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联用红光治疗传染湿疹样皮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71例入院手术治疗后出现的传染湿疹样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并对渗出较为明显者结合湿敷,当渗出不明显时停止湿敷采用氯碘羟喹乳膏外用;治疗组35例,患者在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用红光方法实施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瘙痒程度和皮损改变面积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5.56%),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治疗发现联用红光照射在止痒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同时安全非常的高,有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

  • 标签: 红光 传染性湿疹样皮 地氯雷他定片 氯碘羟喹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和探讨无偿献血者标本中传染指标的2次ELISA法检测结果不重合的情况,为试剂选择及献血者筛选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血站2013年1月~2015年11月9783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和抗-TP四项传染指标,对2次检测不合格标本中由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835例标本中,抗-HIV(1+2)和抗-HCV的不重合率最高,抗-TP的不重合率最低。结论试剂选择应进行筛选与组合,将不同试剂间不重合率的比对纳入试剂筛选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传染性指标 ELISA 不重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流动人口传染肺结核治疗管理干预措施,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间笔者所在单位治疗管理的300传染肺结核患者,根据综合干预时间分为干预前(对照组)(2015.6~2016.6)与干预后(分析组)(2016.7~2017.7)各150例,总结分析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提前告知率、代管率、到位率、治疗完成率等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涂阳、涂阴、初治、复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提前告知率、代管率、到位率、治疗完成率等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跨区域治疗管理措施应用于流动人口传染肺结核患者中效果确切,建议政府方面应支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力度,以此保障人群的健康。

  • 标签: 流动人口 传染性肺结核 治疗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14年-2016年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TRUS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等传染病的检测及阳性率统计,以便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传染病情况,为进一步规范预防、全面落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母婴传播而造成的儿童感染为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抗-HIV1/2抗体、HBsAg及抗-HCV检测,同时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方法查滴度。结果2014年至2016年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15.26%、16.43%、15.69%;TRUST的阳性率分别为2.26%、3.38%、2.72%;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27%、0.26%、0.10%;抗-HIV1/2抗体的阳性率0.14%、0.15%、0.17%。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四项指标0.10%~16.43%的阳性率,2014年至2016年梅毒TRUSR孕产妇阳性率分别为0.26%、0.60%、0.38%;HBsAg孕产妇阳性率分别为0.79%、0.74%、0.67%。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及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输血相关传染病 临床检测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 - : 目的:探究 在传染肝病患者中应用 浅静脉留置针的 护理技术及其体会 。方法: 选取 40 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传染肝病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具体 其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结果: 4 0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 95 %。结论:  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传染病患者 的痛苦,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控制传染几率,有效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 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传染病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儿童与青少年高发的一种淋巴细胞反应增生急性传染疾病,该疾病虽为良性自限性疾病,但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保证患者生命的意义重大。因疾病导致的患儿临床表现不一,故实验室检查是疾病确诊的重要方法及依据。

  • 标签: 异型淋巴细胞 检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患者输血前,检测四项传染疾病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的1500例输血患者,通过ELISA法检测抗-HIV(艾滋病毒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TP(梅毒螺旋体抗体)、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情况。结果通过检测,抗-HIV阳性率0.40%(6/1500),抗-HCV阳性率0.60%(9/1500),抗-TP阳性率0.87%(13/1500),HBsAg阳性率5.67%(85/1500);全体患者中,男性患者的阳性率(10.46%,76/73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4.71%,36/764),差异显著(P=0.032,x2=1.514);6例抗-HIV阳性患者中其他三项指标为阴性的有2例,构成比为33.33%,其他三项指标有一项为阳性的有4例,构成比为66.67%,其中合并TP感染者有2例,构成比为33.33%,与其他合并感染相比,差异显著(P=0.031,x2=1.421)。结论在患者输血前检测四项传染疾病指标,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有助于医护人员有效的了解患者的情况,使得患者可以及时、尽早的就医,于患者的健康有益。

  • 标签: 传染性疾病指标 输血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EB病毒(EBV)和支原体(MP)双重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2例由EBV和MP双重感染导致IM的临床表现,将其与单独EBV感染导致的IM进行比较。结果2组间临床表现比较:双重感染组的高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BV感染组,双重感染组的肺炎发生率和咽峡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B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双重感染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B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和MP双重感染IM临床症状较重,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如血小板减少症、肺炎和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支原体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2例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更昔洛韦治疗的11例患儿为实验组,而予以利巴韦林治疗的11例患儿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时间明显较短,2组各项比较差异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在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EB病毒感染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的结核感染发病风险,探讨其预防治疗对策。方法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选取104名传染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预防治疗和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各52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结核感染发病率。结果与涂阴者相比,涂阳者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71.60%>48.48%)相对更高(P<0.05),强阳性率和阴性率对照相仿(P>0.05)。预防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36.54%<55.77%)、强阳性率(11.54%<21.15%)相对更低(P<0.05),两组受检者1~3年内的结核感染发病率逐渐增加,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染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治疗对于预防结核感染发病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传染性肺结核 家庭 密切接触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常见出疹传染病的临床诊治进行了探究。方法 选取了我院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5月期间住院的出疹传染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的研究内容,共有患儿八十六例,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的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的患儿当中,有四十八例患儿为病毒性感染,占比是 55.81%,有三十五例患儿为过敏性疾病,占比为 40.70%,其他患儿为三例,占比四 3.49%,一至三个月后对其进行了随访,给患儿及时的实施了对症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恢复。结论 出疹传染病的临床症状比较多样化,而且不是很典型,应该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方面尤其的重视,然后给予患儿进行对症治疗,更利于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诊治 探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性病传染患者的风险护理措施 。方法:采用心理护理的健康教育措施。 结果: 针对艾滋病多种传播途径的高危行为进行相应的有效的风险 护理是减少性病传染 的重要途径。 结论: 患者能够自觉改变危险行为 , 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效 减少性感染机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性病传染 患者 风险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传染病的控制原则及措施。与非感染病和非传染感染病的预防不同,传染病的预防强调公共卫生。公共卫生(publichealth)是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身心健康和体能的科学和艺术;公共卫生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是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个人不利健康的危险行为及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健康促进在强调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自然、社会与健康之间复杂的依赖关系。

  • 标签: 传染病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输液系统在降低感染病科护士在血源传染病中因针刺伤而发生职业暴露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为2016年06月-2016年12月感染病科护士使用传统输液系统,因针刺伤而导致的职业暴露。观察组为2017年01月-2017年06月均使用正压无针输液系统。通过统计两组针刺伤发生率,来比较正压无针输液系统与传统输液系统在感染病科护士职业暴露中的差别。结果护士对观察组在进行静脉穿刺、封管、处理废物时针刺伤发生率和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正压无针输液系统避免了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增加了职业安全,降低了感染科护士在血源传染病中职业暴露的风险。

  • 标签: 正压无针输液系统 血源性传染病 针刺伤 职业暴露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染病也具有了新的特点和传播方式,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尽管医学的不断进步对人类健康威胁有很好的遏制作用,但是新时期的传染病流行和传播特点也使得传统的防控策略和措施面临新的挑战和威胁,其任务艰巨而复杂,需要结合新的预防措施和控制工作。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色彩管理是运用工作者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和特有的联想力,将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化成不同色彩,区分不同的程度,以直觉与目视的方法,以呈现问题的本质和问题改善的情况。由此,我们针对色彩效应的独特作用进行特定的色彩设计,在多方面、多角度和细微处运用各种方式和形式将其应用在我们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中。

  • 标签: 色彩管理 供应室 现代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