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门急诊输液比例的措施。方法分析我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前后三个月门急诊处方数量及输液比例,运用EXCEL及S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2012年4月至9月输液比例分别为14.89%、13.98%、14.48%、9.99%、7.16%、7.60%,4、5、6月份平均输液比例为14.44%,7、8、9月份平均输液比例为8.30%,输液比例降低6.1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门急诊输液比例,优化了给药途径,减轻了病人负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血不同输注比例对急诊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急诊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对患者输注红细胞和血浆比例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高(≥21)、中(21-11)、低(≤11)三个比例组,对三组患者成分血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较输血前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输血前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值明显降低。输血后中低比例组对血液指标的影响优于高比例组。结论在急诊患者输血早期,将红细胞和血浆按中低比例(<21)输注,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进行预防,降低对患者红细胞的输注量。

  • 标签: 成分血 不同输注比例 急诊患者 血液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抗凝比例对PT、APTT、TT及FIB结果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80例作为检测人员,抽取静脉血,抽血部位为肘前正中,配置不同抗凝比例血凝样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抗凝比例14、15、16,同标准管比较PT、APTT、FIB值有不同显著差异,除抗凝比例110与标准管的TT值无显著差异为,其余各比例均差异明显。结论不同抗凝比例对血凝四项检测值有明显影响,特别是TT值影响更为显著。

  • 标签: 抗凝剂 静脉血 PT APTT TT FIB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药代动力学方法,以黄芩苷为考察指标,研究柴胡黄芩药对配伍的体内代谢情况,为药效学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方法①黄芩苷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学研究色谱柱DiamonsilC18柱(4.6mm*250mm,5µm);流动相为水-甲醇-0.2%磷酸(5347);进样量为20µL;柱温35℃;流速1mL/min。进行含药血清黄芩苷方法学考察。②不同配伍柴胡黄芩含药血清主要考察指标黄芩苷的含量测定采集灌胃后10min,20min,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h,14h,24h时间点的血样,按照建立的黄芩苷检测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大鼠灌胃黄芩柴胡10提取物后,黄芩苷经0.67h可达最大吸收峰,峰浓度(Cmax)为53.96m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h)为314.082mg·(L﹡h)-1,黄芩苷在体内的滞留时间(MRT0→24为8.671h);11提取物组,Tmax为0.33h,Cmax为26.07m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h)为284.796mg·(L﹡h)-1,黄芩苷在体内的滞留时间(MRT0→24h为10.39h);12提取物黄芩苷经14h可达最大吸收峰,黄芩苷在滞留时间14h可达最大吸收峰,峰浓度(Cmax)为25.84m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h)为344.121mg·(L﹡h)-1,黄芩苷在体内的滞留时间(MRT0→24h为11.879h)。结论11提取物黄芩苷吸收加快,吸收量无明显变化,但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长;黄芩柴胡12提取物黄芩苷吸收滞后,吸收量增加,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更长,从而能使其在体内发挥药效时间增长,可见三个配伍比例中,柴胡黄芩12配伍组黄芩苷在体内滞留的时间更长。

  • 标签: 药对/柴胡黄芩 药代动力学 黄芩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患儿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急性肺炎患儿126例治疗第2,5,10天及6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肺炎患儿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1),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3组比较,杀伤活性强的NK细胞逐渐增高,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病毒性肺炎患儿免疫系统严重紊乱,动态监测肺炎患儿外周血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对预测其病程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炎 自然杀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典明确规定了关于青皮药材中橙皮苷含量检测方法,但笔者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供的方法进行检测时橙皮苷出峰时间过长,没有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本文将重点研究青皮含量检测过程中流动相比例的调整对橙皮苷出峰时间的影响。方法 使用HPLC检测青皮药材中橙皮苷含量,设备型号:Waters e2695;色谱柱Agilent XDB-C18柱(4.6mm×250mm,5µm),检测波长为:284nm;进样量:10 µl;流速:1.0ml/min;柱温:25℃(±5℃)。结果 橙皮苷对照品按2020版中国药典提供的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检测时,60min左右未见出峰,在110.933min时橙皮苷峰出现;按2020版药典方法检测未达到理想效果。经调整流动相后发现,用流动相比例为甲醇-水(32:68和35:65)的组分测定时橙皮苷出峰时间提前显著且峰形态标准,同时在此流动相比例的条件下,青皮供试品中橙皮苷的峰形标准且与干扰峰分离度较好。结论 关于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供的青皮药材橙皮苷含量检测方法,作者认为检测方法中流动相甲醇-水(25:75)的比例不太合适,建议改进。

  • 标签: 青皮 橙皮苷 HPLC 流动相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DR等比例摄影髋关节、膝关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髋关节、膝关节各50例临床要求DR等比例摄影图像,所得图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和一名主管技师共同审阅并分析测量。结果:采用DR等比例摄影技术拍摄髋关节、膝关节与实物大小尺寸一致。结论:DR等比例摄影技术方法简便、可行。在胶片上可以直接用于临床各径线、角度的测量。

  • 标签: DR等比例摄影 髋关节 膝关节 分析测量
  • 简介:患者男,27岁,工作时不慎被6400V高压电击伤,当即意识丧失约10min.伤后即在当地医院进行清创、抗感染等治疗,5d后转入本院.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电击伤创面位于双膝、双手、右前臂、右腋窝等处,创面呈焦黑色、干燥,左右上肢明显肿胀,右前臂及右手苍白,各指、腕活动障碍,但尺桡动脉搏动尚在,烧伤面积达4%TBSA.入院当日即行右前臂切开减张术,次日行清创植皮术及腹部皮瓣转移术.

  • 标签: 超比例腹部带蒂皮瓣延迟修复 右腕部 电击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DCR)方案配合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ATC)疗效。方法:选取2014-03-2015-03我院急诊创伤抢救室收治的ATC患者48例,治疗均采用DCR方案,治疗过程中患者输注浓缩红细胞(C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剂量不同,把其中CRBC和FFP按照1∶1及2∶1输注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2组,A组按照1∶1比例输注,B组按照2∶1输注。回顾分析患者入院后第1、2、3天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压、中心静脉压(CVP)水平。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天的H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与第2、3天H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2组患者的PT、INR、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之间在第1天与第2、3天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2、3天A组PT、INR、FIB、血压、CVP优于对照组(P〈0.05)。在救治多发伤并发ATC患者时,等比例成分输血可维持相同Hb及血凝目标值而节约红细胞(RBC)的输注,从经济学角度A组较B组人均治疗费少。结论:DCR方案配合等比例成分输血对多发伤并发ATC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等比例成分输血 多发伤 创伤性凝血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等比例输血治疗方案在外科临床领域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在多发伤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诊疗工作中所产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9年6月作为研究的起始阶段,2020年6月作为研究的结束阶段,通过随机方式完成我院多发伤并创伤性凝血病病患的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46例,根据病患所接受的诊治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病患所接受的输血诊治方案为1:1输血诊治方案,研究组病患所接受的输血诊治方案为2:1输血诊治方案,收录两组病患的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相关数据并对其展开分析对比。结果:接受输血诊治后,两组多发伤并创伤性凝血病病患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改善,研究组病患的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水平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比组病患,两组病患各项凝血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在数据学范畴内具有分析意义。结论:等比例输血诊治方案的应用能够对多发伤并创伤性凝血病病患产生显著的诊治效果,为病患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建议在多发伤并创伤性凝血病病患诊治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发伤 创伤性凝血病 等比例成分输血 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查早孕囊芽比例失调在先兆流产不良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早孕先兆流产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提供保胎治疗。结果:共检出195 例囊芽比例失调先兆流产患者,占93%,15 例非囊芽比例失调先兆流产患者,占7%。囊芽比失调患者包括169 例轻度比例失调患者,保胎成功率65.7%,26例重度比例失调患者,保胎成功率11.5%。与重度组患者相比,轻度组患者保胎成功率高,早产率高,P

  • 标签: 超声 早孕 先兆流产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前磨牙及第三磨牙牙髓占牙齿的比例,及干细胞分布情况,评估牙齿组织工程l临床适宜的选材标本。方法临床收集不同年龄段因正畸或其他原因拔除的无龋坏、无牙周疾病等的健康前磨牙及第三磨牙,分别称重牙齿及牙髓并计算比例。扫描电镜观察牙髓表面形态。脱钙后病理切片观察.牙髓组织内成牙本质细胞层完整与否,观察细胞与纤维成分比例;阿尔新蓝一希尔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有无双折射现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TRO-1以及成牙本质相关蛋白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情况.评估牙髓干细胞在牙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前磨牙及第三磨牙牙髓占牙齿比例逐渐缩小.11~20岁年龄段与31~40岁、41~50岁,以及50岁以上年龄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扫描电镜下可见摘除的牙髓组织类似树桩.有些区域比较平滑,有些区域表面有不规则突起。牙髓组织内存在双折射。STRO-1阳性表达细胞在牙髓组织中散在分布.在血管周围较密集。DSP表达则主要集中在牙本质区域及成牙本质细胞内,牙髓内仅有少量表达。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髓逐渐萎缩,牙髓干细胞的分布集中于血管周围.在牙髓组织内散在分布.未分化的牙髓干细胞不表达成牙本质相关蛋白DSP。

  • 标签: 人牙髓组织 牙髓干细胞 分布 STRO-1 牙本质涎蛋白
  • 简介:目的调查常规体检人群中浅前房合并中高度轴性近视的比例。方法2003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邵逸夫医院眼科行常规体检的人群中,若发现浅前房,进一步行眼压、屈光、A超、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分析中高度轴性近视在浅前房人群中的比例。结果65536人接受检查,6957人周边前房深度≤1/2角膜厚度,2971人接受进一步检查,其中15例(26眼)受检者合并有中高度轴性近视,比例为0.50%。26眼眼轴均长于25mm。其中10例15只眼屈光度介于-3.00D与-6.00D之间,属于中度近视眼。7例11只眼屈光度大于-6.00D,属于高度近视眼。26眼中可关闭房角7眼,比例为26.92%。结论本院体检人群中浅前房合并中高度轴性近视者比例为0.50%,眼科医师对浅前房合并近视患者应予关注,避免这类人群发展成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 标签: 浅前房 轴性近视 比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孢素A联合脂肪乳应用在治疗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2019年4月接收的8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胎治疗,而实验组则联合使用环孢素A与脂肪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安全性以及外周血NK细胞比例情况。结果(1)实验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44%,远远低于对照组(19.51%),P<0.05;(2)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都有所降低,但是实验组的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环孢素A与脂肪乳联合应用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还能改善外周血NK细胞比例,治疗效果较佳,所以可以推广此治疗方法。

  • 标签: 环孢素A 脂肪乳 复发性流产 疗效 外周血NK细胞比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输注不同血液成分输注对肿瘤手术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 1月至2021年 12月间82例手术大出血患者 24 h血浆与去白细胞红细胞冷沉淀的输注情况,根据输注的去白细胞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量的不同比例 ,将患者分为3组:A组(每1U去白红匹配200ml血浆),B组(每1U去白红匹配100ml血浆),C组(每1U去白红匹配100ml血浆加1U冷沉淀),并比较手术前与输血后凝血和血液学相关的实验室数据。结果:A组输血后 PT、TT、APTT明显延长(P

  • 标签: 手术大出血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31例创伤性失血患者,根据输注的血浆与红细胞比例的不同分为1组(2.5:1),2组(1:1),3组(1:1.5)。结果 输血后24h,2组PLT、Hb水平均明显高于1组和3组;2组入院24h红细胞输注总量显著少于1组和3组;输血后,2组各项凝血指标均优于1组和3组。结论 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在1:1时患者血液各项指标表现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 红细胞 创伤性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出血时红细胞与血浆输注不同比例对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大量输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根据血浆及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比例分为a(n=50)、b(n=50)、c组(n=50),将单位比例设置在100 mL/1 U,a组的血浆及浓缩红细胞比例是(1:3),b组的血浆及浓缩红细胞比例是(1:2),c组的血浆及浓缩红细胞比例是(1:1)。对比三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输血情况及出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输血前三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时间(FIB)三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后三组患者的PT、APTT时间均延长,且a>b>c(P

  • 标签: 大量输血 红细胞 血浆 不同比例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患儿临床治疗当中,患儿接受比例辅助通气以及SIMV通气模式联合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一整年当中收治的36例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情况的新生儿患儿为相关对象,按照随机均匀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成常规组及联合组,常规组接受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而联合组患儿则需要接受比例辅助通气与SIMV通气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且两组患儿的数据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患儿的治疗,同时给予患儿SIMV通气以及比例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通气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