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布氏杆菌脊柱炎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受累,且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但未见明显脓肿形成;6例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椎体内骨髓水肿部分均匀强化,椎旁软组织肿胀影均匀强化,其内未见无强化的脓腔。结论低场MRI对以腰背痛为首发症状的布氏杆菌脊柱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增强扫描对布氏杆菌脊柱炎的诊断有特殊的诊断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脊柱炎 腰背痛
  • 简介:目的:观察西环素、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初次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阿莫西林胶囊+西环素胶囊)50例、对照组A50例(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对照组B50例(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左氧氟沙星为1次/d,其他药物均为2次/d,疗程14d。根除治疗失败后补救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阿莫西林胶囊+西环素胶囊)30例,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组敏感抗生素)30例,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2次/d,疗程均为14d。疗程结束4周以后复查13C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不良反应和成本-效果比。结果初次治疗患者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根除率分别为88.00%、70.00%、82.00%(ITT)和91.60%、74.47%、85.11%(PP),观察组与对照组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比低于两组对照;根除治疗失败后补救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根除率为70.00%、77.78%(ITT)和66.67%、71.43%(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成本-效果比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轻微。结论西环素、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较好。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多西环素 阿莫西林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排螺旋CT(MSCT)对气管支气管的诊断及应用价值,认识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例气管支气管(TB)患者的MSCT薄层图像及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及支气管虚拟内镜(VB)等多种后处理图像。结果5例气管支气管均为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发生在气管及右主支气管的右侧壁或右后壁,经多种后处理,均能清晰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的起源部位,有无狭窄及其他合并症情况。结论MSCT无创、操作简单,可作为气管支气管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先天畸形 气管性支气管 支气管镜检查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调查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问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3种与耐药相关的看家基因(carO、gyrA、parC)和54种水平转移获得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以及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再对检测结果作样本分析。结果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与耐药相关的看家基因carO、gyrA、parC突变,6种获得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PER、ADC-30、ADC-58、ADC-59、OXA-23),5种获得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I、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1、tnpU、tnp513、IS26、IS903、ISabal、ISabag)。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A与B二个簇,A簇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B簇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A簇1,2,13,17,20号株与10,14,16号株之间亲缘关系较近;B簇4-6-8-9-15-19号株为同一克隆,即为克隆传播。获得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对院内感染实时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菌株亲缘性 样本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给予金纳治疗和对照组112例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5.1%,总有效率92.9%,对照组痊愈率28.6%,总有效率80.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金纳多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近期疗效显著,安全高,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金纳多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62-02
  • 简介:目的:探讨把幽门螺杆菌作为体检中心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的意义。方法:采用非创伤[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方法,让更多的健康及亚健康人群能做到早期的检测与诊断。结果: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本中心共接待幽门螺杆菌检测者10950人次,其中阳性5275人次,阴性5675人次,阳性率达48%。结论:通过早期的检测、诊断及预防宣教,会使幽门螺杆菌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利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有小儿手足口病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炎琥宁联合利韦林药物的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利韦林药物的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实验中,炎琥宁联合利韦林药物的治疗效果比利韦林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效果显著。结论炎琥宁联合利韦林较利韦林药物的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 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 疗效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41-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在临床幽门螺杆菌(Hp)阴性消化溃疡(PU)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0例Hp阴性P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甲乙两组各6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均取得一定效果,且乙组效果更为显著,总治疗有效率为93.85%,同甲组的83.08%相比,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上的Hp阴性PU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将能大大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溃疡愈合,且不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人是Hp最重要的传染源;可能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人-人传播、水源传播、医院性传播等;贫穷、卫生条件差、教育程度低、居住拥挤、儿童与父母同床、口对口喂养婴儿及医务工作者(尤以消化科、内窥镜检查医护人员、口腔科)等都是Hp感染的高危因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免疫接种仍是预防和控制Hp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2-01
  • 简介: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鞘内注射,治疗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的安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40例MSA-C患者给予UC-MSCs鞘内注射治疗,每次每Kg体重给予1×10^6个细胞,1次/周,4次为1个疗程。本组中29例治疗1个疗程,9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2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40例MSA-C患者共53个疗程,其中47疗程有效(有效率88.68%)。11例接受疗程治疗的患者中,9例在后续疗程中疗效进一步提高。治疗结束1个月后ICARS及ADL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有效患者多表现为行走、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4例)、腰痛(1例)、头痛(2例)、发热(2例),均在1-3d内消失。随访27-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无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发生,有效患者疾病稳定时间为2~13个月(平均5.88±2.86个月),之后疾病再次出现进展。结论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SA-C患者的临床症状,疗程治疗有助于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多系统萎缩 鞘内注射
  • 简介:目的调查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从而为临床上制订更好的DN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39家血液透析中心因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血液透析的558例患者的贫血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58例患者中贫血患病率为90.1%,男女患者贫血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639);各年龄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有显著差异(P=0.001),各年龄组患者发生贫血率呈上升趋势(P=0.003);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率为85.1%,使用EPO平均剂量为139.50±59.12(17.76~430.11)u/(Kg·W);轻、中、重度贫血组EPO应用率无显著差异(P=0.149);各个不同贫血程度组EPO使用剂量之间有差别(P=0.006),重度贫血组剂量最高,轻度贫血组剂量最低。结论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贫血,其贫血的治疗率较高,但达标率低。

  • 标签: 贫血 糖尿病肾脏病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所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78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加以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泮托拉唑、胶体次枸缘酸铋、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加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周,总的根治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四联疗法的应用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根治效果,对于提升患者生命健康质量具有保障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疗中 四联疗法 应用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胆道复杂结石“镜联合”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3例胆道复杂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的胆道结石状况及患者当时的全身状况,而采取“一镜”、“二镜”和/或“三镜”联合的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取石。结果114例经“一镜”治疗者,成功98例,成功率85.9%;63例经“二镜”治疗,成功51例,成功率80.9%;36例经“三镜”治疗,成功33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成功率91.7%。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的胆道复杂结石治疗均具微创及各自的特点“,三镜”联合方式可弥补“一镜”和“二镜”治疗方式的不足。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十二指肠镜 胆道复杂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进行抽样,选取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三联疗法(洛赛克+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推行新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缓释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68.4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新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溃疡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04-01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卢湘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4-01-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14年第1期
  • 机构:卢湘明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12【中图分类号】R7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13-01肝硬化并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sFailure,MOF)是其主要致死原因。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肝硬化患者348例,其中并发MOF者73例,占21%。现将MOF73例作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2010—2012年检出鲍曼不动杆菌(ABA)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趋势。方法收集并整理2010—2012年该院检出的ABA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发展趋势。结果共检出ABA172株,此病原菌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标本103株(59.9%)、分泌物30株(17.4%)和尿标本25株(14.5%);来源科室主要为康复科34株(19.8%)、脑外科30株(17.4%)、呼吸内科29株(16.9%)、普外科16株(9.3%)和ICU病房45株(26.2%)。近3年ABA检出菌株在逐年增加,细菌耐药趋势在逐年下降。结论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院内ABA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认真贯彻手卫生制度,认真落实院内病房和科室的清洁工作制度,慎防ABA在院内传播。

  • 标签: 院内获得性感染 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分泌蛋白ESAT-6(earlysecretedantigenictargetof6kD)对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稳定表达ESAT-6和经重组ESAT-6蛋白作用的小鼠RAW264.7细胞的凋亡;应用Caspase-3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进一步应用Westernblotting分析稳转细胞系ESAT-6表达情况。【结果】RAW-EGFP-ESAT-6细胞系培养48h后的凋亡率与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RAW264.7和RAW-EGFP细胞系(P〈0.05);RAW-flag-ESAT-6细胞系培养48h后的凋亡率与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RAW264.7和相应对照细胞系(P〈0.01)。10μg/ml重组ESAT-6可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凋亡,而5μg/ml重组ESAT-6无明显诱导细胞凋亡效果。稳转细胞系RAW-flag-ESAT-6细胞内flag-ESAT-6浓度大约只有500ng/ml。【结论】胞内低水平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ESAT-6可依赖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凋亡。

  • 标签: ESAT-6 巨噬细胞 CASPASE-3 流式细胞仪
  • 简介: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近年研究表明,PCOS不仅存在生殖轴功能紊乱和生殖功能障碍,而且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如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及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病率均明显增高。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生育年龄妇女 生殖功能障碍 内分泌疾病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热度林和利韦林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并且观察和比较两者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份到2011年4月份确诊的245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有患儿125例,给予患儿热毒宁治疗;一组是对照组,有患儿118例,给予患儿利韦林治疗。了解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4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85.82%。其中观察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病情的改善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要快(P<0.0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能够得到良好的疗效。其相比利韦林的常规治疗而言,它对于患儿的安全更高,其治疗的效果更加的显著,因而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

  • 标签: 热毒宁 利巴韦林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图分类号R5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