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的现场升级是通过FPGA更新其外挂的EEPROM中存储的配置文件来实现的。但是如果在更新EEPROM的配置文件过程中,突发系统掉电,会导致EEPROM中的配置文件不完整,再次上电后FPGA无法工作,从而导致系统失效。本文讲述了一种基于Xilinx的Multiboot的备份升级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产品在线升级FPGA过程中突发掉电导致系统失效的问题,并且工作可靠。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单纯实施镜像疗法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方案治疗的40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上肢运动力指数、生活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镜像联合想象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予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单纯康复训练,研究A组患者接受镜像疗法;研究B组患者接受镜像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三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研究B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和研究A组(P

  • 标签: 镜像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 吞咽障碍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出现镜像运动(mirrormovement,MM)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7例健侧肢体出现MM脑卒中患者按肌痉挛程度分为A组(轻中度痉挛组32例)和B组(重度痉挛组15例),全部患者给予抑制健侧肢体MM的同时,对其偏瘫侧肢体采用分离运动形式进行肌力、耐力、控制能力的训练;对2组患者于人选时采用Brunstrom评定法评测运动机能、改良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ModifiedAshworthScale,MAS)评测肌张力、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unctionalAmbulationClassification,FAC)、Bathel指数(BathelIndex,BI),治疗8周后再次评定,并根据治疗后MM是否被抑制进一步分组。结果A组治疗后14例患者健侧肢体MM被抑制(AⅠ组),18例不被抑制(AⅡ组),2组患者BBS、BI评分增加(P<0.01),但AⅠ的BBS、BI评分增加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B组治疗后4例患者健侧肢体MM被抑制(BⅠ组),11例不被抑制(BⅡ组),2组患者BBS、BI评分增加(P<0.01)。结论脑卒中健侧肢体出现MM影响平衡功能,抑制MM治疗结合分离运动形式的康复训练能抑制脑卒中健侧肢体MM的出现并对平衡功能及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镜像运动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镜像人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和2023年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术的镜像人临床资料。结果:2例镜像人胆囊切除平均手术治疗时间分别为183 min和18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3 mL和101 mL,住院时间分别为4.5 d和4 d。结论:镜像人腹腔镜手术与正常人的手术操作位置完全相反,手术应选择合适的站位及解刨位置,确保腹腔镜下镜像人胆囊切除术的顺利完成,切实达到治疗的目的。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镜像人 手术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镜像疗法的早期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研究对象46例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传统组(n=23)和实验组(n=23),其中传统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则给予镜像疗法的早期介入干预,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MBI指数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MBI指数评分均明显较传统组高(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镜像疗法早期介入干预的临床效果较显著,促进患者运功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镜像疗法 早期介入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肢体功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翻转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翻转课堂教 学模 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的教学。结果 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团队合作能力、个性化学习、创新能力方面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结论 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同学们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案例分析能力也有所提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提升,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综合评定成绩大幅提升。

  • 标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外科护理学 课堂教学
  • 简介:背景:锁骨骨折的微创化手术治疗方式可采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接骨板内固定,但对于粉碎性骨折难以达到良好复位,由于体外塑形很难达到满意程度,闭合接骨板插入及螺钉固定有时会存在一定风险,如何微创化操作的同时实现接骨板的准确塑形和安全固定是目前较受关注的问题。目的:运用3D打印技术实现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微创化。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对12例单侧锁骨骨折患者行接骨板内固定术,所有骨折锁骨仅显露表面而不剥离锁骨床,对于粉碎性锁骨骨折采用三段小切口,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操作以保护锁骨血运,3D打印健侧锁骨镜像模型及骨折模型,在两个模型距离胸锁关节1cm、3cm、5cm处做横截面测量长短轴,并进行双侧对照,偏差〈10%再进行镜像模型手术预演,在镜像模型表面描绘出骨折线并进行接骨板预弯、钻孔、固定等实际操作,记录每个螺钉的长度和位置,术中调节钻头伸出套筒的长度为模型相应钉道记录的螺钉长度,以防止钻入过深而损伤锁骨下血管,从而实现尽可能少的组织剥离和最优化的固定。结果:将锁骨胸骨端左右侧3个层面的长短轴数据汇总,成对样本共6组,成对样本的相关系数均〉0.78,成对样本中PC1、PC3、PC5的LL-RL及LS-RS组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左右两侧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采用微创操作固定,未出现血管损伤情况,术后复查X线显示内固定良好,螺钉长度合适,使用的接骨板及螺钉与术前预演一致。结论:通过3D打印健侧锁骨镜像模型与骨折模型,在无骨折区测量对比,对于偏差〈10%的病例,在镜像模型上进行手术演练,获得预弯的接骨板与螺钉长度数据,可以直接用于实际手术中,从而实现MIPPO操作的目的。

  • 标签: 3D打印 锁骨骨折 接骨板内固定 预弯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结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进入课题研究的 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同时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和镜像疗法训练,并于第一次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进行上肢 FMA及 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上肢 FMA评分、 Barthel评分上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05);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上肢 FMA评分、 Barthel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镜像疗法能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 标签: [ ]重复经颅磁刺激 镜像疗法 脑梗死恢复期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悬吊训练配合镜像疗法在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施加镜像疗法,实验组施加悬吊训练配合镜像疗法。结果:实验组康复效果更佳。结论:悬吊训练配合镜像疗法在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悬吊训练 镜像疗法 下肢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镜像联合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干预,观察该种作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6月为本次研究的时间跨度,采用数字表法进行分析对比,组别为普通组和镜像联合组,普通组采用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干预,镜像联合组采用镜像联合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干预,观察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普通组和镜像联合组上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评分对照中,普通组上肢运动功能为38.49±3.15(分)、镜像联合组为46.92±3.07(分),普通组平衡能力为36.42±3.22(分)、镜像联合组为41.09±3.36(分),(t=14.027,p=0.009),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镜像联合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脑卒中 镜像 高频经颅磁刺激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对教育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很多教学方法,甚至颠覆了传统教学里面一些根深蒂固的理论,让我国教育事业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从医学影像教学的现状、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医学影像教学翻转课堂的应用方法等方面着手。为翻转课堂在的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即医学影像教学提供典范。

  • 标签: 医学影像教学 翻转课堂 应用方法 积极性 重要意义
  • 简介:摘要应用型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实践中,融合新型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依托先进的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系统,创设课堂内外学习环境;达到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中毒 翻转课堂 教学 实践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体外冲击波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04.01-2021.12.31于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病人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周期为四周。治疗前后,由未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一名康复医师和一名康复治疗师评定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MAS评分),以简化Fugl-Meyer评定法评估上肢功能,同时评估患者腕关节屈伸活动度(AROM)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肘屈肌、腕屈肌、指屈肌MA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手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手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确诊的3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组16例,展开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肌电信号及ARAT、FMA及M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电信号、ARAT、FMA及MBI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后偏瘫 镜像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正在引领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针对药物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就如何开展翻转课堂进行了阐述转化了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升师生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

  • 标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药物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镜像神经系统康复治疗技术对其上肢及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7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均分后进行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对比组)和镜像神经系统康复治疗技术(试验组)的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经康复治疗后患者的总体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手功能评分均优于经康复治疗后的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镜像神经系统康复治疗技术不但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镜像神经系统 康复治疗技术 脑卒中后偏瘫 上肢 手功能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