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后凸成形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成形治疗)和观察组(后凸成形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长,伤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DL评分、VAS评分、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和后凸角度更低,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15.3-2017.3成形手术治疗 37例,后突成形治疗 8例, 40例采用“ C”臂下穿刺椎弓根影入路, 5例旁入路。结果:本组 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 3-24个月,平均 15个月,切口无感染,椎管无渗漏,无神经激惹及损伤症状。结论:成形及后突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 ]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治疗Kummell病的适应证,评价单侧入路经成形在Kummell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56例Kummell病患者,其中男17例,女39例,平均62.8岁。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无再骨折,骨水泥与界面无透亮区。VAS评分术前7.6±0.8、术后3d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2±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成形技术治疗Kummell病快速、安全、可靠。确定责任以利于适应证的选择,准确的影像学测量有利于穿刺的准确性。

  • 标签: Kummell病 椎体成形术 CT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1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射,8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单个注射骨水泥量为4-6mL,通过患者术前、术后X片所示体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注射成功,24例患者术后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体高度得到改善,后凸畸形改善不明显,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后路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 标签: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穿刺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对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20个),在C臂X线机透视下椎弓根PMMA注入成形。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结果所有病人腰痛症状术后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症状缓解或者消失.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穿刺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甲基丙烯酸甲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成形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两年之内所收治的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A组病人后凸成形方式进行治疗,给予B组病人成形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病变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以及成形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依照病人具体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015.3-2017.3成形手术治疗37例,后突成形治疗8例,40例采用“C”臂下穿刺椎弓根影入路,5例旁入路。结果本组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无感染,椎管无渗漏,无神经激惹及损伤症状。结论成形及后突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成形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A组病人后凸成形方式进行治疗,给予B组病人成形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病变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以及成形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依照病人具体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应用后凸成形(PKP)与成形(PVP)治疗的效果及疼痛度。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PVP治疗,研究组进行PK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水泥注入量(5.89±1.12)ml、渗漏量(0.76±0.14)ml、体高度恢复(18.36±1.95)mm,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VAS(3.57±1.04)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研究组术后ADL(48.75±5.08)分、SF-36(357.64±76.5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VP与PKP对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止痛效果相当,但PKP可明显减少渗漏量,对体高度的恢复效果良好,且有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度
  • 简介:背景: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已经成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的常用治疗方式,但其疗效及邻近节段骨折风险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PV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骨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60岁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资料,其中80例采用PVP治疗,42例行保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伤体高度恢复情况及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保守治疗组比较,PVP组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降低(6.5±1.2VS3.4±1.1,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比较,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能够更快的缓解疼痛,更好的恢复伤高度,值得临床推广,关于其是否增加邻近骨折风险需大量病例长期随访研究。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裂隙征对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裂隙征分为裂隙组32例和无裂隙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前缘相对高度、伤矢状面Cobb角以及中骨水泥注入量、分布形态和渗漏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无裂隙组和裂隙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下降,Cobb角及伤前缘相对高度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VAS、ODI、Cobb角及伤前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裂隙组患者中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裂隙组(P〈0.05);中骨水泥弥散不佳仅1例,明显少于裂隙组5例(P〈0.05);中骨水泥渗漏仅2例,明显少于裂隙组6例(P〈0.05)。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无论伤内是否存在裂隙,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裂隙征的存在会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出现骨水泥弥散不佳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等问题。因此,中应尽量使骨水泥填满裂隙,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避免骨水泥椎管内渗漏,预防畸形矫正丢失及术后再骨折的出现。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体裂隙征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C2成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例49岁的男性肺癌患者和1例45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出现C2转移,均有明显的颈部疼痛,女性患者因疼痛已不能下床行走1个月。采取在CT引导下,用13G骨穿针,由颈椎侧方椎动脉与颈动脉鞘之间的间隙穿刺到C2体内,分别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3ml和3.5ml。结果术后CT扫描显示骨水泥在体内填充分布好,无骨水泥外漏。术后两例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周后疼痛完全消失,女性患者能下地自由行走。男性患者半年后死于多个器官转移引起的全身衰竭。女性患者术后配合放化疗,随访至今1年多,无任何不适。结论在CT引导下,采取颈椎侧方入路,椎动脉与颈动脉鞘之间的间隙,行经成形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C2转移性肿瘤的方法。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C2椎体 椎动脉 颈动脉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行经成形后凸成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行经成形(PVP)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凸成形(PKP)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患者的疼痛感均明显缓解(P>0.05);观察组的Cobb角及压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其泥渗漏情况、术后伤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对于脊柱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采用PKP及PVP进行治疗,其止痛及治疗效果均良好,PKP在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与体高度的恢复效果要优于较PVP。

  • 标签: 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后凸成形自1998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因其具有创伤小、缓解疼痛效果好等优点,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后凸成形最常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文献报道渗漏率在7%-14%[1-3],但有学者认为,临床上骨水泥渗漏率是被低估的,实际渗漏率要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4]。多数情况下,骨水泥渗漏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是,骨水泥一旦渗漏到硬膜外或旁静脉则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肺栓塞等灾难性后果。本文就后凸成形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常见并发症 缓解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3例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57岁~92岁,平均72岁,均为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病变部位:胸椎6处,腰椎9处,在DSA监测下对15个行PVP,术后行CT检查.随访4个月~36个月(平均16.5个月).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术后48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均未出现肺栓塞、骨髓泥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d~4d(平均1.5d).结论PVP为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缓解疼痛症状和控制并发症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压缩性 脊柱穿刺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或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以及伤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0.000)。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d14.2。土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d(2.1±0.6)cm(P=0.000)。结论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凸畸形以及伤最塌陷处高度。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脊柱侧凸 骨折 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