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重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1

住院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重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张丹杨明兰陈加赵珂代丽娜刘慧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流程重组院内转运法结合安全护理管理在住院病员外送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住院期间需要用轮椅或平车运送完成检查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重组后的转运流程结合安全护理管理对住院病员实施院内检查转运;而对照组则沿袭传统的院内转运流程,将检查时间、家属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做为观察研究监测指标,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程重组院内转运法结合安全护理管理保证了住院病员检查途中的转运效率和转运安全,强调了医院整体团队精神,整个检查过程流畅有序,提高了病员、家属及医护三方的满意度,具有临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流程重组;院内转运;护理安全管理;住院患者

住院病员检查是为了明确诊断,为了更好地、有效地治疗,合理的检查对疾病诊断及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院内转运能增加危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转运患者病死率比平常高{1},所以医院必须建立良好的病员转运流程及安全的护理管理方法,如果转运方式选择不当,检查等待时间太久,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掌握不全,送检人员、药品、器械准备不充分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会增加病员院内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风险,降低病员及家属的满意度,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我院通过流程重组院内转运法结合安全护理管理保证了住院病员检查途中的安全,提高院内病员检查转运效率和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成本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一2016年6月在我科室因外出行B超、彩超、DR、CT、核磁共振、动脉造影等检查需要轮椅或平车进行院内转运的住院病员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13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9例,女56例,年龄20~74岁,平均(48.2±3.5)岁。14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0例,女64例,年龄21-73岁,平均(46.9±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转运级别确认安全护理管理就是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然后制定出转运级别,需要级: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转运过程随时有病情变化的患者或者生命体征平稳但在持续使用特殊性药物的患者,均需要有护士和或医生与运输人员共同转运以确保患者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运送工具、配备相应的人员、药品、器械等急救用物,按护送要求护送检查。普通级:排除上述情况的患者,均可以由运输人员护送。

1.3实施方法

对照组由医生开出需要检查医嘱,当班护士核对执行医嘱后电话通知运输中心,安排运输人员到病区接病人,送到检查室排号等待检查,检查完毕送回病区。

观察组由医生开出需要检查医嘱,当班护士核对医嘱后执行,随即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制定出转运级别,同时信息传达到运输中心,由其打印检查单后安排运输员甲接病人,到病区后与科室护士交接,如果是普通级就直接送达检查室,将送去检查的病人交给运输人员乙,在检查室排号等待检查,同时运输员乙将已经检查完毕的病人交给运输员甲,由运输员甲将病人送回病区。如果是需要级就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械等用物,由医护人员全程陪同该病员的检查,而运输人员的传递式转运流程不变。

1.4观察项目

比较2组检查时间、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算±s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查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2组检查时间、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比较

3讨论

病人在住院期间,大多数卧床患者都需要进行院内转运以完成检查等辅助治疗,院内病人转运是医疗服务中重要的辅助服务,效率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整个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2}。流程重组的院内转运法采用一对多的传递式转运,充分体现了安全高效率的特点,节约了中间的等待时间,避免了病人及家属因等待时间长而对医疗服务产生的不良影响,转运级别的确认又为了危重患者的精准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杜绝了安全隐患。流程重组院内转运法结合安全护理管理运用于住院病员外送检查,不仅缩短患者检查、住院时间,而且降低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风险,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提高了其对医院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卢俊红,王秀军.危重患者术后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3):1900-1902.

[2]邱华.流程重组在提高住院患者院内转运效率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2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