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对鼠颌下腺细胞(ratsubmandibularglandcells,RSGCs)生长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第2代大鼠颌下腺细胞用于实验,按加入不同浓度LN分4组(0、5.0、25.0和50.0mg/L)进行培养,相差显微镜的观察,绘制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LN对细胞增殖及淀粉酶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培养的RSGCs免疫组化鉴定CK8.13、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阴性。培养72h后MTT法检测5.0-50.0mg/LLN组细胞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96h后检测培养液中淀粉酶的含量,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能促进RSGCs的黏附和增殖并保持RSGCs的正常分泌功能。

  • 标签: 层粘连蛋白 颌下腺 颌下腺细胞 淀粉酶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β-1(LAMB1)在胃癌癌结节表达及在肿瘤侵袭迁移过程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根治术后的病理标本,包括胃癌癌结节、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LAMB1蛋白在胃癌癌结节、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AMB1 mRNA和蛋白在人胃癌细胞株AGS、MKN74及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中表达。合成抑制LAMB1的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AGS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划痕实验(Wound assay)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E-钙粘蛋白(E-cadherin)、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AMB1蛋白在胃癌癌结节、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中的强表达率分别为82.86%(29/35)、60.00%(21/35)、14.29%(5/35)(χ2=34.211,P<0.01)。AGS、MKN74、GES-1细胞LAMB1 mRNA表达水平为1.996±0.225、1.519±0.162、0.670±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602,P<0.01);蛋白的表达水平为1.044±0.138、0.693±0.106、0.348±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028,P<0.01)。LAMB1-siRNA转染后AGS细胞LAMB1 mRNA表达(0.345±0.092)明显低于对照组(1.066±0.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85,P<0.01)。MTT结果显示LAMB1-siRNA转染组AGS经过24 h后细胞活性(0.491±0.097)低于对照组(0.751±0.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1)。LAMB1-siRNA转染组AGS细胞迁移率[(37.017±6.043)%]明显低于对照组[(66.533±1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0,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LAMB1-siRNA转染组侵袭细胞数[(57.667±10.152)个]明显低于对照组[(109.667±17.59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1,P<0.01)。LAMB1-siRNA转染组细胞MMP-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0.615±0.126、0.409±0.065、0.734±0.103)均低于对照组(1.117±0.115、1.032±0.128、1.115±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7、7.517、4.575,P<0.05),而E-cadherin表达水平(1.323±0.189)则高于对照组(0.817±0.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6,P<0.05)。结论LAMB1在胃癌转移过程中水平增高,可能是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EMT过程而参与了胃癌的进展转移。

  • 标签: 胃癌 层粘连蛋白β-1 侵袭 转移 RNA干扰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波形蛋白(Vim)在人胚早期神经管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人胚神经管发育早期细胞微环境的特点。方法收集早期人胚23天和45天标本8例,分别用LN和Vim抗体对人胚标本的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图像分析不同观测指标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胚发育早期,LN和Vim在神经管的神经上皮层、中间层和边缘层的神经细胞胞中表达。在神经管发育到23天时,LN的积分光密度值(1258.17±635)比Vim的积分光密度值(2611.34±502)低(P〈0.05)。结论在人胚早期,神经管的细胞基质成分以Vim为主,LN为辅,可能对神经干细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层粘连蛋白 波形蛋白 人胚 神经管
  • 简介:基底膜是宿主与癌细胞的重要屏障,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基底膜的重要组成成份.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或LN作为肿瘤的预后指标已有报道[1].为了研究MVD与L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我们检测了31例直肠癌MVD和LN.

  • 标签: 微血管密度 层粘连蛋白 直肠肿瘤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巨结肠(HD)病变段层粘连蛋白(LN)转录表达的研究,探讨肠壁微环境改变对HD的形成作用以及与RET基因学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RT-PCR技术对HD病儿层粘连蛋白Mrna在无神经节细胞段、有神经节细胞段、正常段的表达进行检测,美国alpha9900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判定表达强度,SPSS软件统计分析,推断LN的作用,同时检测RET基因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关系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LN基因在无神经节细胞段异常高表达(P<0.05),无神经节细胞段<有神经节细胞段<正常段;而RET基因的表达正好相反,无神节细胞段<有神经节细胞段<正常段,在无神经节细胞段明显减少,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HD无神经节细胞段LN的增高是内在的,LN增高引起肠神经细胞过早分化、定居导致无神经节细胞症的发生,可能与RET基因有一定内在联系.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基因 层粘连蛋白 基因 RET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本文共测定了176例各种甲状腺疾病患者的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及甲状腺功能试验(T3、T4、FT3、FT4)的水平,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88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的IV-C及LN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其它甲状腺疾病组;而37例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完成疗程且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者,其治疗前后的IV-C及LN水平亦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23例甲状腺机能减退、22例单纯甲状腺囊肿且甲状腺功能试验正常者、6例甲状腺滤泡腺癌患者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甲亢患者的纂底囊代谢有显著变化,IV-C、LN联合检测可作为甲亢患者评价甲状腺功能的一项新的复合指标。

  • 标签: Ⅳ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机能减退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层粘连蛋白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为肝癌组,选取同时期的64例良性肝脏疾病者为良性肝脏组。结果:与良性肝脏组相比,肝癌组、旁癌组的细胞膜/细胞质、肝窦及新生血管表达阳性率更高(P<0.05),与旁癌组相比,肝癌组的表达阳性率更高(P<0.05);与3年生存率相比,1年、2年生存率更高(P<0.05),与2年生存率相比,1年的生存率更高(P<0.05)。结论:层粘连蛋白作为肝癌组织中的重要成分,其可以有效反映出肝癌病理进展程度,而在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率方面较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层粘连蛋白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 术后复发 预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中mALB及TRF,用放射免疫法测定LN和IVC。结果正常对照组中mALB、TRF、LN及IVC含量分别为18.1±6.4mg/24h,2.73±0.26mg/24h,40.1±7.2ug/24h,82.3±40.1ug/24h,在糖尿病无肾病组中其mAL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而TRF及LN、IVC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糖尿病肾病组mALB、TRF、LN及IV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mALB、TRF、LN及IVC是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mALB) 转铁蛋白(TRF) 层粘连蛋白(LN) IV型胶原(IV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的水平,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70例无白蛋白尿(A组)、有微量白蛋白尿(B组)及有大量白蛋白尿(C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进行了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有蛋白尿组较无蛋白尿组显著升高。结论HA、LN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2型糖尿病(DM) 透明质酸(HA) 层粘连蛋白(L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良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50例人脑胶质细胞瘤(Ⅰ-Ⅱ级17例为一组,Ⅲ-Ⅳ级33例为一组)组织中的LN表达情况和MVD计量;另外,取脑外伤及自发性脑出血开颅减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①L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对照组(X2=6.497,p<0.05);②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均有LN表达,主要表达于胶质瘤血管内皮基底膜中及部分胞浆中,低级别胶质瘤(Ⅰ级和Ⅱ级)17例,LN表达阳性率为64.7%;高级别胶质瘤(Ⅲ级和Ⅳ级)33例,LN表达阳性率为88.65%。LN在高度恶性的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278,p<0.05);③高级别胶质瘤(Ⅲ级和Ⅳ级)与低级别胶质瘤两组MVD有显著性差异(rs=0.4139,p<0.01);④LN的表达与MVD相关(F=5.136,p<0.01)。结论①LN在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能促进胶质瘤血管的形成;②LN和MVD与胶质瘤良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可作为脑胶质瘤病理诊断的补充指标;③LN可作为治疗脑胶质瘤的靶向目标,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指导方向。

  • 标签: 层粘连蛋白 微血管密度 胶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外基质
  • 简介: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反义RNA对大肠癌细胞E-钙粘着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肠癌细胞E-钙粘着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增强的化学发光技术显示结果.结果:TGFβ1可促进E-钙粘着蛋白表达;LN反义RNA既可抑制E-钙粘着蛋白表达,又能抑制TGFβ1对该蛋白的调节.结论:TGFβ1对肿瘤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可能与E-钙粘着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层粘连蛋白 反义RNA E-钙粘着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II型前胶原、血清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1例糖尿病肾病病人,15例慢性肾炎病人采血测定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以及III型前胶原(procollagentypeIII,PCIII)、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层粘连蛋白(LN)等放免指标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HA、LN、PCII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肾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A、LN、PCIII在对糖尿病肾病的进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并针对情况进行有效防治对预防终末期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前胶原 血清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对β-磷酸,二钙陶瓷材料(β-TCP)降解的作用。方法β-TCP在含ON的溶液中浸泡后,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的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材料表面的成分,研究ON对β-TCP降解的作用。结果SEM图片显示,β-TCP分别在含ON的tris·Cl溶液、含ON的PBS溶液中浸泡1周后,其表面出现溶蚀迹象。β-TCP在含ON的tris·Cl溶液中浸泡1周后,样品的XRD衍射曲线的衍射峰向20高角度方向略有偏移;XPS测试结果显示N1s峰的相对强度提高,Ca2p的结合能降低了1.1eV,P2p的结合能降低了0.4eV。结论SEM、XRD、XPS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ON的溶液中浸泡后,β-TCP表面发生了反应,ON能对β-TCP的降解产生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蛋白分子能通过-COO基和-NH^3+基与Ca^2+、PO4^3+离子作用,携带Ca^2+、PO4^3-离子进入溶液,或通过蛋白分子上羟基磷灰石结合位点,粘附在新生的羟基磷灰石微细晶体上进入溶液。通过这些途径,蛋白分子从材料表面“搬运”钙、磷,促进材料降解。

  • 标签: 钙磷材料 骨粘连蛋白 浸泡实验 降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20KDaFn-f能否诱导兔椎间盘发生退变。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4、8、12、16周共5组。以微量注射器于L4/5、6/7注入1μmol/L的120KDaFn片段25μL作为试验组,于L5/6注入25μL无菌PBS液作为对照。于相应时间点行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电镜和RT-PCR方法检测椎间盘的相应变化。结果试验组MRIT2成像可见第8周始髓核开始脱水,16周几乎完全消失,所有对照组均未有同样变化。X片显示12周椎间盘前方骨赘形成。组织学和电镜检测发现从第4周开始纤维环结构、髓核基质均开始发生渐进性退变的变化。RT-PCR检测Aggrecan的基因表达发现从第8周始开始出现逐渐下降趋势。结论120KDaFn-f能够诱导兔椎间盘发生退变,发生机制需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纤维粘连蛋白 基因表达 生物大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治疗的78例患者为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各38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其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各项血清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 作者: 于灵 冯素英 李志量 靳培英 王宝玺 林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皮肤科 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2(现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郑州 45000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皮肤科 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14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线粒体作为细胞的供能单位是人体的“动力工厂”,在“动力工厂”中存在着一类重要的解偶联蛋白,即解偶联蛋白家族,而在该家族中UCP2蛋白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存在多种组织中并在这些组织中起着能量代谢和抗氧化应激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其与多种疾病的相关关系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线粒体 UCP2蛋白 癌症 心脏疾病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