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飞达对腹泻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4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泻病患儿共 104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各有患儿 52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肠胃康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飞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 94.2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 65.38%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论: 飞达对腹泻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同时其治疗安全性也比较有保障。

  • 标签: 贝飞达 腹泻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临床治疗科氏骨折包括非手术疗法,手术内固定及功能锻炼三大主要内容。手术通常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经皮穿针固定,外用支架固定,骨及骨替代物移植,以及关节镜微创技术。该骨折的康复目标有消肿止痛,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及本体协调功能。因此,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不仅是治疗的基本步骤,也是康复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 标签: 科雷氏骨折 功能障碍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缩宫素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64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64例孕产妇均具有剖宫产生产指征,并且存在产后出的血高危因素,采用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2例患者为治疗组(术中采用卡缩宫素进行预防性出血治疗),另外32例患者为对照组(术中仅采用常规宫缩素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剖宫产术中、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产后出血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3.1%,两组患者的不良发生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产后出血风险的剖宫产患者,采用卡缩宫素进行预防性出血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出血情况,提高对患者产后出血的预防效率。

  • 标签: 卡贝缩宫素 剖宫产 产后出血 防治 效果
  • 简介:摘要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脂代谢紊乱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血脂异常调节十分重要。一般而言,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血脂异常是引发心血管风险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中,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很难全面控制血脂水平,所以,应联合其他降脂药物进行治疗,以此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现对他汀联合特类药物的降脂治疗进展予以研究。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 降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列素在治疗肺动脉高压中的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本院接收的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治疗,后一组加用前列素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效果、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的NO、PaO2均高于对照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前列素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贝前列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硝苯地平联合那普利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那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分别于用药后的第2、4、6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情况。结果用药4个月以及6个月以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类心血管意外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疾病,对血压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还能有效降低各类心血管意外情况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硝苯地平 贝那普利 高血压 心血管意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共计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顺序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纳入43例,对照组纳入43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静脉滴注硫酸镁,观察组同时联合拉洛尔进行治疗。结果比较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均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胎儿宫内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洛尔用于妊娠高血压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促使其保持在合理水平,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 标签: 拉贝洛尔 妊娠高血压 血压
  • 简介:目的研究非诺特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泡腾法联合旋转蒸发制备非诺特纳米混悬液及其冻干制剂。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考察非诺特纳米混悬液影响因素,优化非诺特纳米混悬液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马尔文粒度分布仪测得,制备的非诺特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262.2±3.875)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69±0.004),Zeta电位为(-28.4±6.95)mV,以PEG6000为冻干保护剂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567.4±9.686)nm,PDI为(0.128±0.098)。非诺特纳米混悬液的体外溶出度与原料药相比显著提高,5min内其体外溶出量为原料药的37倍,2h时其体外溶出量为原料药的3倍。结论通过泡腾法制备纳米混悬液冻干粉,显著改善了非诺特的溶出速率。

  • 标签: 非诺贝特 纳米混悬液 难溶性药物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丹红结合奥扎格在临床中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5年9月~2018年2月时段到我院完成治疗的7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38例。予以对照组行奥扎格进行治疗,予以观察组行丹红结合奥扎格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清学相关指标以及毒副作用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血浆粘度、二磷酸腺苷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同对照组开展比较,观察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脑梗死患者而言,选择丹红与奥扎格联合治疗方式的效果理想,且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毒副作用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医疗价值可观。

  • 标签: 脑梗死 奥扎格雷 丹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疝气手术治疗方式以及药物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奇偶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7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开放式手术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高位结扎手术治疗,2组患儿采用吸入性麻醉,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2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2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研究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儿全部按时苏醒,参照组患儿有3例患儿没有按时苏醒,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儿术后均没有发生各类并发症,术后没有再次复发患儿。结论开放式手术以及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均具有显著效果,手术医师可根据患儿临床症状选择手术方式,采用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一种有效的安全麻醉方式。

  • 标签: 手术治疗 麻醉药物 临床效果 小儿疝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患者有9例,有效患者有8例,无效患者有2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显效患者有5例,有效患者有7例,无效患者有7例,总有效率为63.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缬沙坦 贝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飞达对妊娠合并肠炎疾病的疗效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2例妊娠合并肠炎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于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6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加飞达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也远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可以进行对比。结论飞达对妊娠合并肠炎疾病的疗效高,经过研究发现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别,从而发现可以适当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贝飞达 妊娠 肠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行硝苯地平与厄沙坦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65例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均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加用厄沙坦片。记录并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⑴疗效观察组无效1例,有效7例,显效25例;对照组无效6例,有效14例,显效1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⑵两组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行硝苯地平与厄沙坦联合治疗有效、安全,可考虑推广运用。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厄贝沙坦 硝苯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进口氯吡格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并诊断为冠心病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进口氯吡格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44%,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77%(12/39),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口氯吡格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冠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氯吡格和奥美拉唑的联合应用,但是联用的治疗效果却低于各自单用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探究两者联用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上述原因,从而为临床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提供指导。

  • 标签: 氯吡格雷 奥美拉唑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对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4 年 3 月到 2015 年 3 月入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 9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 45 例,对照组患者行阿司匹林治疗法,实验组患者加行氯吡格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 意义 ( P<0.05 )。 结论: 在脑梗塞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法,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克氏骨折的疗效。方法52例患者均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手法复位在牵引下完成,中医组采用折顶方法,西医组采用持续牵引方法,固定中医组采用小夹板3点加压固定,西医组采用短臂石膏管形曲腕尺偏位固定。结果从复位方面,中医采用折顶方法,25例能达到解剖复位,而后西医组只有15例达到解剖复位。中医组有12例出现明显肿胀,而西组有5例出现明显肿胀;中医组固定时间4周,西医组固定时间6周。关节活动中医组20例几乎正常,10例有轻度障碍,西医组均有轻度功能障碍。但经2周功能锻炼后有18例完全恢复。结论本组病人配合中药内服,可补血活血,强筋壮骨,再配合中药外用熏洗早期功能锻炼,可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温经通络,强壮筋骨,通利关节之功用,故从功能恢复来看,中医组要优于西医组,原因在于中医强调动静结合,而西医强调牢固固定。无论哪组,祛除固定后都要积极的功能锻炼,以期尽快的恢复原有功能。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克雷氏骨折 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使用氯吡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G、PT、APTT等指标显著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黏膜出血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临床治疗中运用氯吡格,其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老年冠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氯吡格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对于改善患者心肌供血,提高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氯吡格+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实施氯吡格+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对于临床疗效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