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4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研究进展

张扬1罗艳华1李进2谢柳昭3陆妃妃4

1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州510182)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510180)3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510190)

摘要:患者安全[1]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或避免患者由于意外而导致发生不良事件或不必要的伤害。目前,患者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但是关于患者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和策略还有待我们去探讨。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的危重及不稳定性,成为了安全医疗高危群体之一,而危重患者因为检查或诊疗的需要,如CT,MRI,高压氧,手术室等[2],常常需要在院内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由于病情,环境变化,设备药物,人员等因素会导致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患者转运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转运安全的前提,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研究,为护理管理层人员针对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问题提出客观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管理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院内转运现状

院内转运是指患者为了明确诊断或获得更好的救治以及其他各种需要,在院内各个检查治疗场所间进行转运的必要过程[3],最常发生在急诊、手术室、ICU与其他科室之间。Hurst[4]等观察发现100例手术患者的转运中,84%的转运目的是腹部CT、头颅CT或血管造影。Lahner等[5]发现危重患者的转运目的依次是CT检查、手术室、放射介入治疗和MRI检查。但在转运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病情等因素往往会增加患者转运风险,造成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Liujia[6]等在我国34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的调查中发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79%。据文献报道大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转运中,Anja[7]调查结果显示118件不良事件中,47%发生在转运中,38%的不良事件发生在转运前,15%发生在转运后。有文献报道[8],虽然院内转运比院际转运更加频繁和普遍,但院内转运没有给予与院际转运相同程度的重视。

1.2转运风险因素

危重患者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转运中会因为时间的限制,环境的变化,仪器设备,人员等因素增加转运风险,导致不利后果发生。病人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中会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甚至发生心搏呼吸骤停[9-10]。转运风险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病情,人员、药物、设备仪器、系统等因素,其中,患者病情监测不当占79.4%[6]。Damm[11]发现与设备相关的因素中,22%与呼吸机设备有关。Papson[12]等调查结果显示,仪器设备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Beckmann[13]发现某些不良事件是由于运输团队缺少监管和专业培训导致的。Stacey等[14]认为,院内转运风险因素还与系统和医护人员有关,前者包括设备、沟通、交流问题等,后者常见于医护人员的评估失误、转运前准备不充分等。因此,转运风险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的。

1.3生理影响

由于转运前的风险评估错误,转运中的监测不全面,转运后的交接不当以及人员设备等因素,会导致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会使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甚至会让患者发生生命危险。Stacey等[14]发现常见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心静脉置管、颅内压增高等;Davis[15]则发现转运中因压迫导致患者皮肤发生溃疡,可能与搬运体位或方式不当有关。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与患者病情、转运前的评估不全面、转运中采取措施不及时等有关。所以,护理人员在转运前要对患者病情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进行充分全面评估,做好预防措施,将因转运而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

2解决策略

危重患者往往病情较重,转运后给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也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是管理层人员以及临床护士、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2.1人员的专业化

对于转运团队的组成目前还没有国家统一标准,转运人员因地区和医院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转运队伍通常包括:护士、呼吸治疗师或麻醉师、医生以及急救医疗人员。Orr[16]等指出专业的运输团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经过专业的训练,经验丰富的转运队伍是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保障。陈文红等[17]在急诊科设置患者院内转运专职护士岗位,发现专职转运护士岗位的设置,使患者院内转运实现了专门化管理,提高了患者转运效率,并更大程度地保障了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但在专职转运护士专业化培训及专职岗位管理等方面仍需深入探索。

2.2设备的完备化

在转运过程中,患者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基本的设备和药物是患者安全的基本保障,一些基本的急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抗心率失常药物等,这些药物在转运中应对心搏骤停及心率失常产生了很大的作用[18],而镇静药、止痛药在一些特殊外伤病例中也有广泛应用;持续性液体输入则对维持转运患者生理机能的稳定有一定帮助。设备有基本设备、生命支持设备、监护设备和治疗设备,院内转运时须配备便携式监护仪,简易呼吸器、负压吸引装置、充足的氧气(、注射泵以及二氧化碳监测装置。有研究[19]发现,简易便携式呼吸机可以将大部分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7%以上,相对手动式呼吸器有明显优势。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是患者安全转运的前提,而基本的药物和设备又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物质。

2.3流程的规范化

转运指南在转运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能有效地降低转运风险,现已在医院以及各种特殊的医疗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医院的管理层人员应该根据危重患者转运指南制定规范的转运流程,确保转运中每一环节的连续规范,同时起到检查和评价的作用。转运流程主要包括转运前的评估,护士在转运患者前,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准确评估,做好知情同意,准备好设备和药物,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保证患者的顺利转运;转运中做好严密监测和记录,保持护理措施的连续性,避免不良事件发生;转运后进行全面交接,包括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护理措施以及转运中发生的不良后果等。

2.4记录的完善化

有研究报道[7],院内转运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转运中,转运中的记录能保证了转运流程的无缝隙性,保证了连续性护理,同时转运过程中的详细记录避免了因交接不清而延误治疗,使转运过程安全顺利地进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Brigette[20]等认为护士是一种高压力,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繁重而紧张的工作常常会让护理人员感到疲劳而出现工作的疏忽,简洁而全面的转运记录单能让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安全转运。Choi[21]等人设计的危重患者转运护理记录单在美国某一教学医院应用5个月后,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原来的36.8%降低22.1%,严重不良事件也从原来的9.1%减少到5.2%。有研究报道转运记录单的应用给转运人员提供了充分的转运前准备指导,转运中及时记录以及转运后详细的交接,Jarden[22]等设计的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记录单包括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三个部分,护士能完整地记录下整个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于提供持续和及时的护理措施。费杏珍[23]等人在参考浙江省《病例书写规范》上,设计了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发现转运交接单不仅规范了护理书写记录,而且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潘向滢[8]设计的记录单,以打钩填写数字和简单文字完成,让护士能在时间人力限制下快速有效地进行转运记录,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孙琳[24]等人认为自行设计的转运记录单能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好充分的转运前准备和沟通,进行完整的文书记录,从而提高患者转运安全。目前,我国还没有规范统一的危重患者转运记录单,部分医院通过自行设计患者转运记录单,应用于临床后发现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增加了患者转运安全,简洁而全面的转运记录单规范了转运流程,保证了记录完整,指导护士进行转运,保证了护理措施的连续性。

3小结

危重患者为了得到更好的救治,转运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对危重患者转运进行规范的管理是护理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和重视的问题,流程的规范化,队伍的专业化、设备的完备化以及合适的转运记录单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提高患者在转运中的安全性,转运专职岗位的设置以及患者转运记录单是否能提高患者转运安全,还有待更多的实证研究去证实,有关转运记录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未来的研究中能设计出更简洁适于临床使用的危重患者转运记录单。

【参考文献】

[1]刘丽杭,党勇.患者安全的概念与措施[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2):20.

[2]赵伟英,BrendanGreaney,陈三妹等.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2):219-221.

[3]FanaraB,ManzonC,BarbotO,etal.Recommendationsfortheintra-hospitaltransportofcriticallyillpatients[J].CriticalCare,2010.

[4]HurstJM,DavisK,JohnsonDJ,etal.Costandcomplicationsduringin-hospitaltransportofcriticallyillpatients:aprospectivecohortstudy[J].JTrauma1992;33(4):582-585.

[5]LahnerD,NikolicA,MarhoferP,etal.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intrahospitaltransportofcriticallyillpatients–experienceinanAustrianuniversityhospital[J].WienerKlinischeWochenschrift,2007,119(13-14):412-416.

[6]JiaL,WangH,GaoY,etal.Highincidenceofadverseeventsduringintra-hospitaltransportofcriticallyillpatientsandnewrelatedriskfactors:aprospective,multicenterstudyinChina[J].CriticalCare,2015,20(1).

[7]Brunsveld-ReindersAH,ArbousMS,KuiperSG,etal.Acomprehensivemethodtodevelopachecklisttoincreasesafetyofintra-hospitaltransportofcriticallyillpatients[J].CriticalCare,2015,19(1).

[8]潘向滢,陈霞,赵雪红.危重病患者转运记录单的设计和应用[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01:54-57.

[9]葛美红,祈方遒.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现状研究及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4,20:1860-1862.

[10]孙琳,韩小琴,狄开荣.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09:644-645.

[11]DammC,VandeletP,PetitJ,etal.Complicationsduringtheintrahospitaltransportincriticallyillpatients[J].AnnFrAnesthReanim2005,24:24-30.

[12]PapsonJP,RussellKL,TaylorDM.Unexpectedeventsduringtheintrahospitaltransportofcriticallyillpatients[J].AcadEmergMed2007,14:574-577.

[13]BeckmannU,GilliesDM,BerenholtzSM,etal.Incidentsrelatingtotheintra-hospitaltransferofcriticallyillpatients.AnanalysisofthereportssubmittedtotheAustralianIncidentMonitoringStudyinIntensiveCare[J].IntensiveCareMed2004,30:1579-1585.

[14]StaceyJ,VennR.Recentlypublishedpapers:clunk-clickeverytrip,smile,butdon’tstopforadrinkontheway[J].CriticalCare,2004(6):408-410.

[15]DavisJW,ParksSN,DetlefsCL,etal.Clearingthecervicalspineinobtundedpatients:theuseofdynamicfluoroscopy.[J].JournalofTrauma,1995,39(3):435-438.

[16]OrrRA,FelmetKA,HanY,etal.Pediatriccriticalcarespecializedtransportteams,comparedwithnonspecializedteams,areassociatedwithfewerunplannedeventsandimprovedsurvivalrates[J].Pediatrics2009;124(1):40-48.

[17]陈文红,赵树娟,孙晔.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专职护士岗位设置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09):1087-1090.

[18]Warren,FrommREJr,RotelloLC,etal.Guidelinesfortheinter-andintrahospitaltransportofcriticallyillPatients[J].CritCareMed,2004(1):256-262.

[19]孙迟,吴洁华.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11):981-983.

[20]HalesBM,PronovostPJ.Thechecklist—atoolforerrormanagementandperformanceimprovement[J].JournalofCritical,2006,21(3):231-235.

[21]ChoiHK,ShinSD,RoYS,etal.A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trialforreducingunexpectedeventsduringtheintrahospitaltransportofemergencypatients[J].TheAmeric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2012,30(8):1433-1440.

[22]JardenRJ,QuirkeS.Improvingsafetyanddocumentationinintrahospitaltransport:Developmentofanintrahospitaltransporttoolforcriticallyillpatients[J].IntensiveandCriticalCareNursing,2010,26(2):101-107.

[23]费杏珍,孙丽丽,邓仁丽,沈丽娟,韩慧.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的设计和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03:229-232.

[24]孙琳,聂时南,韩小琴等.转运记录单在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7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