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自1979年以来,我中心对1421例1649拇手指不同程度缺损者,选用不同形式的足趾组织移植进行再造与修复,成功1626指,失败23指,成功率达98.6%,获得满意的外形与功能。现就26年来对拇手指不同程度缺损选用不同形式足趾组织移植的再造与修复作一回顾性讨论。

  • 标签: 足趾组织移植 移植再造 修复 拇手指 缺损
  • 简介:目的介绍以第一掌背动脉为供血动脉的不同形式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从1995~2003年,临床应用三种不同形式的第一掌背动脉筋膜皮瓣:(1)顺行切取示指背侧皮瓣;(2)扩大切取示指背侧皮瓣;(3)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皮瓣.用于修复虎口、拇指以及示指特别是其指腹的皮肤缺损.结果本组6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半年以上有35例,修复后拇指和示指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mm~12mm(平均8.1mm),外形满意,皮瓣质地佳,患者均恢复原工作.结论切取不同形式的第一掌背动脉筋膜皮瓣,特别是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皮瓣是安全可行的,扩大了此皮瓣临床应用的适应证.

  • 标签: 掌背动脉 筋膜皮瓣 临床应用 指损伤 修复
  • 简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已成为医疗市场竞争的主体。为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我院从90年代末就开始使用聘用护士,越来越多的聘用护士进入护理队伍。我院制定《医院聘用护士管理规定》对聘用护士进行规范化管理,采取建立制度,择优录取,重视继续教育等方法。使她们在临床上起到积极作用,全院护理质量稳步提高,使整个护理队伍年轻化。

  • 标签: 聘用护士 培训 继续教育 综合素质 管理 护理
  • 简介:院前急救工作通过职业素质的加强与培训,使各种急慢性病,都能得到及时确诊和有效处理。大部分病人的病情可以迅速得到控制、好转,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组成部分。尽管是短暂的、应急的,如果没有正确、快速的急救措施,危重病人难以起死回生。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把有效的初步急救措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伤病员身边,从而维持他们的生命。下面是笔者在出车过程中的对护士素质的总结报告。

  • 标签: 院前急救护士 素质培养 院前急救工作 急救措施 危重病人 职业素质
  • 简介:目的采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小肠上皮类器官单位(IOUs),并进行形态及功能鉴定,建立稳定的分离培养技术。方法采用机械法剪碎小肠组织,中性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分离组织碎片,差速沉淀法获得IOUs,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IOUs形态,组织学、免疫组化证实其增殖特性及上皮刷状缘完整性,原代二维培养观察IOUs体外增殖及细胞群体组成。结果分离的IOUs大部分形态完整,PAS染色显示连续的刷状缘,并可见杯状细胞,PCNA染色阳性并呈梯度改变,IOUs体外培养可见构成小肠的各胚层细胞。结论采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得到形态完整、增殖活跃的IOUs,有望为组织工程小肠构建提供种子细胞。

  • 标签: 组织工程 小肠 上皮类器官单位 体外培养
  • 简介:目的温对猴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方法抽取4只成年猴髂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BMSCs,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细胞进行HE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结果成年雄性恒河猴BMSCs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原代细胞10-13d汇成单层,传代后4~7d长满瓶底。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见BMSCs为单核细胞,细胞呈梭形、多角形,传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结论猴BMSc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可作为灵长类动物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评价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检测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变色液体培养基接种痰标本培养,并与改良酸性罗-琼氏(Lowenstein-Jensen,L-J)培养基平行比较.结果911例痰标本的涂阳检测率为29.1%,变色液体培养阳性率为43.4%,略高于改良罗-琼氏(L-J)培养阳性率40.1%,变色液体培养基和改良罗-琼培养涂阳平均检出时间分别为6和18d,涂阴平均检出时间分别为15和28d,污染率分别为2.7%和2.1%.结论变色液体培养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简便、可靠和实用性好的特点.

  • 标签: 快速培养 结核分枝杆菌 变色液体培养基
  • 简介: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来神经科学及胚胎发育学的热点问题。人们通常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组织是不可再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将只能由神经胶质爬行替代,遗留难以弥补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而神经千细胞特别是在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的神经千细胞对以上观点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深入,必将为神经系统损伤性、退行性疾病的彻底治愈,甚至神经移植治疗带来一次革命性突破。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细胞体外培养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系统功能缺损 成年哺乳动物 神经千细胞
  • 简介:回顾临床医学细菌感染病原学纯培养检查技术的发明、实践使用过程,对比了生物病因学与生态病因学的内涵及其在临床医学使用中的差异,依类→科→属→种的分类递次原则,设计了实用的盲法培养临床细茼感染病原菌类群相技术,比较符合金标准的原则要求,也符合WHO倡导的实验微量化、简易、快速、正确、实用、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易于质量控制、便于基层推广的原则。探讨分析了国内2例细菌感染病,用不同培养技术方法自然、纵深、盲法诊断,依原菌类群相体外药敏试验最佳信息证据,准确、按时治愈了疾病,符合现代医学细菌学要求的确定病原、指导用药、判断是否治愈的标准,是现代临床实用医学细菌学发展的新趋势。

  • 标签: 细菌培养 盲法培养 金标准 病原学
  • 简介: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人角朊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正常人角朊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bFGF,经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进一步利用融合角朊细胞划痕实验测量细胞迁移速率。结果bFGF作用后人角朊细胞增殖率明显提高,伴随细胞迁移加速。bFGF产生最大效应的浓度为>50IU/ml;50IU/ml的bFGF作用9天后,可使角朊细胞量较对照组增加(129.37±7.78)%(P<0.01);作用24h后,即显示出明显的刺激融合角朊细胞划痕伤口边缘的细胞迁移效应,使划痕区域获得(75.19±1.09)%的重新细胞化,此时对照组仅为(31.12±1.12)%(P<0.01)。结论bFGF可有效地促进入角朊细胞的增殖迁移,该效应显示bFGF对皮肤外伤后的再上皮化过程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BFGF 角朊细胞 增殖 迁移 生物效应
  • 简介:本文报告应用体外培养异体表皮细胞片移植于Ⅲ度烧伤创面的方法。临床应6用例,4例获得成功,2例因感染而失败。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更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表皮 细胞 移值
  • 简介:用pH值敏感荧光探针Snaflcalcein-AM标记体外培养48小时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570型粘附式细胞仪观察巨噬细胞在对刀豆素A进行受体介导内吞过程中细胞内pH值的变化,结果显示,开始内吞后细胞内pH值即降低,内吞进行到第5分钟细胞内pH值降到最低,在此后的6分钟内均维持于这一较低水平。本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适用范围广,可无损伤观察活细胞或细胞器pH值的变化。

  • 标签: 粘附式细胞仪 测定 培养 巨噬细胞 PH值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分析其部分表型特点,为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进行培养,传代扩增,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是否表达具有干细胞特性的标记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检测初步鉴定.结果分离后的MSCs出现增殖性生长,免疫组化显示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44,CD90阳性,CD45阴性.结论在体外可培养出较大丰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且此方法简单易行.

  • 标签: 大鼠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共培养体系诱导小鼠ES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GFP标记的小鼠ES细胞初步分化为EB后,将EB消化为单个细胞,同猪关节软骨细胞按一定比例(1:3)混合后接种于PGA材料,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皮下3周取材。对照组为EB细胞接种组及软骨细胞接种组。取材后行连续冰冻切片,切片分别做荧光拍照,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结果组织学结果显示,EB细胞接种组形成畸胎瘤;软骨细胞对照组形成软骨组织;实验组形成软骨组织和畸胎瘤的混合体。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和荧光照片对照结果显示,部分软骨组织GFP阳性,由小鼠ES细胞分化而来。结论软骨其培养体系可以诱导小鼠ES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但得到的软骨组织不纯,混有畸胎瘤组织。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软骨细胞 细胞分化 共培养 诱导
  • 简介: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是军队高等级医院振兴事业、提高水平、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为适应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新世纪始,我院加强了对"临床应用型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提高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从招生计划、录取比例、课程设置、论文选题和临床实践等方面入手.本文从"按照医院需求,制定招生计划"立足实际应用,增加录取比例;合理设置课程,提高培养质量;强调论文选题,确保研究方向;重视临床实践,加强技能训练"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应用型研究生 联合培养 教育
  • 简介:种予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是组织工程的三大要素,而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如形成骨、软骨、肌组织、皮肤等,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种了细胞。目前,国内外已分离培养出人,小鼠,大鼠,兔等的骨髓MSCs。并诱导分化出多种组织”,但由于它在骨髓内含量极少,只占0.01%-0.001%,而组织工程需要短期内有大量的种子细胞再生组织,故需进行体外培养、分化和扩增日。本实验对骨髓MSCs的两种分离方法进行比较,以期获得更好的方法。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MSCS 羟乙基淀粉 多向分化潜能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组织工程皮肤的生物学活性。 方法 将表皮细胞和(或)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脱细胞真皮表面,经培养后形成各种皮肤替代物,分别于接种后3、7d时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转化型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含量。 结果 各皮肤替代物上清中均可检测到一定量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培养7d与3d时相比,除TGFβ1外,其余各指标的含量均明显上升(P<0.01)。含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皮肤替代物与单纯含成纤维细胞的皮肤替代物相比,培养上清中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P<0.01)。 结论 体外培养的皮肤替代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种植表皮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表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活性肽 脱细胞真皮基质
  • 简介:目的软骨微环境对软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软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培养猪软骨细胞与人成纤维细胞,将两种细胞按3:7(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比例混匀,以5.0×107/ml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支架(PGA,直径9mm,高2mm)作为共培养组,相同终浓度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于相同支架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每组各接种3例标本,每例接种细胞悬液200μl。全部标本均体外培养12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等检测对构建软骨进行评价。结果各组细胞均与材料支架粘附良好。体外培养12周后,阳性对照组(软骨细胞组)及共培养组均形成成熟的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显示有成熟的软骨陷窝样结构及Ⅱ型胶原表达。软骨细胞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能基本保持复合物初始的大小和形状,形成的软骨在组织学上也教为均匀一致。共培养组在培养过程中稍有缩小,在复合物的周边区域形成了均质的软骨样组织,但在近中心区域存在一定量的纤维性组织。阴性对照组(单纯成纤维细胞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皱缩变形,未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软骨微环境在体外软骨分化及软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软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体外共培养能形成软骨样组织。

  • 标签: 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成纤维细胞 共培养
  • 简介:目的观察胰岛素对体外培养兔骨骼肌肌管蛋白降解的调节作用。方法无菌分离幼兔下肢骨骼肌肌肉,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成肌细胞,待其融合形成肌管,采用L-[3,5-^3H].酪氨酸标记肌管内蛋白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培养)、胰岛素组(用含100nmoL/L胰岛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培养)、地塞米松组(用含100n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培养)和胰岛素+地塞米松组(用含100nmol/L胰岛素+100n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培养),每组含24孔肌管。培养24h后,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培养液和肌管内L-[3,5-^3H].酪氨酸的含量,计算肌管内蛋白的降解率。RNA印迹法测定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mRNA的表达水平,以其与内参照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灰度值之比表示。结果肌管内蛋白的降解比:地塞米松组为0.5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0.38±0.04,P〈0.01);胰岛素组为0.35±0.0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地塞米松组为0.41±0.03,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泛素2.4kb条带为0.82±0.15、1.2kb条带为0.60±0.10,C2亚基为0.75±0.16)比较,地塞米松组(泛素2.4kb条带为2.15±0.23、1.2kb条带为1.50±0.14,C2亚基为1.50±0.13)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地塞米松组(泛素2.4kb条带为1.25±0.17、1.2kb条带为0.85±0.09,C2亚基为0.90±0.15)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胰岛素组(泛素2.4kb条带为0.85±0.07、1.2kb条带为0.65±0.12,C2亚基为0.76±0.09)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胰岛素对兔骨骼肌肌管内�

  • 标签: 肌纤维 骨骼 胰岛素 地塞米松 泛素 蛋白质类
  • 简介: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应用性学科,检验医学人才培养也应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以利于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培养.根据国内高等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检验医学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在重视"三基"的基础上,开设与临床密切相关以及检验医学新进展方面的系列专题讲座,合理运用教学法,配合丰富生动的教学手段,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检验医学专业办学模式中探索出一条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 标签: 检验医学 选修课 人才培养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