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ta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5例,33-A2骨折2例,33-A3骨折5例,33-C2骨折5例,33-C3骨折3例;其中9例开放骨折均为Ⅱ~Ⅲ级,有4例患者为多发骨折患者,伤后4d(2~7d)应用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9个月,骨折均连接,骨折愈合时间8~18周,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移位、骨折塌陷、复位丢失等。股骨远端骨折15例,HSS评分优5例;良7例;可3例。膝关节活动范围70°-140°,所有患者膝关节行走无疼痛。结论:LISS能有效治疗各种分型的股骨远端骨折。

  • 标签: 微创内固定系统 骨折 股骨远端 内固定
  • 简介:目的采用新型硫酸葡聚糖(DS)血脂分离系统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基础上简化血脂分离工艺,大幅度降低治疗费用。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50例患者共110例次血脂分离治疗,首先用单采机采集患者高脂血浆,按10ml/kg体重采集总量(600±100)ml。然后血浆中加入静脉注射用DS作为吸附剂,Ca^2+作为催化剂,DS特异性吸附LDL形成大颗粒,用离心法去除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每次血脂分离治疗总胆固醇下降11%(6.52±0.5)和(5.8±0.4);三酰甘油下降15%(3.85±2.1)和(3.27±1.5);LDL-C下降20%(4.03±0.86)和(3.2±0.52);HDL-C保持不变(1.13±0.28)和(1.13±0.41);白蛋白保持不变(45±5)和(45±4),过量的Ca^2+被阳离子树脂柱完全吸附。结论新型DS血脂分离系统工艺合理、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特别是治疗费用低廉,更适合需要多次治疗才能纠正血脂异常的患者。

  • 标签: 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 单采血浆分离 硫酸葡聚糖
  • 简介:各种肝脏疾患所致重型肝炎,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在常规内科护肝、促肝细胞再生治疗效果不理想。我院传染病室在常规护肝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16例,并观察其治疗前后肝功能、PrA、ET的变化情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重型肝炎 治疗前后 护肝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细胞再生 肝脏疾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牙周病患者的病因、症状进行分析,采用中西医系统性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医学研究活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1月份至2016年1月份期间,在院诊治的牙周病患者共计100例。通过对患者进行病因了解,症状观察,要求患者进行血液常规检查、牙科X光摄片以及分泌物和口腔内部组织培养等检查,诊断为慢性牙周病。按照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情程度,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治疗组50例,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丁硼乳膏和甲硝唑片等西医药物,以及中医联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50例,在治疗中只单独采用西医治疗。经过3个月阶段性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分析。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中,治愈39例,有效9例,无效2例,复发3例,有效率96%,复发率6%。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2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复发6例,有效率86%,复发率1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牙周病患者进行系统性治疗,确定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西医疗法,建议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中西医 系统治疗 丁硼乳膏 甲硝唑片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肝衰竭患者,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治愈23例,好转27例,死亡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经分析发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常见高危因素为皮疹、血压一过性下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临床护理人员务必机遇足够重视。结论为改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预后效果,临床护理工作务必要认清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高危因素,给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尽可能降低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相关风险。

  • 标签: 人工肝 肝衰竭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76-01
  • 简介:目的探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34例(39条患肢)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39条患肢中,31条(28例患者)顺行开通成功,8条(6例)逆行开通成功,治疗成功率100%(39/39),技术成功率92.31%(36/39)。术后1周患者跛行距离、趾肱指数(TBI)及踝肱指数(ABI)均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随访2~46个月,平均(23.63±9.71)个月,溃疡愈合率90.00%(9/10);4条坏疽患肢中,1条膝下截肢。术后6、12、24个月患肢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7.18%(34/39)、82.05%(32/39)及71.79%(28/39),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4.87%(37/39)、92.31%(36/39)和84.62%(33/39)。结论采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效果良好。

  • 标签: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膝下动脉 斑块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处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牙周系统治疗前与牙周系统治疗后的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各项数据均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龈沟出血指数(1.68±0.75)、探诊深度(2.34±0.71)、附着丧失(3.51±1.03)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显著(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系统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牙周状况,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牙周系统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采取髓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诊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30例,分别采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髓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髓内固定系统 下肢骨折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效果及方法。方法:纳入范围在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10例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研究组5例行综合护理服务,参照组5例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将两组护理服务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服务有效率更高,与参照组相比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行综合护理服务具备临床可行性,可以配合治疗提高人工肝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人工肝 支持系统 重症肝炎 护理
  • 简介:防止血管衰老,可以显著降低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中风与冠心病的发病率。那么,如何才能延缓血管的衰老呢?积极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老年人的基础代谢下降,全身脏器的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

  • 标签: 防衰老 血管 老年人健康 基础代谢 体力活动 生理功能
  • 简介:目的:应用Isola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畸形,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应用Isola系统治疗脊柱侧凸22例,特发性侧凸18例,先天性侧凸4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450~83°,平均62°,矢状面Cobb角-12°-54°,平均34°,椎体旋转按Nash-Moe分型Ⅰ度6例、Ⅱ度13例,Ⅲ度3例。结果:术后冠状位矫正为20°~31°,矫正率为62%~85%,平均为69%,矢状位矫正为21°-32°,平均26°。椎体旋转矫正1度。随访9个月~3年,平均2.4年。植骨融合良好,矫正角度丢失率〈4.4%。结论:应用Isola内固定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可获得冠状面良好的矫正率,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保持躯干平衡,应用椎弓根钉效果更佳。

  • 标签: 脊柱侧凸 ISOLA 外科治疗 治疗结果
  • 简介: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ALSS)应用于临床治疗重型肝炎已有报道[1],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病例的选择和治疗时机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与转归,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就16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ALSS治疗的情况,浅析ALSS的临床应用.……

  • 标签: 临床应用 应用分析 支持系统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32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采用腰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非融合技术治疗,术前客观评估,术后密切观察并健康宣教,有效干预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病人恢复优20例,良7例,可4例,差1例。

  • 标签: 下腰椎疾病 腰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系统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 2016年 5月~ 2018年 5月收治的 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28例。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明确诊断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 39.3%( 11/28),治疗总有效率为 75%( 21/28);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 53.6%(15/28),治疗总有效率为 92.9%( 26/28)。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系统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