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安全1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或避免患者由于意外而导致发生不良事件或不必要的伤害。目前,患者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但是关于患者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和策略还有待我们去探讨。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的危重及不稳定性,成为了安全医疗高危群体之一,而危重患者因为检查或诊疗的需要,如CT,MRI,高压氧,手术室等2,常常需要在院内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由于病情,环境变化,设备药物,人员等因素会导致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患者转运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转运安全的前提,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危重患者院内研究,为护理管理层人员针对患者院内安全问题提出客观依据和建议。

  • 标签: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患者院内中的应用。   方法:抽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本院急诊科院内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抽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本院急诊科院内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分级转运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院内途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耗时。     结果: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后,观察组患者转运途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分级转运模式通过对急诊患者病情进行分级评估,根据风险等级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药品和医护人员陪同转运,有效降低了院内途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缩短了院内耗时,提高了急诊科工作效率。

  • 标签: 分级转运模式 急诊 院内转运 风险事件 转运耗时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交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急诊 2860例危重症患者在院内过程中,做好转运前的认真评估、合理安排转运人员、正确实施转运方法,合理使用转运设备,转运过程中的严密观察 结果:提高了危重患者院内交接质量 结论:流程管理可提高急诊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质量,降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提升急诊护理服务品质。

  • 标签: 流程管理 急诊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变化较快,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等,在院内过程中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同时由于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较大,情绪容易失控等,使得护理人员承担着较大的转运风险。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危重症患者院内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以此为危重症患者院内风险的有效防护及护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转运流程在发热门诊急危重患者院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04月~2022.03月期间选择18例在我院治疗的急危重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优化转运流程进行院内,分析转运效果。结果:患者已全部安全转运,患者满意度94.44%(17/18)。结论:优化转运流程在发热门诊急危重患者院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提升了转运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安全转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急危重患者 急危重患者 发热门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一2017年12月对急诊科中接收的150例危重患者在院内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另选取2016年1月一2016年1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150例急危重症患者,观察对比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在院内所需时间、检查等待时间、转运途中意外发生情况,并观察患者及接收科室满意度评价。结果自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患者转运时间、检查等待时间较实施前有缩短,且患者及接收科室对此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明显提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急诊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后高龄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方法:选取PACU 2021年1月-21年8月收治80岁以上的79例高龄患者, 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麻醉复苏后高龄患者院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9例麻醉复苏后高龄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结论:麻醉恢复后高龄患者转运风险较大,苏醒室护士应充分做好转运前评估准备、转运中护理及转运后交接,落实环节护理,确保高龄患者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科危重病人应用急诊转运呼吸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需气管插管病人40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将之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实验组急诊转运期间应用转运呼吸机,而对照组则应用简易呼吸器。综合分析两组的通气效果、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转运后的血氧饱和度为(97.3±1.0)%、心率为(105.6±2.8)次/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1±1.2)%、(116.9±3.4)次/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为0.0%,明显比对照组的15.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危重病人急诊转运过程中积极应用转运呼吸机,可有效支持呼吸、预防气管插管移位,提高转运效果。

  • 标签: 危重病人 院内转运 应用效果 急救转运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中,采取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对患者转运指标、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价值。方法:6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患者为样本,研究指标在2021.05-2022.06时间段内,数组排列随机化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人员(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纳入30例人员(安全转运护理模式),统计对比:(1)院内指标;(2)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较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人员院内指标、家属护理满意度数值改善价值较为理想,(P

  • 标签: 安全转运护理模式 急诊科 院内转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中的效果。方法:抽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68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细节化院内护理。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细节化转运护理优势明显,能够提高院内工作质量,增强转运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受到不良事件的影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 危重症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护理。方法以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1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患者采取院内常规转运措施,观察组58例患者,在评估院内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护理措施,实施安全转运。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工作中,应评估患者院内时的风险因素,针对其风险因素制定安全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风险评估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重组院内法结合安全护理管理在住院病员外送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住院期间需要用轮椅或平车运送完成检查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重组后的转运流程结合安全护理管理对住院病员实施院内检查转运;而对照组则沿袭传统的院内流程,将检查时间、家属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做为观察研究监测指标,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程重组院内法结合安全护理管理保证了住院病员检查途中的转运效率和转运安全,强调了医院整体团队精神,整个检查过程流畅有序,提高了病员、家属及医护三方的满意度,具有临床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流程重组 院内转运 护理安全管理 住院患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中的效果。方法:抽选68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细节化院内护理。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细节化转运护理优势明显,能够提高院内工作质量,增强转运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受到不良事件的影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 危重症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我院院内的危重患者150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意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意外发生率1.33%(1/75)较对照组14.67%(11/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意外情况发生率,提升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危重 院内转运 护理干预 意外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02月-2018年07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创伤患者共2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6(n=126)和对照组(n=110),对对照组创伤患者实施正常流程的转运方案,观察组患者在转运前均进行MEWS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对患者分为低危0-7分、中危8-10分和高危>10分三个等级,并根据不同等级进行相应转运。统计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12.7%vs21.8%,P=0.014),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8.76%vs90.48%,P=0.024)。结论过MEWS评分针对不同风险患者实施转运能够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创伤,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危重炫耀院内的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为72.50%,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的效果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家属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科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严重创伤患者院前-院内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我院收治严重创伤患者病例资料,对其院前-院内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97例严重创伤患者院前-院内成功率96.9%。结论:院前-院内护理策略的完善与实施,可保证严重创伤患者的转运安全,对后续成功抢救奠定了很好的前提。

  • 标签: 严重创伤 院前护理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院内流程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流程,另45例进行优化院内流程,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病情恶化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病情恶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中,实验组患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优化院内流程,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有效稳定患者病情。

  • 标签: 严重创伤 常规院内转运流程 优化院内转运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