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细胞保存损伤是指血液保存在液体基质中红细胞发生的生物化学与形态学上的改变,红细胞保存损伤是影响红细胞保存效期和临床输血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红细胞保存损伤的主要机制及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输血 红细胞 保存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血液保存与ACD配方保存对储存血液红细胞膜Na+K+-ATP、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标本分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均为相对应的1~10管;A组保存为ACD配方保存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B组保存为ACD配方保存,比较两组采血后第1、3天红细胞膜Na+K+-ATP、Ca2+Mg2+-ATP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标本第1、3天分别测定红细胞膜Na+K+-ATP及Ca2+Mg2+-ATP酶活性,其中A组Na+K+-ATP酶活性分别为16.51±5.23、11.60±5.11,B组为12.90±6.01、6.31±3.67,A组Ca2+Mg2+-ATP酶活性分别为16.09±6.03、11.75±6.70,B组为12.38±5.37、5.05±3.23,A与B两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配方血液保存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制成血液保存,与ACD配方血液保存对存储血液红细胞膜Na+K+-ATP、Ca2+Mg2+-ATP酶活性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红细胞膜保护作用优于ACD配方保存

  • 标签: 血液保存液 抗凝剂 红细胞膜 ATP酶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推广血站型滤器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悬浮红细胞分为过滤组和对照组,在保存前和保存期检测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及红细胞变形指数(EI);临床输血患者按所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过滤前保存时间分为5组,分别为0d、≤7d、≤14d、≤21d和〉21d,观察各组FNHTR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细胞因子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在血液中不断积累,过滤组细胞因子在保存中维持在原有的较低水平;在保存后期过滤组EI明显高于对照组;FNHTR发生率与过滤前保存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悬浮红细胞保存中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累积,而去白细胞过滤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效应;保存前滤除白细胞可以有效预防FNHTR的发生,故悬浮红细胞应在保存前滤除白细胞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悬浮红细胞 血站型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保存前滤除白细胞对预防FNHTR及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效果。方法将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过滤组,根据悬浮红细胞过滤前的保存时间,将前来我站输血的患者分为五组,分别为0、7天内、14天内、21天内以及21天以上,观察这五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保存后期,对照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过滤组,过滤前后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保存前将白细胞滤除,有助于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所以在对悬浮红细胞进行保存时,要注意将白细胞滤除。

  • 标签: 白细胞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滤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的样本保存方式对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患者中抽选1037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实验A组345例,采集后2-8摄氏度保存24小时,后续需要尽可能在4小时内完成检测,实验B组345例,室温下保存24小时完成检测,对照组347例,室温下保存4小时内完成检测的样本,对比不同组别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A组CD3+、CD3+/CD4+、CD19+检测结果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CD3+、CD3+/CD4+明显低于实验组B组,且实验A组CD3+、CD3+/CD4+明显低于实验组B组;CD19+对照组和实验A组均明显高于实验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样本保存方式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尿液标本保存时间给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带来的影响。方法:采集本院自 2015年 8月至 2016年 8月期间纳入的 32份不同水平含量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阳性标本 ,包括高载量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阳性标本、中载量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阳性标本、低载量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阳性标本,保存于 4℃环境下 3天、 7天、 14天,均予以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结果:在此次纳入分析 32份尿液标本检测中均可成功检测,显示检测中不发生假阳性与抑制的现象,在第 0、 3、 7、 14天所有样本的总体检测情况均不发生明显下降或者上升的趋势,存在可靠的稳定结果,但在不同尿液标本保存时间下采取 t检验方式处理所有样本 ,巨细胞病毒 DNA载量之间, P> 0.05,统计学差异并不显著。结论:保存于 4℃环境下 3天、 7天、 14天尿液标本的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载量不发生显著降低与上升的现象,具有稳定可靠的结果。

  • 标签: 尿液标本保存时间 巨细胞病毒 DNA 检测影响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储存期的红细胞在过滤前后各项实验指标(包括血象和生化)的差异来评价以聚脂纤维为滤芯材料的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方法取保存期分别为7、15、25d的红细胞50U.在无菌条件下,用FTS-RC(血库型)血细胞过滤器进行过滤,收集过滤前后血样,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RBC、HB,用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K+、Na+、Cl-,用酸度计测pH值.结果以聚脂纤维为滤芯材料的白细胞过滤器的白细胞过滤率为99.45%,过滤前后血样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聚脂纤维为滤芯材料的白细胞过滤器有高效的WBC去除率,且对RBC性质影响极少,过滤后的血液可安全有效地使用.

  • 标签: 白细胞 红细胞悬液 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性状和保存条件对结核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从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集的痰标本397份进行结核菌分离培养,对不同性状、不同保存条件的痰标本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痰性状分为干酪痰、黏液痰、血性痰、唾液,其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5.54%、26.90%、40.91%、7.14%(P<0.05);在痰采集当天、采集后3d,在-18℃、4℃、25℃、30℃的保存温度下结核菌培养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采集后7、14、21d培养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且随着温度增加,痰培养阳性率越低。结论干酪痰的结核菌培养阳性率最高,采集标本时宜选择干酪痰,保存标本时尽量在-18℃条件下保存

  • 标签: 痰液性状 保存条件 结核菌 结核菌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期的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前后电镜下红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采集CPD-A抗凝全血.实验分Ⅰ~Ⅵ组,分别于4℃保存7、10、15、20、25、30d.于制备前取全血1滴,5%戊二醛固定,经2000r/min离心10min后,分出血浆,取样检测血红蛋白.余下的红细胞再加等量生理盐水,1500r/min离心5min,连续2次,取样为制备后测定组.结果组Ⅰ和组Ⅱ制备前后红细胞成双面凹的圆盘结构,细胞均匀混悬.组Ⅲ制备前红细胞形态正常,制备后少数红细胞出现聚集状、球形或边缘不整齐,并有棘形红细胞出现.组Ⅳ、组Ⅴ、组Ⅵ于制备前血浆微红;制备后,球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中间漏孔的红细胞增加.结论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最佳时间应在4℃保存10d内的全血,保存15d以后的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形态发生异常变化,出现棘形红细胞,囊泡化后的红细胞易溶血,红细胞寿命缩短,影响洗涤红细胞的质量.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游离血红蛋白 棘形红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80℃下不同冻存时间对脐血造血干细胞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对-80℃下分别冻存1、2、3、4、8、16、32w的脐血细胞进行复苏,比较各组间有核细胞数、CD34^+数和台盼蓝拒染率的差异。结果脐血细胞在-80℃下保存1、2、3、4、8w后,各组的有核细胞数和CD34^+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冻存16、32w后较1w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台盼蓝拒染率在8、16、32w较1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4w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0℃直接冻存对于短期(〈8w)脐血细胞的活性(有核细胞数、CD34^+数和台盼蓝拒染率)无明显影响,但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脐血细胞的效果有影响。

  • 标签: 脐血 造血干细胞 冻存
  • 简介:细胞学检查已成为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法取材简单、方便,病人易接受。据统计阳性率较高,国外报道在0.70%~0.75%左右。国内报道在0.40%~0.60%左右。而且还可以发现一些X线检查阴性的早期病人。从1982年1月~1999年12月共检查门诊、会诊及住院病人9869例,检出癌细胞者2055例。其中鳞癌1420例,腺癌550例,未分化癌85例,肉瘤2例,阳性率为0.20%。

  • 标签: 痰液细胞学检查 阳性率 癌细胞 查体 住院病人 肺癌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在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PRP法、BC法及SD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于常规条件下保存,间隔取样检测保存期内细胞因子如IL-1β、IL-6、IL-8、TNF-α等的含量。结果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内随保存时间的延长,细胞因子含量升高,且浓缩血小板中细胞因子含量与其中混杂的白细胞数直接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在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 标签: 浓缩血小板 细胞因子 含量 IL-8 保存 IL-1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洗涤红细胞及红细胞在自身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hemolyticanemia,AIHA)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AIHA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同意后,采取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实现分组,对照组采取红细胞输注治疗,研究组采取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对比两组输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提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提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AIHA患者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能更快促进患者血液指标的恢复,提升治疗效果,是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AIHA 洗涤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 血液指标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喉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痰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喉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在随机选取6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痰炎症因子以及红细胞免疫的水平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对比不同程度的小儿喉炎患者的以上指标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CD4+以及CD3+均比对照组低,而只有CD8+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免疫中的DTER、FEER、ATER以及ETER均比对照组低,但在FEIR方面则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观察组在痰炎症因子水平方面要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在上述指标的水平方面,小儿喉炎不同程度患者均表现出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小儿喉炎患者在综合免疫方面表现较差,并且痰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较高,在临床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小儿喉炎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 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 红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在医院档案管理中,长期保存和档案保存技术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医院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效地保存和管理大量的医院档案成为一个挑战。长期保存意味着需要对档案进行合理的保存、维护和保护,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追溯性。通过研究和应用先进的档案保存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档案保存中的各种问题,保证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 标签: 医院档案管理 长期保存 档案保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