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社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抑郁患者的居家期间的精神状况。方法跟踪随访38例老年抑郁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社区康复治疗手册,建立家庭病案,指导其家属填写病人有关情况。护士每1~3个月(可根据病人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定期随访1次,检查服药情况,填写精神症状评定表,进行身体状况检查,实施心理护理,对家属进行卫生宣教,指导开展适合个体差异的娱乐活动等。

  • 标签: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72-01
  • 简介:摘要特发性震颤作为神经病学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运动性震颤为主要特点。近年来特发性震颤中非运动特点不断被发掘,可分为认知(记忆和执行障碍,痴呆)、精神病学(焦虑、抑郁和社交恐惧),以及感官障碍(嗅觉障碍、听力障碍)。抑郁作为一个常见的精神疾病,存在于相当一部分特发性震颤中,研究发现,ET中抑郁的发病率比常人要高,且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认为非运动特点不但是疾病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疾病的首发症状。特发性震颤发病机理中有"GABA功能障碍"假说,而一些研究者指出抑郁患者也存在GABA功能障碍,可见两者某方面可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对于其治疗尚缺乏证据及指南,需大量样本的多中心实验来探讨。

  • 标签: 特发性震颤 特征 抑郁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81-01
  • 简介:摘要抑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较易受到忽视的精神疾病。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本病治疗时间较长,多应用药物与精神疗法等方式共同治疗已达到控制病情,治愈疾病的目的。早期多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之后逐渐应用选择性5-HT冲摄取抑制剂等,该药物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逐渐取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成为治疗本病的主导药物。随着医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以及对抑郁的基础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研制出多重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用于临床研究与治疗。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3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名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2名,对照组42名,研究组服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服舍曲林,观察5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周、5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副作用。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后1周、3周、5周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研究组起效时间(6.3+1.9)d,对照组为(11.2+6.1)d,研究组明显起效早,治疗5周末研究组显效率67.8%,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显效率66.9%,总有效率86.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X等于0.02,0.21.P)0.05),治疗后两组副作用均较轻,多出现早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疗效显著,与舍曲林相当,安全性好,依从性高,起效更快,治疗初期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 标签: 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舍曲林 汉密顿抑郁量表 副反应量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抑郁发作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心理卫生科抑郁住院病人,时间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共计50例,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共计50例。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人员比较大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结果入院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分别为72.8±13.1pg/mL、4.5±4.9pg/mL,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分别为4.8±6.2pg/mL、4.5±4.9pg/mL,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抑郁患者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表达上升有关,治疗能使得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症 机理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43-01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用药的种类、用药情况、患者依从性等,以便找到目前社区高血压用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作出相关改进,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入户走访社区高血压患者并做好有关记录,再对问卷答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社区高血压用药存在用药合理性较差、患者依从性不强、部分患者不服药等问题;患者日常服用的药物大部分为短效制剂,例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片等。结论增强社区高血压的用药合理性、患者依从性除了需要药物支持外,还需要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思想教育,提高患者的科学合理用药意识。

  • 标签: 社区 高血压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病死率较高,同时还极易引发心、脑、肾等严重的并发,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本文就高血压日常护理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从药物、心理、饮食、生活习惯和锻炼、健康教育等方面出发,加强对高血压的日常护理,从而有效地减少高血压并发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日常护理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系统的术后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痊愈52例,重残3例,轻残4例,因颅内再出血死亡1例。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子系统全面的术后护理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722.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54-01
  • 简介:摘要通过对185例高血压病人护理工作进行回顾与分析,探讨高血压病人全面护理的方法,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慢性高血压社区预防及治疗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例患有慢性高血压患者,通过健康干预及治疗的方式进行后期的跟踪探访,着重记录慢性高血压患者后期病程改善及恢复情况。结果在为期一段时间的健康干预及治疗后,大部分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慢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要好于进行健康干预和治疗前的情况。结论对慢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慢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提升生活质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适当推广运用。

  • 标签: 慢性高血压 社区预防 治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14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以盲分法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社区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降低,高血压病情发展得以延缓,保证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 老年高血压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36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研究对象在伤后第1、2、3、5天以及第7天内的24h血压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昼夜变化情况不符合“杓型”的变化规律,血压的负荷逐渐增大,且患者的血压值明显增高。血压的低谷时间消失,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节律不明显。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病变的初期存在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之后血压会呈现自然下降恢复趋势,从而保护脑细胞不受到更严重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反映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 护理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人的重要意义。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对实验组6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并分析高血压病人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率。结果经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后,病人高血压症状的改善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针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病人高血压症状的改善率,具有明显的功效,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血压病人 健康教育 血压达标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研究高血压住院患者病因和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0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及其临床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住院患者病因与患者年龄、家族高血压史、吸烟史、过度饮酒、食盐过多等密切相关,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明显,高血压患者临床影响因素主要有BMI体质指数、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和胰岛素水平,对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影响显著。结论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在平时生活中需戒烟、戒酒,减少食盐摄入量,以降低高血压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 标签: 高血压 病因 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0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措施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1%,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2%,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4.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93-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以及对护理的方法对病人进行疏导、安慰、解释,使其摆脱焦虑情绪,尽可能使病人的要求得到满足,使病人情绪稳定、血压稳定,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转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患者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措施。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各种治疗。结果患者由最初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异常到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结论良好的护理指导对防止血压升高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问题 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