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医疗保险的普及,人们在就医上所承担的费用一步步减少,但是我们仍需要将这项措施落到实处。因此,如何对医院的医保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真正的做到便利与民,让广大患者获得切身的利益是我们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 标签: 医院医保管理 规范 医疗费用 增长 控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简化用血报销手续,最大化地提升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进而为解决“血荒”这一老大难的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方法实地考察,理论研究;结论血液费用医院直报是可行的。

  • 标签: 血站 医院 血液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查体人员年龄与查体费用、查体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 2017年 1月— 10月期间由单位组织或个人自愿来我院进行健康查体的人员 470例,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入组的 470例健康查体人员实施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健康查体人员的一般资料和健康查体时间、时间间隔、费用支付情况等。结果:年龄> 50岁的中老年人的健康查体时间间隔以 1年次居多,而 20-40岁年龄的人员首次与 1年次健康查体时间间隔基本持平。健康查体人员中以公费缴纳居多,占比 81.3%,而个人支付只占到 18.7%。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年龄< 19岁和年龄> 60岁的人员,以个人支付为主,而年龄在 20-60岁之间的人员则以公费缴纳为主。结论:健康查体人员的查体时间和查体费用支付方式与其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年龄越大的人员其健康查体的频率越高,间隔时间越短;而查体费用的支付方式,则是年龄< 19岁和年龄> 60岁的人员主要以个人支付为主,而 20-60岁之间的人员则以公费缴纳为主。

  • 标签: 健康查体 年龄 查体费用 查体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手术费用初次录入错误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手术费用初次录入错误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手术费用初次录入错误率由活动前的18%下降到6.93%,目标达标率为112.38%,改善幅度为61.5%,圈员自评8项素质能力均正向成长。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手术费用初次录入,提高医院服务质量,避免因手术费用录入错误引发的医疗纠纷,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护士参与管理意识和团队凝聚力。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费用初次录入 错误率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宫腔镜手术患者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喉罩全麻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喉罩全麻的临床效果及费用比较。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喉罩全麻,B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喉罩全麻,对两组患者麻醉情况以及麻醉费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者喉罩置入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B组;A组患者所有麻醉药物费用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每小时麻醉药物费用少于B组(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中,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喉罩全麻是最有效经济的麻醉方法,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舒芬太尼 七氟醚 丙泊酚
  • 简介:摘要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许多研究已对房颤的心率与节律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心率控制策略较易实行,也较易为临床医生所接受。但对于具体的病人,哪种策略更为合适仍存在争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分别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有效提升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以期为相关实践应用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属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场所,有刘彩英,新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管科,425700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将分析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微生物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结合检验的具体方式加以阐述,为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乙肝感染患者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ALT、AST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使用酶联免疫方法对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进行检测。(2)采用散射比浊法对ALT、AST进行检测。结果俗称的“大三阳”和“小三阳”之间的ALT和AST活性差异无显著性,而这两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ALT和AST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说明ALT和AST的活性与乙肝病毒是否正在复制中无明显关系。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本文就疾控中心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疾控中心 手足口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 要:新药品的研发是药品企业进行长期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关系着药品质量的好坏。药品直接应用于受伤人群中,这些人的身体较弱,因此,新药品的安全监测很重要。药品研发分为多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开始之时,对药品进行风险测试,并对其评估,可以使新药品的质量以及其风险在掌控之中。而对药品的研发进行严格控制,不仅关乎企业的服务能力,也关乎大众的安全。

  • 标签: 药品研发 质量控制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传染病的控制原则及措施。与非感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病的预防不同,传染病的预防强调公共卫生。公共卫生(publichealth)是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身心健康和体能的科学和艺术;公共卫生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是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个人不利健康的危险行为及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健康促进在强调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自然、社会与健康之间复杂的依赖关系。

  • 标签: 传染病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手足口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方法进行初步探究,以提高疾病的整体防控水平。 方法 以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6月期间确诊为手足口病的 64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对于该病的预防控制方法。 结果 本研究中 64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出院时为治愈或好转,不存在死亡病例。 结论 通过对于手足口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对于该病流行的控制存在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 有很多病症,需要以病理切片作为诊断治疗的参考依据,在病理制成片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关事项,使制片内容完整、清晰可见,还要保证一定的精准度,如此高质量的病理制片才能说明患者身体的真实状况,才能使医务人员轻易发现病症,采取的治疗措施才叫对症下药。所以医院的相关人员在常规病理制片中,一定要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 标签: 常规病理 制片质量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在医院建设规划中医疗设备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医院提倡“以技养医”的运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相关医疗设备的投入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控制医疗设备采购成本是医院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对医疗设备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到有效的方式控制医疗设备采购成本,降低医院综合成本。

  • 标签: 医疗设备 采购成本 有效控制
  • 简介:摘要由于实验环境、设备仪器等的限制,实验检测的结果,不可避免的具有某些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有效,需要进行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减少实验过程中不必要误差的产生,并针对实验结果寻找实验过程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有针对性的该减少误差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概述、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探讨实验内的质量控制的常规方法,更好的将质量控制运用到实际检测的操作中,从而有效的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对医疗耗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医疗耗材的库存与采购控制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着医疗安全。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医疗耗材库存与采购控制管理。本文研究分析了医疗耗材库存与采购控制管理,旨在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医疗耗材 库存 采购 控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ICU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ICU病房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ICU院内的常见的一些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 标签: ICU 院内感染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02月内本血站收集到的800份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质量控制手段,观察组采取改进的质量控制手段。利用血液抽检,从多个角度出发比较两组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的优劣。结果观察组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落实血液成分制备过程时,应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等角度出发,提高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的控制,如此才能够提高血液质量,促使血液成分制备契合血液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需求。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质量安全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