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上调microRNA-145-5p(miR-145-5p)基因表达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肾小球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大鼠肾小球细胞株HBZY-1随机分为空白组、LPS组和LPS+miR-145-5pmimics组(miR-145-5p组),miR-145-5pmimics转染参照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说明,刺激24h后,MTT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Xprotein,Bax)的蛋白表达。【结果】转染miR-145-5pmimics后的HBZY-1细胞miR-145-5p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LPS组细胞活力及FN、TGF-β1和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及Bax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miR-145-5p组细胞活力及FN、TGF-β1和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及Bax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上调miR-145-5p基因表达可抑制LPS诱导的肾小球细胞活力,通过下调FN和TGF-β1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分泌,通过下调Bcl-2和上调Bax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miR-145-5p基因 脂多糖诱导 凋亡 细胞外基质分泌
  • 简介:目的研究虫草肾茶胶囊对培养在高糖条件下细胞(HMC)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防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虫草肾茶胶囊及福辛普利药物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经体外培养的HMC在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上清液中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福辛普利为对照。结果高糖能明显促进HMC分泌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P〈0.05或P〈0.01)。而虫草肾茶胶囊能抑制HMC分泌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并呈一定量效关系(P〈0.05或P〈0.01),且某些方面明显优于福辛普利。结论高糖可促进HMCTGF-β1及ECM分泌,虫草肾茶胶囊能明显抑制高糖条件下HMC分泌TGF-β1及ECM,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外基质 中草药
  • 简介:直肠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的病率近20年来逐步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全系膜 切除技术 直肠全系
  • 简介: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仍是外科手术。但胃癌5年生存率仍较低,其中超过9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虽然医者大都采用D2手术方式,但是对于胃是否完整切除,尚未有所定论。探讨全胃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提出的基于胚胎和解剖学研究的胃全切除术,以此证明该体系的合理性。本文旨在阐述全胃完整切除的方式探究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

  • 标签: 全胃系膜切除术 进展期胃癌 手术治疗
  • 简介:应用SEM-EDS对常见汽车防锈底漆锌磷化晶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根据物证的微观形态特征点分类的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锌磷化物证鉴定的指标体系,对目前交通事故中汽车油漆鉴定方法进行新的重要补充。

  • 标签: 微观形态特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 锌系磷化膜
  • 简介:细胞是肾脏主要的固有细胞之一,在高血脂、高血糖、高凝状态、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等因素作用下由成熟/静止表型向增殖/分泌表型转化,并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多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加剧了细胞过度增殖或肥大,同时细胞生长周期失控又引起细胞凋亡过度或不足;另外,细胞优势表达基因megsin表达增强,促进了基质合成。以上均参与了肾小球硬化过程,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肾脏 系膜细胞 慢性肾脏病
  • 简介:细胞外基质在肿瘤的浸润与转移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刺与细胞外基质动态平衡的调节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测定泌尿肿瘤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刑可以对肿瘤的预后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同时也为泌尿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相关泌尿系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全切除术在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肠癌患者进行分组,以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根治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下结肠全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有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数据统计有价值。结论:全切除术可以有效提高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指标,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效果较好。

  • 标签: 结肠癌 传统根治术 全系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模型中基底重塑的变化规律.方法将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于大鼠创面,分别于移植后1、2、3、4、8、12、16周留取标本,采用免疫组化、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基底中层粘连蛋白的变化规律及12周时基底的超微结构,同时以单纯薄自体皮移植进行对照.结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高于单纯薄自体皮移植.12周时复合移植组基底清晰连续,半桥粒较多且分布均匀;薄自体皮组基底致密板模糊、不连续,半桥粒减少且分布不均.[CX2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薄自体皮复合移植后,基底中层粘连蛋白表达增高,可能有利于复合皮移植后基底的重塑,增强表皮和真皮之间的连接,进而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 标签: 伤口愈合 大面积深度烧伤 层粘连蛋白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自体皮 复合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近胃端完整切除术运用于进展期胃癌疾病治疗当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本院就诊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纳为研究样本,样本收录时间为2019.03~2022.09期间,采用分组对照方式,探讨治疗手段实际应用价值,纳入对照组患者34例(腹腔镜D2根治术),纳入实验组患者34例(腹腔镜D2根治术+CME治疗方法),纳入对比:(1)临床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施行腹腔镜D2根治术+CME治疗方法,纳入患者研究指标优化较为积极,较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研究数据优化更为积极(P

  • 标签: 腹腔镜D2根治术 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 进展期胃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 在进展期胃癌治疗全胃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 方法 :抽取本院( 2 01 7 年 11 月 -201 9 年 6 月 ) 收治的 58 例 进展期胃癌 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 分两组,即 对照组 ( 29 例) 、实验组 ( 29 例) 。对照组 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用 全胃切除术 治疗,对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复发率 。 结果:实验组 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0.05 ) ;实验组 并发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 P<0.05 )。 结论:进展期胃癌 治疗采用 全胃切除术 ,既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又能减少并发症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控镜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根治式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LCR)12例。采用经腹腔镜下联合应用超声刀循盆筋膜壁层和脏层的间隙行锐性游离全直肠系膜.切除一个不间断的直肠整体标本。开腹组:12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状况、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肠旁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两组切除标本的直肠系膜均完整,腹腔镜组中无中转开腹,腹控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数分别为7.9±0.7个与8.1±0.9个(P〉0.05):远端直肠均无穆残留;腹腔镜组手术后肠功能彀复早[(45±4.5)hVS(79±11.6)h.P〉0.05],手术中出血量少[(185±41)mlVS(380±48)ml,P〈0.01]。结论:经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切除术在腹腔镜下电凝法剥除阑尾保留阑尾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45例应用电凝法处理阑尾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45例患者均获成功,患者住院3~7d,平均(3.8±1.2)d,无围手术期腹腔出血。随访1个月至2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电凝法阑尾炎切除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手术费用降低,熟练的腹腔镜外科医师均能完成,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 电凝法
  • 简介:目的观察芪地合剂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细胞(GMC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防治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细胞株,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动态观察各组含药血清作用下各组GMcs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LPS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GMCs增殖,而与模型组相比,芪地合剂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GMCs增殖。结论高糖+LPS可促进GMCs增殖,芪地合剂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高糖+LPS条件下GMCs增殖,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肾小球硬化,进而延缓DN的进展。

  • 标签: 黄芪 肾小球系膜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临床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相关有效性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等相关有效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0%(9/40)显著低于对照组38.00%(19/4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术 全系膜切除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78-01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腹腔鏡直肠全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 2017年 3月— 2018年 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 3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随机抽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 30例患者作为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直肠全切除术中,术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腹腔镜中保肛术中出血量为( 169.36±106.96) mL,不保肛术中出血量为( 180.65±153.22) mL明显低于开腹组的保肛出血量( 209.65±186.65) mL,不保肛出血量( 356.54±170.32) mL。腹腔镜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5、 2.87, P<0.05);腹腔镜组保肛手术时间为( 232.65±56.35) min多于开腹镜保肛手术时间( 227.65±68.65) min;腹腔镜组不保肛手术时间为( 246.95±52.65) min,明显短于开腹组( 299.65±64.32) min。腹腔镜手术患者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 1.63, P>0.05)。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 2.11±1.82) d明显短于开腹组( 4.63±1.52) d;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 11.32±10.01) d明显短于开腹组( 26.62±12.43) d。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 2.43, P<0.05);腹腔镜组肿瘤直径为( 4.03±1.20) cm,开腹组肿瘤直径为( 3.95±1.43) cm;腹腔镜组淋巴结数目为( 12.75±6.51) cm,开腹组淋巴结数目为( 13.62±7.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以及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1、 0.22, P>0.05);腹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0.00%明显低于开腹组 66.67%,开腹组患者直肠全切除术后并发症明显多于腹腔镜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0, P<0.05)。结论 为患者选择腹腔镜直肠全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更加安全,可作为可靠治疗方案。  

  • 标签:    [ ] 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模型,初步探讨养阴止血方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阴止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复制大鼠MsPGN模型,检测尿沉渣中红细胞计数,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养阴止血方能够减少MsPGN大鼠尿红细胞,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增强;模型对照组Bcl-2基因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养阴止血方高、中、低治疗组阳性表达明显减弱,与剂量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养阴止血方能够减少MsPGN大鼠尿红细胞,改善模型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害,抑制MsPGN大鼠Bcl-2基因的表达。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LncRNA网络中的调控功能失常可能是非IgA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展的一个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的肾病患者(18-29 岁)进行肾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疾病组(非IgA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对照组。进行RT-PCR检测非IgA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lncRNA-104822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疾病组lncRNA-104822和HIF-1α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104822 和HIF-1α蛋白质编码基因在非IgA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显着差异表达。 lncRNA 网络中的调控功能失常可能是非IgA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展的一个可能机制。 我们的研究表明,一些lncRNA-104822和HIF-1α与非IgA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密切相关,可能在该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LncRNA ,HIF-1α,非IgA -MsPGN
  • 简介: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的原因在于肿瘤不仅能直接侵犯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还可以释放免疫抑制因子而降低宿主免疫力,诱导体内抑制性细胞增多.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虽不能直接反映对肿瘤的攻击能力,但与肿瘤的发展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营养不良常见于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据报道,住院患者中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上消化道手术的癌症患者明显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超过30%[12].营养不良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限制了抗癌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免疫营养基质 作用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