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复杂髋骨折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传统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0例),将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的设为研究组(30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效果及远期随访。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复杂髋骨折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远期疗效。

  • 标签: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 髋关节 复杂髋臼骨折 后外侧入路
  • 简介:目的建立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修复髋关节发育不良中髋缺损的动物模型,并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II型(BMP-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制备16只日本大耳白兔缺损左侧髋上缘骨质制备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对缺损进行修复,术中观察骨瓣血运情况和拉伸程度,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观察大体步态和髋关节活动度,并处死动物取髋缺损修复部位的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BMP-2和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术中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血运良好,缝匠肌拉伸程度适中;术后8周时行动步态和髋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术后1周可见带骨骺缝匠肌骨瓣与髋骨组织间存在明显间隙,两者软骨层间距较大,2周和4周骨瓣软骨层与髋软骨层间距缩短,至8周骨瓣软骨层与髋软骨层几乎融合;BMP-2和VEGF在术后4周时处于表达高峰期,并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1周与2周、8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时间点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BMP-2和VEGF的表达增加参与了兔髋缺损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缺损 骨瓣 BMP-2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复杂髋骨折患者临床给予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县2014年01月-2016年01月复杂髋骨折患者14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选择的不同治疗方法展开两组复杂髋骨折患者的随机分组。临床选择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对70例观察组复杂髋骨折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选择牵引治疗的方法对70例对照组复杂髋骨折患者进行干预;针对两组复杂髋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表现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复杂髋骨折患者(P<0.05)。结论针对复杂髋骨折患者,临床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显著,完成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 复杂髋臼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5年1月—2015年8月有关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骨折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5.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相关数据。结果纳入8项研究共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对于移位型髋骨折,经Stoppa入路较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短[加权均数差(WMD)=68.29,95%CI10.52~126.05,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少(WMD=142.26,95%CI9.30~275.23,P〈0.05),而在骨折端复位满意率[相对危险度(RR)=0.63,95%CI0.17~2.37),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R=0.89,95%CI0.33~2.40,P〉0.05)、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RR=0.91,95%CI0.27~3.01,P〉0.05)、术后髋关节HHS评分优良率(RR=0.52,95%CI0.25~1.10,P〉0.05)等方面两种入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骨折均能获得基本满意的临床效果,经Stoppa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髋臼 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 Stoppa 入路 META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与股骨髋撞击综合征(FAI)相关解剖学参数或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CT室352例无髋关节症状行MSCT检查,扫描范罔包括髋关节的患者的MSCT资料,其中诊断股骨颈疝窝且髋关节存在疝窝者(观察组)63例79髋(双侧16例,单侧47例),诊断股骨颈疝窝但髋关节不存在疝窝者(对照组)47例47髋,在余下的242例患者中按性别、年龄匹配63例非股骨颈疝窝且双侧髋关节均无疝窝患者为阴性对照组。测量各髋关节的股骨颈仅角、股骨头颈偏距率、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颈交界部宽径、股骨颈七部宽径、髋前倾角、前髋角、后髋角及髋闷凹陷指数等参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髋关节的各解剖学参数差异均无统纠一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头颈交界部宽度、股骨颈上部宽度及股骨颈d角均大于阴性对照组,股骨头颈偏距率则小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的股骨头直径、髋的倾角、前髋角、后髋角及髋凹陷指数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股骨颈疝窝患者存在股骨近端的形态异常,可能与Cam型FAI相关。

  • 标签: 股骨髋臼撞击征 股骨颈疝窝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将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囊肿去术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囊肿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后腹腔镜治疗,40例行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并辅以心理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常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手术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开放手术组患者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术后患者情况良好,而且恢复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囊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减压术的手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在后腹腔建立人工气腹后,用电钩或超声刀先分离腹膜后脂肪,打开Gerota筋膜,在脂肪囊内游离出肾囊肿,距正常肾组织约0.5-1cm去除多余囊壁,囊底予无水酒精处理。结果15例肾囊肿均一次性成功,无大出血,无输尿管损伤。1例多发性囊肿残留部分囊肿未能处理,1例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未作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术后72h内拔除引流管,术后3-5天出院。结论后腹腔镜下处理肾囊肿安全,但术前应仔细阅读CT片,避免多发性肾囊肿术后残留;避免厚壁内生性囊肿寻找困难。对于厚壁内生性囊肿距离正常肾组织不宜太近;对于肾盂旁囊肿、基地较深囊肿,基底部不宜用电凝或超声刀处理。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囊肿
  • 简介:探讨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去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的影响。83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孔组42例和多孔组41例,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相关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单孔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多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随访均未发现肝内囊肿复发病例。术后24h、72h单孔组和多孔组的外周血WBC、CRP、皮质醇均较本组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24h单孔组和多孔组的血糖值、T4均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P〈0.05),外周皿T3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刚氏(P〈0.05);术后24h、72h单孔组的外周血WBC、CRP、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多孔组(P〈0.05)。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去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具有相似的效果,但是经脐单孔腹腔镜去减压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水平更低的优势。

  • 标签: 单孔 多孔 腹腔镜 去顶减压术 单纯性肝囊肿 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