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各行各业在此基础上也做出了较大的策略调整,为全面构建信息化时代增砖添瓦。其中医院在全面信息化建设方面尤为突出,在大数据及大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较为显著。基于大数据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师医疗水平,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大数据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依然存在些许不足。本文就大数据及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力求查缺补漏,使医院在大数据及大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更进一步。

  • 标签: 大数据 大数据处理技术 医院信息化建设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医院信息工程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和进步。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探讨了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院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辅助决策、病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疗质量等方面的潜在优势。展望了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医院信息工程中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应用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展望。

  • 标签: 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 人工智能技术 医院信息工程 医学影像诊断 医疗服务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鼻窦镜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的首选方法,以其手术视野好、手术精细程度高、手术彻底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往手术大多数采用局部麻醉,我院自开展此手术以来,根据病情及手术情况选择实施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或辅以控制性降压的麻醉方法。现总结187例报告如下: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全身麻醉
  • 简介:腹主动脉瘤腔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和适应证广等优点[1,2]。但EVAR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据EUROSTAR的大宗病例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6%~27%,约有10%~30%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需要再次施行某种治疗。漏是EVA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大约有25%患者发生漏[3]。White等[4]于1997年最早

  • 标签: 内漏 ENDOVASCULAR 传统开放手术 腹主动脉瘤 术后并发症 ANEURYS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感染的常见原因与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196例行开颅术患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脑室体外引流术、后颅窝手术、手术次数、术后白蛋白、术后脑脊液漏、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后应用激素、引流管留置、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危险因素,并分析原因,提出处理对策。结果本组196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有20例发生颅感染,感染率为10.20%(20/196);脑室体外引流术、后颅窝手术、术后脑脊液漏、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留置引流管、手术时间>4、年龄≥60岁为开颅术后患者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使用抗菌药物为开颅术后颅感染保护因素,脑室体外引流术、后颅窝手术、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手术时间为开颅术后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术后颅感染原因较多,临床应加强干预,以降低术后颅感染几率。

  • 标签: 开颅术 颅内感染 原因 对策
  • 简介:股腘动脉闭塞是常见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自1964年首例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股腘动脉硬化狭窄性疾病至今,股腘动脉的腔治疗获得极大的发展[1]。欧洲及北美指南提出腔治疗也可适用对某些复杂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Inter-

  • 标签: 腔内治疗 腘动脉 再狭窄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植入 通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原因和外科处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行腰椎椎弓根固定、腰椎融合术治疗各类腰椎疾病1774例,其中19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男9例,女10例。年龄12—71岁,平均54.7岁。外伤7例,腰椎管狭窄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滑脱3例。其中7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术前贫血(血红蛋白〈9g/dl),3例合并四肢开放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并行扩创,持续灌注冲洗引流术,对于引流液涂片阴性或者细菌培养阴性者,给予保留固定。而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固定松动、存在引流液涂片阳性者,或者是迟发感染者则术中应去除固定。椎间内固定物,若非存在明显的松动,感染迹象,我们不建议去除,以防感染的扩散。术后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19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术后均获得治愈,腰痛症状明显好转,无1例发生神经症状的加重。再次术后6月复查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腰部无明显活动受限。随访期间无1例感染复发。结论:腰椎融合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应早发现、早处理。重视术前合并病的处理,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彻底清创,持续灌注引流术能够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为了彻底的清创,必要时可以牺牲脊柱的即刻稳定性。

  • 标签: 切口深部感染 腰椎 内固定 灌注冲洗引流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 2016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共 75例,术中形成血栓事件 8例,血栓发生率 10.6%。分析术中血栓事件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以及预后。应用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动脉瘤导致血栓形成和手术者操作技巧及手法、 LVIS支架打开情况、载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支架覆盖区域血管弯曲程度,支架末端所处血管弯曲情况,及动脉瘤本身条件等等有关,发生术中血栓事件,必须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对动脉瘤进行致密填塞同时避免血栓继续形成,并且溶解已经形成血栓。多数术中血栓形成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LVIS支架 支架内血栓 替罗非班 支架辅助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经鼻镜以翼管为标记颅底手术解剖数据中,利用双目视觉导航仪(MicronTracker)实时采集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将解剖的科学依据提供给经鼻镜颅底手术。鼻镜下以翼管为标记对中线颅底及旁中线颅底区域进行解剖,探讨经鼻入路。方法将双目视觉导航仪(MicronTracker)作为基础,对经鼻镜以翼管为标记颅底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进行成功地研制,选取干颅骨20具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具,女性12具,将干颅骨有关平面和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并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其一,经鼻镜以翼管为标记颅底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无论对于探针的方向角和俯仰角,还是针尖涉及的任意2点距离,都能够实时地读取;其二,对主要解剖标志测得的数据情况鼻底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78.7±5.9)o,女性为(82.1±4.6)o;法兰克福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77.8±4.8)o,女性为(80.7±4.6)o;蝶窦开口至同侧鼻棘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40.6±9.2)o,女性为(46.4±6.9)o,方向角,男性为(2.2±1.9)o,女性为(3.7±2.7)o,距离,男性为(56.3±3.2)毫米,女性为(53.5±3.1)毫米;破裂孔的前缘至同侧鼻棘的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61.4±7.7)o,女性为(65.7±7.2)o,方向角,男性为(7.1±2.7)o,女性为(7.2±1.9)o,距离,男性为(68.8±4.2)毫米,女性为(66.4±3.8)毫米。结果其一,根据双目视觉导航仪(MicronTracker),鼻镜以翼管为标记手术实时采集解剖数据系统,对于快速空间定位和记录解误时标志能够有效地实现;其二,正中矢状面和额骨平面以及颅底和鼻腔结空间的关系恒定,对于定位前颅底和鼻腔解剖标志空间,可以作为基准平面1。

  • 标签: 经鼻内镜 颅底 解剖学 视觉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 经鼻镜以翼管为标记 颅底手术解剖数据中,利用双目视觉导航仪 ( Micron Tracker ) 实时采集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将解剖的科学依据提供给 经鼻镜颅底手术。 鼻镜下以翼管为标记对中线颅底及旁中线颅底区域进行解剖,探讨经鼻入路 。 方法:将双目视觉导航仪 ( Micron Tracker ) 作为基础,对 经鼻镜以翼管为标记 颅底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进行成功地研制,选取干颅骨 20 具作为研究对象,男性 8 具,女性 12 具, 将干颅骨有关平面和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并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其一, 经鼻镜以翼管为标记 颅底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无论对于探针的方向角和俯仰角,还是针尖涉及的任意 2 点距离,都能够实时地读取;其二,对主要解剖标志测得的数据情况:鼻底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 78.7±5.9 ) o ,女性为( 82.1±4.6 ) o ;法兰克福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 77.8±4.8 ) o ,女性为( 80.7±4.6 ) o ;蝶窦开口至同侧鼻棘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 40.6±9.2 ) o ,女性为( 46.4±6.9 ) o , 方向角,男性为( 2.2±1.9 ) o ,女性为( 3.7±2.7 ) o ,距离,男性为( 56.3±3.2 )毫米,女性为( 53.5±3.1 )毫米;破裂孔的前缘至同侧鼻棘的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 61.4±7.7 ) o ,女性为( 65.7±7.2 ) o ,方向角,男性为( 7.1±2.7 ) o ,女性为( 7.2±1.9 ) o ,距离,男性为( 68.8±4.2 )毫米,女性为( 66.4±3.8 )毫米。结果:其一,根据双目视觉导航仪( Micron Tracker ),鼻镜 以翼管为标记 手术实时采集解剖数据系统,对于快速空间定位和记录解误时标志能够有效地实现;其二,正中矢状面和额骨平面以及颅底和鼻腔结空间的关系恒定,对于定位前颅底和鼻腔解剖标志空间,可以作为基准平面 [1]。

  • 标签: 经鼻内镜 颅底 解剖学 视觉导航
  • 简介:由国内著名消化镜专家金震东、李兆申、王贵齐、杨爱明等教授联合主编的《消化超声镜诊断技术》、《消化超声镜穿刺技术》和《消化超声镜治疗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消化超声镜诊断技术》收集了12个精彩操作演示和23个经典临床病例,介绍了小探头超声镜诊断技术及大探头超声镜诊断技术,是目前国内全面介绍消化超声镜诊断技术的光盘。《消化超声镜穿刺技术》课件中主要介绍了在超声镜引导下穿刺食管、纵隔、胃、十二指肠、胰腺等部位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消化超声镜治疗技术》课件详细演示了超声镜引导下肿瘤注射术、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媒体教学光盘 内镜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 诊断技术 穿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