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门急诊输液比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综合干预门急诊输液比例研究

赵雅玮李贤文马静静房树华③

赵雅玮李贤文马静静房树华③

1句容市人民医院药剂科2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3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门急诊输液比例的措施。方法:分析我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前后三个月门急诊处方数量及输液比例,运用EXCEL及S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2012年4月至9月输液比例分别为14.89%、13.98%、14.48%、9.99%、7.16%、7.60%,4、5、6月份平均输液比例为14.44%,7、8、9月份平均输液比例为8.30%,输液比例降低6.1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门急诊输液比例,优化了给药途径,减轻了病人负担。

【关键字】输液比例综合干预措施门急诊;

自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38号文[1]”及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2]开展以来,我院为了更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优化给药方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于2012年7月开始对门急诊输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降低门急诊输液比例,本文主要对比采取措施前后三个月内(即4、5、6月份及7、8、9月份)的输液量,探讨我院采取的措施对门急诊输液比例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根据我院AmalgaUIS(AmalgaUnifiedIntelligenceSystem)系统,统计2012年4-9月我院门急诊所有总处方数量及总输液总数。

1.2数据处理

数据用EXCEL进行处理,以7月为分界线,分为整改前(4、5、6月)整改后(7、8、9月)进行分类汇总,计算输液比例,将采取措施前后三个月输液比例进行比较并绘制图表。通过SSPSS17.0统计软件,定性资料运用χ2检验,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整改前后输液比例的比较

2012年4月至9月输液比例分别为14.89%、13.98%、14.48%、9.99%、7.16%、7.60%,绘制直方图,如图1。整改前输液比例为14.44%,整改后输液比例为8.30%,输液比例降低6.14%,距离30%-40%(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医院门诊输液量规定的降低值[3])还存在很大差距。χ2=6088.427,P=0.000(双侧)<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为了解决我院门急诊输液比例偏高这一问题,2012年我院领导会同医务科、临床科室和药剂科共同商讨对策,制定出一系列政策;首先,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根据本人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做到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静滴。在行政上采取干预措施,针对各科的诊疗特点下达降低输液比例的责任状,制定目标值,每月由医务科专人牵头,组织医生、药师对输液病人进行合理性调查、分析,其完成结果直接与年终考核挂钩,在经济上、行政上予以相应的处罚;其次,为了达到降低输液比例这一目的,硬性拆除门急诊输液席位,分流输液室工作人员,把注射室合并到输液室;最后,要求每个医护人员主动对患者用药进行宣传,向患者宣传静脉输液存在的危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1整改后总输液比例变化情况分析

静脉输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胃肠道副作用,但是风险比较高,因为静脉输液要严格无菌操作[4],无论基层医院还是大型医院都无法完全保证无菌,一旦输入了致热、致敏物质就可能发生反应[5]。我国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体制及人们“输液好的快”的心理因素等,导致不仅存在盲目输液,还存在许多其他不合理输液现象,主要有溶媒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重复给药、配伍不合理等[6]例如抗菌谱相似药物联用,如治疗厌氧菌感染时克林霉素[7]和甲硝唑[8]合用,由于两者均具有抗厌氧菌作用,两者联合使用时属于不合理的重复给药。通过整改,我院门、急诊输液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由整改前的14.44%降至整改后的8.30%,降幅达到6.14%,在后续的追踪调查中并未发现对诊疗活动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降低输液比例减少病人负担、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加医患互信、提高合理用药。

3.2整改后输液比例降低原因分析

通过整治活动,儿科、妇科、急诊等科室输液比例降低明显,具体数据见表2。这些科室原来存在过度输液的现象,其原因有医生用药习惯、患者及家属的误解,通过我们的教育、培训及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后,输液比例出现明显下降,但是在后续的输液病人随访中仍发现少数不合理输液现象,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继续加强宣传、培训、教育等整改措施。

3.3整改后输液比例升高原因分析

整改后,在输液比例升高的科室中康复门诊、乳房科、特需病房、心血管科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我们的降低输液比例的工作仍需继续加强监管力度。其升高的原因可能与发病季节性、系统抽样误差以及这些科室本身输液比例低,且不合理输液较少有关,例如,康复门诊整改前5例输液,整改后15例,本身输液率就低,较小的输液例次变化就能引起输液比例显著的变化。除去上述4个科室外,其余输液比例升高的科室(如:放疗科、骨科等),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总之,我院采取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门急诊输液比例,增加了输液的合理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有少数不合理输液情况的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强监管,力争将不合理输液控制在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38号文”,2009-03-23.

[2]卫生部医政司.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活动方案.

[3]钟西.以药养医制度不改“削减门诊输液量”就是奢望.东方早报[N],2011-09-30(A42).

[4]赵秋月,原红,李春艳,等.静脉输液中一次性垫巾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05,1(21):75.

[5]宋淑梅.浅谈输液反应及其预防,黑龙江医药[J].2002,15(4).

[6]金祝萍.门诊不合理输液情况分析,西北药学杂志[J].2008,23(3).

[7]SFDA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说明书范本(OTC).

[8]SFDA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说明书范本(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