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为患者开展术后功能锻炼护理对保护桡动脉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经桡动脉穿刺)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区组化随机数分组法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参考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和探究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术后功能锻炼护理)各43例。比较2组桡动脉直径及穿刺切口出血率。结果:两组桡动脉穿刺部位干预后切口出血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探究组干预后桡动脉直径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为患者开展术后功能锻炼护理能增加桡动脉直径,提高血流量,且不会增加穿刺伤口出血风险,安全性良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常规护理 术后功能锻炼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介入行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13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3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穿刺部门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4例,桡动脉闭塞3例,前臂骨筋膜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后,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拔管困难2例,对照组存在拔管困难6例,心室颤动2例,冠脉穿孔2例,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穿刺并发症和围术期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介入行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13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3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穿刺部门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4例,桡动脉闭塞3例,前臂骨筋膜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后,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拔管困难2例,对照组存在拔管困难6例,心室颤动2例,冠脉穿孔2例,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穿刺并发症和围术期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作为临床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酸碱平衡状态及代谢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则是进行这一检测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掌握一种高效、安全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 标签: BD动脉采血器 桡动脉采集 血气分析标本 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手指操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接受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指操干预。观察和比较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分的差别。结果 (1)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总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指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观察总结了5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术前落实有效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术中配合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状况,重视并发症的预防。结果500例患者除28例出现伤口局部血肿、水泡、上肢少数皮下出血外,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和优质护理服的实施减少了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舒适程度,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桡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对外周血管介入患者实施桡动脉途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80例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介入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桡动脉途径介入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表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桡动途径 外周血管介入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的护理需求,为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8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根据患者的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 90例)与观察组( 90例)。对照组为股动脉入路,观察组为桡动脉入路。给予所有患者术后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情绪烦躁发生率以及腰背酸痛发生率、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者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腰背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患者更少发生并发症,患者感到更满意。

  • 标签: 冠脉造影术 股动脉 桡动脉 临床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 50例,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 n=25)与对照组( n=2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 SAS)评分、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S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4.00%)低于对照组( 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不良情绪,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

  • 标签: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植入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ALLEN试验在桡动脉穿刺术前的应用效果。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和临床试验数据,分析ALLEN试验在评估手部血液供应、桡动脉与尺动脉血供通畅性及吻合情况等方面的作用,并评价其在提高桡动脉穿刺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ALLEN试验在桡动脉穿刺术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ALLEN试验 桡动脉穿刺术 手部血液供应 血供通畅性 吻合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分析为冠心病患者提供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介入治疗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80例患者(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比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带教新护士桡动脉采血在儿科的应用。方法选2017年入儿科15名新护士为对照组,2018年入儿科15名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带教,比较两组教育效果。结果带教3个月后,观察组新护士桡动脉采血相关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观察组桡动脉采血技术感到满意。结论应用集束化带教模式,可快速提高儿科新护士桡动脉采血的综合水平,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带教 儿科 新护士 桡动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受治护理的80例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日常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应用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面干预措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 标签: 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时,用经远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中的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35例,经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35例,经远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远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 冠心病 心悸
  • 简介: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能够固定患者手臂、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为桡动脉穿刺置管提供便利。方法 该装置由托板、隔垫、固定带和充气装置组成。隔垫覆盖在托板上,隔垫的上表面有H型气囊,在竖向H型气囊的外侧设置进气嘴,进气嘴与充气装置连接;在靠近托板一侧的H型气囊上方设置固定带,其两端固定在托板上;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果 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能够妥善固定患者手臂,可根据不同患者调节H型气囊的充气量,便于调整手腕背伸幅度,有效暴露穿刺位置,增加穿刺成功率。结论 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穿刺 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患者术后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10月收治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患者8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使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费用、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费用、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患者术后护理当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帮助患者节省住院费用,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  护理干预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穿刺在外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共计46例,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回顾性分析,研究样本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样本均未在术后出现死亡病例,其中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占比4.34%,其中20例出现外周血管血肿,占比43.47%。全部样本均未出现桡动脉痉挛、假性动脉瘤、前臂血肿、动静脉瘘、前壁缺血坏死、手掌缺血、桡动脉闭塞等病症。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在外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的临床效果不容置疑,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促进样本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经桡动脉穿刺 外周介入 手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