均极易引发主要心血不良事件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术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发生风险 基础血压
  • 简介:列举使用抗心律失常、高血压、休克、降血脂等心血系统药物对心脏产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说明怎样选择最佳药物、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疗效,而使毒副作用最小,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也是当前心血疾病用药所研究的主要课题。

  • 标签: 心血管病 用药研究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心血不良事件(P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72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65岁及以上老年结直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ACE发生情况,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衰)/心功能不全等,分为PACE组和无PAC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P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20例患者中42例(5.8%)发生PACE。两组患者年龄、心功能(NYHA)分级、Goldman指数、麻醉(ASA)分级、术前基础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脑钠肽(BNP)、D二聚体、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Ⅲ~Ⅳ级、ASA Ⅲ级、陈旧性心肌梗死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出现P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OR值提示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PACE的风险依次增高4.017、2.320和2.746倍。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PACE的发生与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术前充分评估术前心、肺功能,对存在上述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应增加对于老年结直肠患者住院期间PACE的关注。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针对冠心病在介入治疗血管中应用氯吡格雷在预防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均等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而试验组应用氯吡格雷。统计冠心病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出现的局部出血、血栓等不良事件,以及用药24h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等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出现的局部出血、血栓等不良事件人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可见,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24h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等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可见,P<0.05。结论临床针对冠心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预防心血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用药后的血小板聚集,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氯吡格雷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88例参与本次实验,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采用噻氯匹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用药后6、12、24h,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较对照组患者28.1%更低,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不良事件发生中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氯吡格雷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小板凝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