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检测规范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系统性能验证及比对实验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5月于本院门诊、急诊及病房患者采集全血细胞分析样本2100例,分别应用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和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对EDTA-K2抗凝血液样本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的测定。结果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的平均CV%分别为WBC为1.13%、RBC为0.8%、HGB为0.9%、HCT为0.65%、PLT为1.93%;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的平均CV%分别为WBC为1.77%、RBC为0.85%、HGB为0.94%、HCT为1.37%、PLT为2.45%。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差异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参数结果一致。结论在进行全血细胞参数检测时存在性能差异,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一定程度上性能优于BC-3000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具有可比性,可为临床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全血细胞参数 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8例拟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对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组88例患者中,造血系统引发者65例,其中恶性血液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急性白血病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非造血系统疾病引发者23例,其中主要是以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为主18例,骨髓增生减低者5例。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用于诊断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明确显示骨髓增生的情况及骨髓形态变化情况,值得应用。

  • 标签: 骨髓细胞学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econdaryhemophagocyticsyndrome,secondaryHPS)的病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以提高对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认识,了解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61例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预后的两组患者,TG、FIB、SF、ANC、ALB、TBIL、ALT、LDH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LDH升高、病毒感染,尤其是EB病毒感染、肿瘤以及不明病因的患者预后差。结论:继发性HPS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多样化,一旦确诊需尽快明确病因并根据LDH等指标判断预后,对于伴EB病毒感染、肿瘤的患者以及LDH明显升高的患者更应该尽早采取针对性治疗,争取短期内控制病情。

  • 标签: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临床治疗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RP和降钙素原及血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0例为观察组,以及非感染性的肺炎患儿3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发热3天内、3-7天和热退后3天的血清CRP和降钙素原及血细胞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患儿血清CRP和降钙素原及血细胞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在发热3天内、3-7天和热退后3天的血清CRP和降钙素原及血细胞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并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且退热后3天的血清CRP和降钙素原及血细胞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值>0.05)。结论动态监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CRP和降钙素原及血细胞的变化水平,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并掌握患儿病情变化,进而制定出合理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加快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血清CRP 降钙素原 血细胞 临床意义
  • 简介:随着成分输血的理念不断发展,成分献血也日趋受到重视。机采血小板(platelet,PLT)浓度高、污染小,同种免疫反应低,临床疗效优于手工分离的血小板。机采(1~2)U的血小板需要处理(1500~4000)ml的循环血量,采后血细胞分离机内约残留(50~100)ml血液,那么频繁献血是否影响红细胞(redbloodcell,RBC)及铁储备的水平?

  • 标签: 成分献血 血细胞 血浆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总结肝透明细胞癌CT影像特征,判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6年5月间收集的5例肝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及临床病理追踪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病史,AFP阳性2例。肝单发性病灶2例,多发性病灶3例,病灶均位于肝右叶,呈圆形或卵圆形,无包膜,境界不清,病灶中心有低密度灶。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呈结节样强化,门脉期肿块内仍见散在斑点状强化灶,但整个肿块呈相对低密度,有坏死灶者中央呈更低密度。结论肝透明细胞癌无特定的CT影像学特征,其组织学特征及其形态变数较多,这是诱导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肝肿瘤 透明细胞癌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是1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其细胞表面表达Ki-1(CD30)抗原,又称Ki-1阳性大细胞淋巴瘤。为避免误诊,必须要提高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认识,强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细胞病理学分析研究,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细胞病理学,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间变性 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CMV感染的监测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移植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398例,应用KaplanMeier及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CMV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98例患者中233例发生CMV感染,累计发生率为58.5%。单因素分析表明,HLA不全相合,预处理过程中使用抗人免疫球蛋白(anti-humanthymocyteglobulin,ATG),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s,GVHD),泼尼松用量≥1mg/kg与CMV感染发生率增加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HLA不全相合(HR=2.765,P=0.000),预处理过程中使用ATG(HR=3.866,P=0.000),泼尼松用量≥1mg/kg(HR=4.767,P=0.000)使CMV感染的风险增加。结论:供/受者HLA不全相合,预处理过程中应用ATG,及治疗过程中泼尼松用量≥1mg/kg都会增加患者CMV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