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药材是“中药质量之源”。中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定作为一种独特的中药质量分析方法,为保证中药质量、保障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显微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中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定的研究还在进一步拓展。近年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联合多家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共同开展了中药民族药数字标本平台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在传统中药材鉴定方法与数字化和智能化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其中,首要的是建立一套从宏观形态到微观结构的中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定数字化研究规范。

  • 标签: 中药材 显微鉴定技术 鉴定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中药材是“中药质量之源”。中药材类型和微识别是独特的药物质量分析方法,对药物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微型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药物物质和微型技术的研究范围也在扩大。近年来,中国食品药品评估研究院与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合作,特别是将传统的药品认证方法与数字技术和信息相结合,建设外科民俗区和数字平台。首先,是建立药物状况规范、宏观经济和微观结构的微观数字。

  • 标签: 中药材 显微鉴定技术 鉴定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中药的传统鉴定与新型鉴定法在中药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将本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建档法分为两组,各50例。将实施传统鉴定法中药材鉴别后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新型鉴定法中药材鉴别后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种鉴定方法效果及患者用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鉴定准确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房管理中选择新型鉴定法进行重要鉴定,能够确保药物质量,避免劣质药物影响治疗安全性高,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中药 传统鉴定法 新型鉴定法 中药管理
  • 简介:摘要:在刑事案件中,多数被害人会存在颅脑损伤的情况,因此针对颅脑损伤进行法医鉴定能够对案件破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颅脑损伤以及颅脑损伤的分类进行分析,同时基于鉴定颅脑损伤的注意事项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以此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技术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颅脑损伤 法医学鉴定 分类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当中的重要课程,能够提高学生鉴别中药的优劣和种类的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中药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药鉴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发挥出中药鉴定的作用,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本文提高中药鉴定技术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以后在中药领域的职业技能和竞争技能,提出相关的实践措施。

  • 标签: 中药鉴定技术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在刑事案件中,多数被害人会存在颅脑损伤的情况,因此针对颅脑损伤进行法医鉴定能够对案件破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颅脑损伤以及颅脑损伤的分类进行分析,同时基于鉴定颅脑损伤的注意事项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以此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技术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颅脑损伤 法医学鉴定 分类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在社会稳步发展的带动下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如今国际法院毒物协理会总结出了八百多种有毒物质,为法医毒物的鉴定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怎样更加高效地对法医毒物风险加以预防,确保法医毒物鉴定的准确性,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围绕法医毒物鉴定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法医领域的发展有所帮助。

  • 标签: 法医 毒物鉴定 发展与问题
  • 简介: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档案意识和档案宣传在医院综合档案室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从阐述医院综合档案室发展变化入手,深化剖析档案意识和档案宣传工作的推动意义,有效利用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促使医院综合档案室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档案意识 档案宣传 医院综合档案室 发展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像技术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我院口腔颌面部骨折就诊患者,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共100例。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6±4.8岁。男37例,女13例。以上患者均采用CT扫描。结果:50例外伤患者中,I型骨折31例,其中眼眶骨折9例,鼻骨骨折11例,颌骨骨折11例;Ⅱ型骨折12例,其中眼眶骨折4例,鼻骨骨折5例,颌骨骨折2例,颅骨骨折1例;Ⅲ型骨折7例,其中鼻骨骨折2例,颌骨骨折1例,颅骨骨折1例。结论:CT影像技术能够准确鉴定骨折的部位、积液和范围等,对外伤性骨折进行准确分型,推荐法医鉴定使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X光 CT 法医鉴定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交通事故和工伤等伤害案件的发生,正在不断的增加,其中肋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伤害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鉴定。在对多发性的肋骨骨折进行法医鉴定时,这项病症的初期存在隐秘性的特点,需要根据骨折的发生部位以及愈合过程,配合影像资料,对病症进行准确的鉴定,避免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等问题。需要对这项病症进行合理的审判和分析,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鉴定意见。本文就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医学鉴定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法医临床医学 鉴定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肋骨骨折的伤残鉴定;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肋骨骨折的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受伤程度给予伤残鉴定,并评定等级,再总结肋骨骨折的患者伤残鉴定的特征;结果:通过对86例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肋骨骨折的鉴定人的资料等进行研究后发现,主要以中年与青年男性为主,造成右部3-7根骨折较为常见,并且在这86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没有构成伤残,有68例患者构成了十级伤残,7例患者构成了九级伤残,1例构成了八级伤残。结论:在对本次86例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在进行伤残鉴定需要结合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法医学的鉴定以及X线的检查结果,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由于肋骨骨折所造成的并发症。

  • 标签: 交通事故 肋骨骨折 伤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就延迟发生的脾脏破裂情况进行法医鉴定的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确定。方法 针对供给137名由于外伤造成延迟出现的脾脏劈裂问题,进行了统计和梳理,明确所有实验对象的疾病情况,以及不同实验对象由于脾脏的破裂造成的后遗症情况。结果 根据损伤直接造成的伤害情况,按照法医学的鉴定标准规定,其中重伤以及轻伤的患病者数量分别为107人、30人(包括一级和二级);根据伤残等级规定,由8级开始统计结果分为为79/32/26;此外根据劳动相关的鉴定规范,7级至10级伤残者分别为49人、32人、32人、24人。结论 对外伤造成的延迟出现的脾脏劈裂情况进行鉴定时,需要根据临床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理的分析结果,综合对象个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的鉴定结论。

  • 标签: 法律鉴定 脾脏真性损坏 延迟伤害
  • 简介:摘要:失语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方法也种类繁多,检查耗时长,受患者主观影响较大,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本文就近年来失语症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供同行在失语症鉴定时提供参考。

  • 标签: 失语症  法医学 司法鉴定  伤残鉴定
  • 简介:摘要:法医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就是通过利用医学、法律知识来对受害人的创口、案发现场残留的物证进行鉴定。由于法医工作人员工作的特殊性,无论是在刑事案件中还是交通事故伤情鉴定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法医工作人员对案发现场残留物证鉴定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及通过对物证鉴定技术发展应用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法医 物证鉴定 检测技术 发展应用
  • 简介:摘要:基于法医学的物证鉴定活动中会遭遇各种由现场检材来源所导致的样品复杂性难题,即在实际物证鉴定工作中会出现混合检材降解进而导致鉴定疑难问题。本文中简单探讨了多重置换扩增技术在发法医物证鉴定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结合实验操作展开分析。

  • 标签: 法医物证鉴定 多重置换扩增 实验过程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中采用CT成像技术,做好应用价值的判定。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被鉴定人共计40例,被鉴定人年龄均处于23-68岁,均值处于24.90±2.35岁。患者分别采用x线、CT进行检查。通过采用螺旋CT扫描仪进行应用。结果:通过对被鉴定人进行确诊情况比较,采用CT确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在79.9%、81.3%、78.1%,CT整体确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在88.9%、88.9%、89.4%。通过对被鉴定人进行骨折情况的比较,经CT检查患者肋骨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骨折人数分别为13例、20例、7例。结论:在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中采用CT成像技术,整体应用价值相对较好。

  • 标签: CT成像 法医 司法鉴定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