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与传统的股动脉入路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桡动脉的内径相对较小,极易发生桡动脉痉挛,桡动脉痉挛是引发手术操作时间延长、桡动脉闭塞、动脉内膜损伤、患肢疼痛、穿刺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多方面展开研究。

  • 标签: 桡动脉冠脉介入 桡动脉痉挛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出现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计 210人,对所选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诊疗,统计和记录所选患者桡动脉痉挛出现情况,并研究导致桡动脉痉挛出现的原因。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所选 210例患者中出现桡动脉痉挛的患者共计 45人,桡动脉痉挛出现几率为 21.43%;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性别、导管更换情况、桡动脉直径与导管外径或是患者身高的比值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桡动脉痉挛的出现。结论: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性别、导管更换情况等方面,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相关因素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积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应对。

  • 标签: 桡动脉 冠心病 桡动脉痉挛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20余年来,经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由于对患者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不必强制卧床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治疗。而经TRI治疗引起的桡动脉痉挛(Radial artery spasm,RAS)亦成为心内科介入医生高度重视的问题。所以探讨RAS的概念、发生机理、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避免或减少RAS的发生率,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桡动脉痉挛 相关危险因素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次数。结果: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可以明显减短穿刺时间,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结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超声 桡动脉穿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介入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应用12MHz高频超声观察桡动脉。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的内-中膜厚度(IMT)。结果术后1天桡动脉前后壁IMT较术前均增厚(P均〈0.001),而术后1个月IMT值有所下降(P均〈0.001),但仍大于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IMT增厚者分别为44例(86.62%)、30例(57.69%);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率〉15%者分别为8例(15.38%)、5例(9.62%);术后1天、1个月出现管腔闭塞者分别为5例(9.62%)、3例(5.78%);术后1例形成桡动脉假性动脉瘤,48h后闭合,形成前臂血肿。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有一定损伤,损伤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天最为明显,于术后1个月有所恢复,此时桡动脉内-中膜仍较术前增厚。高频超声对显示桡动脉术后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血管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桡动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儿童桡动脉穿刺定位及止血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100例桡动脉穿刺治疗儿童分析,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弹力绷带止血、50例)、观察组(弹力带加压止血器止血法、50例),统计各项指标(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析。结果:在并发症项目中,观察组研究结果呈现出降低趋势,且实际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在止血时间项目中,观察组研究结果呈现出降低趋势,且实际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带加压止血器止血法因其优势明显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桡动脉患者穿刺后采取该止血方式可减少并发症、且缩短止血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止血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止血方法 穿刺定位 儿童 桡动脉 并发症 止血时间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经股动脉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对比情况。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需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危重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采血时间、疼痛反应(VAS评分)、按压时间、采血成功率、误入静脉率和血肿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在采血成功率(对照组88.24%;观察组94.12%)和误入静脉率(对照组14.71%;观察组8.82%)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采血时间(2.52±0.65)、VAS评分(4.17±1.21)、按压时间(6.24±1.19)和血肿发生率(2.94%)均低于对照组(3.17±0.59),(5.84±1.46),(9.73±2.42),(2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法具有取血快速、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势,且在采血过程中疼痛感相对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经股动脉 桡动脉 血气分析 误入静脉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椎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报告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34例符合条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穿刺模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17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经股动脉穿刺与经皮穿刺桡动脉方法,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皮穿刺桡动脉行椎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介入
  •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评价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维拉帕米与单独应用维拉帕米后对桡动脉管腔体积的影响。【方法】入选住院行择期桡动脉介入术的患者30例,按1:1随机分为Nv组(0.2mg硝酸甘油+2.5mg维拉帕米)和V组(2.5mg维拉帕米),在动脉鞘穿刺成功后5min和给药1min后,通过IVUS的管腔边界自动识别功能测量桡动脉管腔的体积。【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后桡动脉体积有明显的变化,NV组从(450±178)mm^3到(507±192)mm^3(P〈0.01),v组从(454±191)mm^3到(508±169)mm^3(P〈0.01),两组之间桡动脉管腔体积增加的绝对数[(57±55)mm^3比(55±59)mm^3;P=0.921和相对数【(13%±15%)比(12%±20%);P=0.88]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IVUS的自动体积测量分析发现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维拉帕米与单独应用维拉帕米对桡动脉体积的增加相似。

  • 标签: 桡动脉 硝酸甘油 维拉帕米 桡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术后不同压迫止血压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经我院老年科行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的68例患者以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压迫2h解压一次,共3次,对照组压迫6h解压,观察两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成功止血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心病 经桡动脉径路 冠脉介入术 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运用于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1-2022.4我院心内科进行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n=40),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日常护理,n=19)以及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加之优质护理,n=21)。比较加入优质护理后,对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变化程度。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较小,两组差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远端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术 术后并发症 优质护理
  • 简介: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足趾移植与皮瓣移植水平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由于移植组织血管条件和受区组织压迫刺激等原因,常常出现术后动脉栓塞、痉挛等血管危象,既往对于血管栓塞的病例,均选择手术探查,再次修复血管,为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及心理影响.我们于2000年6月~2005年5月对19例足趾及皮瓣移植术后发生的血管栓塞,采用选择性经桡动脉造影,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动脉危象 桡动脉溶栓 治疗足部
  • 简介:【摘要】目的:经桡动脉径路与股动脉径路行选择性脑动脉联合造影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我院2020年5月-2022年2月期间50例造影患者,桡动脉(25例)、股动脉(25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及造影结果,检查满意度。结果:桡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桡动脉造影成功率、穿刺成功、手术时间高于股动脉桡动脉检查满意度高对照组P

  • 标签: 经桡动脉径路 股动脉径路 脑动脉联合造影
  • 简介:摘要:本文从护士的角度,对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两种穿刺方法的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我们强调,护士在手术前后的评估、监测、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保障患者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

  • 标签: 动脉瘤栓塞术 经桡动脉穿刺 经股动脉穿刺 围手术期护理 护士 评估 监测 心理疏导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需要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采取桡动脉穿刺,对照组采取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成功率、手术时间、舒适度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好,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脑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