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替罗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PCI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罗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BNP水平及心功能(LVEF、LVEDD、LVESD)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0d研究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替罗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参照组(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hs-CRP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老年NSTEACS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标签: 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替罗班对未实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34例。观察组实施替罗班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发生率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病例,观察组应用替罗班少量出血例数较多(8.8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44.1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班对未实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常规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非介入治疗 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用于老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98例老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用药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方案。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继发性心力衰竭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χ2=3.857,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χ2=8.612,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于老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氯吡格雷 老年非ST 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初始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老年NSTEMI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68例老年N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扩冠、抗凝溶栓、稳定斑块等治疗,氯吡格雷的用量分别为首剂剂量600mg和300mg,维持剂量75mg,比较两组经治疗后胸痛症状的发生频次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胸痛发作时间和次数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作次数和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剂予600mg的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老年NSTEMI与低剂量相比有一定优势,能减少心梗症状发生的时间和次数同时不会增加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对安全有效。

  • 标签: NSTEMI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同期86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作比较分析。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前后心绞痛显著高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p<0.05)。但泵衰竭、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心肌酶显著低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p<0.05),住院死亡率低(p<0.05),住院4周梗死延展无差别(p>0.05)。结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心功能相对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 心功能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实施治疗的8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预后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其中6个月预后为观察组,2年预后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中主要终点事件和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年龄、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心力衰竭、早期的PCI,差异显著(P<0.05)。结论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年龄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心力衰竭、早期的PCI,因此在临床中则需要对以上因素进行关注。

  • 标签: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预后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替罗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班。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班对NSTEMI安全有效。

  • 标签: 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替罗班治疗。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通过将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对比,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观察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在血小板水平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替罗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取曾在我院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5例,依据有无ST抬高分成两组,针对其临床症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点,用于心肌梗死的鉴别。结果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心病、吸烟以及心律失常与另一组相比明显上升,但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尿病、心绞痛以及胸痛比另一组升高的快。结论针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让我们对这两种病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临床上能够更轻易的区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用于指导治疗。结果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大多有糖尿病或心绞痛病史;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做好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有利于临床治疗心肌梗死。

  • 标签:
  • 简介:脑袋发热么?不止是因为、天热,也许是因为大脑退化的缘故。把大脑想象咸CPU,用久了就有可能短路,造成记忆空白,也就是所谓的痴呆。不要以为痴呆只与年龄有关,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且有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这个假设得到了医学的验证。核磁共振扫描显示,随着现代人越来越“聪明”地倚靠发明,过度依赖电脑、手机而不是人脑,大脑中的密度已有下降趋势,同时负责思考和想象的部位活跃程度也呈现出退化。耸人听闻么?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科技越发达,理应更健康。的确如此,科技提供了诸多可能,包括更多运动和游戏可能,这些都为大脑所喜,前提是作为主体,人脑需时时身体力行。

  • 标签: 痴呆 老年化 生活方式 核磁共振 下降趋势 大脑
  • 简介:<正>目前,踏车运动试验仍然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无创性的心脏功能常规试验,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近两年来,我室进行了800例踏车运动试验,本文拟重点将其中的ST参数诊断情况作一分析。对象与方法800例接受踏车运动试验的患者中,男性518例,女性282例;40岁以下115例,41~50岁263例,51~60岁349例,61岁以上的72例。

  • 标签: 踏车运动试验 诊断价值 对象与方法 异常反应 参数诊断 运动诱发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眩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月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206例,随访≥6个月,以随访6个月和2年的预后分别为近期和远期预后,记录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或)致死性心肌梗死],应用Cox生存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2例完成6个月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6例(11.27%)、致死性心肌梗死4例(2.82%);93例完成2年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5例(16.13%)、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5.38%)。影响患者班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早期PCI。结论NSTEMI患者预后不佳,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阿司匹林是重要的保护因素,早期PCI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危险因素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梗死ST段抬高常见疾病心电图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两年间符合心电图ST段抬高诊断标准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总结这些疾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诊断要点。结果ST段抬高可见于多种心肌梗塞病人,并且具有各自心电图特点。结论心肌梗塞ST段抬高与心肌梗塞ST段抬高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如掌握了每种疾病心电图的特点,并结合临床情况,就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ST 段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