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降低,使医患纠纷减少。方法对呼吸科的患者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科中氧中毒、压疮、跌倒或坠床等都属于常见的护理风险。结论对呼吸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只要有效地管理风险,就可以使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得到保证,使患者与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呼吸科 护理风险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风险管理在门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应用数字随机表将之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间各50例,对照组中患者均对其行常规安全管理,观察组中均对其行风险安全管理,对比其不同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门诊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门诊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门诊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

  • 标签: 风险管理 门诊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内科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内科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住院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86.5%),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内科住院患者使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我院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风险管理在血透中心应用的最终效果。方法选取20名血透中心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进行风险管理前后血透中心出现的投诉率以及护士掌握风险知识情况以及患者透析满意程度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风险管理在血透中心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比血液透析室进行风险管理前后医护人员对于风险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血液透析服务的满意程度,风险管理后医护人员各项数据情况均优于管理前,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血透中心应用有着良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医护人员对于风险知识的掌握,降低了投诉率,因此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透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护理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科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可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科 护理风险 识别评价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社区卫生管理在高血压防治中的经济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观察组加强社区卫生管理,积极落实高血压防治工作,对比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管理后SBP(115.1±4.7)mmHg、DBP(81.2±3.0)mmHg、1年入院率4%、医疗成本(621.6±10.2)元/年、非医疗成本(200.6±15.4)元/年。对照组管理后SBP(125.6±5.0)mmHg、DBP(90.1±3.3)mmHg、1年入院率24%、医疗成本(945.9±9.6)元/年、非医疗成本(458.9±20.3)元/年。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社区卫生管理,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水平,预防再次入院,降低医疗及非医疗成本。

  • 标签: 社区卫生管理 高血压防治 经济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150)及观察组(n=150),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效果。

  • 标签: 风险管理 妇产科 护理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作为护理风险较高的一个科室,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出现诸多不良事件,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还会导致医疗纠纷,给医院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本文从危机管理的特点、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风险以及危机管理措施三个方面探头了危机管理运用在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护理风险 重症监护室 危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构建评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在 2017年 6月 -2018年 11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 174例中心静脉导管 患者 进行研究,分成血栓组( 49例)与非血栓组( 125例)两组,并建立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同时进行检验、评价。结果 研究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血栓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有:血栓史、糖尿病、高凝患者 等。结论 对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血栓风险通过风险模型进行评估时,评估的内容少,操作性高,预测效果理想,可快速筛选出风险加高的患者。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风险模型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构建评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在2017年6月-2018年11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74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研究,分成血栓组(49例)与非血栓组(125例)两组,并建立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同时进行检验、评价。结果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有血栓史、糖尿病、高凝患者等。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通过风险模型进行评估时,评估的内容少,操作性高,预测效果理想,可快速筛选出风险加高的患者。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风险模型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 护理管理质量评价 分析。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在本院儿科接收的 60 例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按抽签分成 研究组、参照组,每组 30例。 为 参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 为研究组 患者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 观察两组 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 研究组 护理管理质量显著优于 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 P<0.05 ) ; 研究组 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 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儿科接收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抽签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为研究组患者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获得的效果极其显著,不仅能够强化儿科护理管理质量,还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儿得到细心、有效的呵护。

  • 标签: 风险防范护理 儿科护理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建立一套有效的腹腔镜低体温的评价体系,评估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并在院内对该路径进行管理和验证。方法前瞻性纳入某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各类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变量为自变量绘制nomogram图,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相关验证。结果共196例患者被纳入此项研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基础体温、手术种类、室温、麻醉时间、气腹时间、晶体液、胶体液、术中输液、CO2流量与低体温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础体温、手术种类、麻醉时间、室温与低体温发生相关,最终拟合的模型为logit(P/1-P)=56.893–1.216*基础体温+0.377*手术种类+0.009*麻醉时间-0.653*室温。结论基础体温、手术种类、麻醉时间、室温可能与低体温发生相关,根据这些变量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以有效的预测腹腔镜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围术期 低体温 评估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在重症护理查房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前后重症病房的患者各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将实施前为对照组50例,实施后为实验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面对的风险因素较多,而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引入到重症护理查房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有效的降低了护理差错、避免坠床、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重症护理查房 重症病房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采用不同免疫检测方法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25例疑似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免疫胶体金以及酶联免疫检测,并且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本组的125例患者中,65例确诊为乙肝,检出率为52.0%;在乙肝病毒标志物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其次为酶联免疫、胶体金;同时,在灵敏度方面,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较高,其次为酶联免疫、胶体金。结论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使诊断准确率提高。

  • 标签: 血清学标志物 乙肝 免疫检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试纸与镜检应用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1 2 月 到 201 8 年 1 2 月 来 我院 进行尿液检验 的 患者 80 例,患者在选取的时候完全是依照随机性的原则进行的。将这 80 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人。参与到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知情,并且已经签署了同意书。对照组采用试纸进行尿检,观察组采用镜检进行尿检。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并对比分析。 结果: 采用 试纸白细胞阳性检出率 为 44.00 %,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32 . 33 %,镜检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39 . 33 %,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27 . 00 %,两种方法的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 P > 0.05 )。 结论 : 在进行尿液检查时要求医务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资料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能力,尽可能的减少漏诊、误诊。临床上进行尿液检验时,通常建议采用试纸联合镜检,从而减少尿液检验的误差,提高准确性。 关键词: 尿液检验;试纸;镜检 效果分析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试纸与镜检应用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80例,患者在选取的时候完全是依照随机性的原则进行的。将这80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参与到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知情,并且已经签署了同意书。对照组采用试纸进行尿检,观察组采用镜检进行尿检。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试纸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4.00%,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2.33%,镜检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9.33%,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7.00%,两种方法的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尿液检查时要求医务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资料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能力,尽可能的减少漏诊、误诊。临床上进行尿液检验时,通常建议采用试纸联合镜检,从而减少尿液检验的误差,提高准确性。

  • 标签: 尿液检验 试纸法 镜检法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100例血常规检查标本,将其划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检验工作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50例观察组检验工作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对两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与阴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检查结果阴性率为30.00%,阳性率为92.00%,观察组检查结果阴性率为12.00%,阳性率为76.00%,组间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能够将这两种仪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检验成功率,确保检验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