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即在影像导引下通过将穿刺针穿刺到病变后向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体高度目的的一种新型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代用品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2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1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成形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P〈0.01),所有病例伤前缘高度恢复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凸Cobb角矫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后未见明显伤高度丢失。结论成形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18例25严重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国产球囊行PKP手术。其中男性6例9,女性12例16;年龄65~88岁,平均73.4岁;压缩分布:T101,T115,T129,L17,L23。观察手术前后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变化,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骨水泥在体内的分布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均采用单侧穿刺。本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观察:术后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明显(P〈0.05)。骨水泥充填满意。本组有5例6出现前缘渗漏,4例4出现椎间隙少量渗漏,1例1出现旁少量渗漏,1例1前及椎间隙渗漏,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后凸成形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单、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经成形治疗的47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成形。单侧组25例51个(T1111个、T1216个、L115个、L29个),男10例,女15例,年龄56~77岁,平均66.9岁。双侧组22例45个(T1110个、T1213个、L113个、L29个),男8例,女14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平均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肺栓塞、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侧穿刺组每个的手术时间为27~46min,平均36min。每个骨水泥注入量为3—5mL,平均3.8mL。双侧穿刺组每个的手术时间为48~89min,平均69min。每个骨水泥注入量为4~7mL,平均5.9mL。单侧穿刺组51个中10个发生骨水泥渗漏(19.6%),双侧穿刺组45个中17个发生骨水泥渗漏(37.8%),两组骨水泥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sF一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平均高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单、双侧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单侧成形在手术时间、安全性上更具优势,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疗效欠佳。随着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技术不断完善,凭借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稳定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为老年OVCF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2005年8月-2008年8月,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病例共473例,男182例,女291例;年龄67~95岁,平均76.9岁,共手术577个,中使用C型臂机透视手术节段正侧位X线片,术后1个月复查手术节段正侧位X线片及CT,记录穿刺失败的解剖位置。分析穿刺失败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73例患者一共577个,穿刺失败42例,42个,穿刺失败率7.3%,其中椎弓根型8例,终板型8例,体外侧壁型16例,前壁型10例。结论预防穿刺失败出现的关键是熟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像学变化,规范透视,手术操作标准熟练,中C型臂机多方位检测,能减少穿刺失败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穿刺失败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9年2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108例,其中多骨折30例,骨折累及后壁24例。局麻下扩张146个,每注射2.5~6.5mL,平均4.6mL。根据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球囊扩张程度明显大于体高度复位程度,术后伤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7mm(33.4%),伤中部高度平均恢复2.8mm(丢失高度的37.8%),Cobb角平均矫正3.3°,单侧与双侧扩张无显著性差异;疼痛改善程度与复位无相关性。结论PKP球囊在骨质疏松骨折体内扩张会使骨小梁压缩骨折,一般仅能使伤部分复位,复位程度与近期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脊椎穿刺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渐进性成形预防骨水泥外渗的原理与效果。方法15例肿瘤,其中转移性肿瘤13例、血管瘤2例,4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8例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共67例80个采用渐进性成形椎弓根穿刺注入造影剂,无造影剂外渗进人椎管的共52例61个,显示造影剂外渗进入椎管的共15例19个。将骨水泥(PMMA)搅拌至凝胶状后,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缓慢逐渐注入,对有骨水泥渗入后缘者暂停推注,并调整注射针的深度至前份再逐渐注入造影剂。结果19个造影剂外渗进入椎管的通过渐进性注入骨水泥,未发现渗入椎管内。结论用渐进性成形预防骨水泥外渗进入椎管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脊椎肿瘤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 简介:目的探讨两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后凸成形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对33例两节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66个伤,实施后凸成形,测量手术前后伤矢状面指数、后凸Cobb角,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进行模拟视觉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水泥外渗3例4个。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年,平均矢状面指数分别为0.67±0.33、0.93±0.15和0.91±0.48,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83.62,P〈0.01);后凸Cobb角分别为(36.33±6.83)°、(7.33±6.37)°和(9.18±6.75)°,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值=64.41,P〈0.01);模拟视觉类比评分分别为(9.09±0.83)分、(1.72±1.10)分和(1.90±0.94)分,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值=207.89,P〈0.01);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81.27±4.12)分、(17.96±3.37)分和(20.41±4.03)分,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值=297.23,P〈0.01)。结论后凸成形治疗两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伤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的矫正、止痛效果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均满意。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两节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继发相邻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因单节段OVCF行PVP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是否继发相邻骨折将患者分为继发骨折组(A组,38例)和无继发骨折组(B组,102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继发相邻骨折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非手术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外力参与、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和手术因素(骨水泥填充材料、注入量、注入方式、渗漏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以上因素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与术后相邻骨折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有无外力参与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相关分析;其余统计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5个指标进入方程,与术后相邻骨折具有相关性。结论骨密度低、楔形角≥15°、骨折位于胸腰交界处、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外力作用5个指标是术后继发相邻骨折的影响因素,手术因素不会增加继发相邻骨折风险。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 简介:目的观察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以来,应用成形治疗30例30个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2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d后下床活动.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该技术需要进行不断改进,严格筛选适应证.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患者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于过伸体位下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手治疗18例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62~86岁,平均69.5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3年,平均3.5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上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乎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5.8个月。Cobb角由术前的32.60°±3.82°改善至术后7.60°±1.68°,VAS评分及ODI由术前平均8.7分、88.6%改善至术后平均2.6分、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Cobb角9.60°±2.06°,VAS评分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4%,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结合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5例41,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60~92岁,平均(75.7±7.3)岁。过伸体位复位后行PV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5例41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0~85min,平均(35.0±14.1)min。骨水泥注入量为1.8~9mL,平均为(4.6±1.6)mL。患者PVP术后VAS疼痛评分、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部分恢复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安全可行,实用性强。

  • 标签: 过伸体位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单纯成形与结合体内射频消融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减少骨水泥渗漏、恢复体高度及缓解疼痛症状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因骨质疏松导致压缩性骨折住院接受成形的109例患者,男32例,女77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7.0岁。分为单纯穿刺骨水泥注入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组和PVP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FRA)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手医师完成。PVP组52例,处理66个伤;联合组57例,处理69个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术前及术后前后缘高度比、骨水泥总体渗漏和血管渗漏等指标。结果109例患者中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联合组低于PVP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前后缘高度比均大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8.9%,对照组26个(37.7%),联合组13个(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渗漏发生率8.9%,对照组10个(14.5%),联合组2个(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体内射频消融的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上,能够降低骨水泥注入过程中的渗漏,尤其是旁血管的渗漏。

  • 标签: 椎体成形 射频消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成形(PVP)、后凸成形(PKP)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引起的源性疼痛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随着临床上的普遍应用,术后再发骨折的病例开始出现。本院收治了1例邻近多次发生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病例特点十分典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复发 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对现有成形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合理、科学地认识成形及相邻再骨折提供统计学依据,并用于指导临床及下一步科研。方法全面检索所有关于成形与非手术治疗OVCF安全性的RCT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文献,共计782名患者,其中成形组377名患者,非手术治疗组40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成形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及相邻再骨折发生率在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及相邻再骨折的发生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这一假说,不是成形的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很好地降低此种风险。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成形后疼痛缓解不佳的原因、补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2012年采用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79例(98个),男7例,女21例;年龄62~86岁,平均67.8岁。手术后效果不佳,疼痛仅部分缓解28例,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方面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效果不佳的28例患者经过分析原因为漏诊、骨水泥填充不佳、合并附件骨折、术后再骨折、多发骨折、中定位错误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4周随访,症状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8例。结论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应用成形治疗术后效果不佳病例,根据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疼痛
  • 简介:目的研究皮球囊扩张成形对煤工尘肺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本院自2003年10月~2007年6月共收治煤工尘肺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33例共42个,均采用局麻下球囊扩张后凸成形。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及术后数据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d、3个月疼痛缓解,肺功能改善。结论该式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肺功能。且比较安全有效。

  • 标签: 球囊扩张椎体椎体成形术 煤工尘肺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8例67个病,均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24h内均明显缓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X射线片复查,显示病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大部分矫正。结论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多节段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前路胸椎置换是治疗胸椎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对13例行此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术前做好心里护理与准备工作,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妥善全面的护理和合理的功能锻炼,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 标签: 椎体置换术 经前路 常用方法 胸椎肿瘤 手术病人 心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