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联用红光治疗传染湿疹样皮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71例入院手术治疗后出现的传染湿疹样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并对渗出较为明显者结合湿敷,当渗出不明显时停止湿敷采用氯碘羟喹乳膏外用;治疗组35例,患者在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用红光方法实施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瘙痒程度和皮损改变面积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5.56%),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治疗发现联用红光照射在止痒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同时安全非常的高,有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

  • 标签: 红光 传染性湿疹样皮 地氯雷他定片 氯碘羟喹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轻重不一,可损害多个器官和系统,极易造成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65例IM患儿,现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分析 巨噬细胞系统 儿童 EB病毒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Ⅳ)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5例确诊的IM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为早期的常见临床表现,可出现多个脏器的损伤,以肝脏损伤多见。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及EB病毒IgM阳性可提高早期诊断。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分析 儿童
  • 简介:       摘要:目的 回顾140例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并发症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认知该疾病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8年6月~2022年6月140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8例患儿均伴有发热;有11.4%的肝肿大患儿,20%患儿有脾肿大,62%的患儿有咽峡炎、扁桃体有白色分泌物患儿;86%的患儿淋巴结肿大;伴有皮疹12.3%。予以抗病毒治疗和激素治疗,无一例出现嗜血综合征的并发症。结论 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在临床上表现多样,应对其临床特点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及时的筛查和早诊断,以及进行针对治疗,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临床诊断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更昔洛韦与干扰素治疗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70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为观察组(更昔洛韦治疗)和对照组(干扰素治疗),各35例。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降钙素原(PCT)]、心肌损害标记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以传染重症患者为例,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此次纳入研究的96例传染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8例在护理过程中给予风险管理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17%,与对照组的25.00%比较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83%,与对照组的66.67%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 传染重症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传染性重症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和探讨无偿献血者标本中传染指标的2次ELISA法检测结果不重合的情况,为试剂选择及献血者筛选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血站2013年1月~2015年11月9783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和抗-TP四项传染指标,对2次检测不合格标本中由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835例标本中,抗-HIV(1+2)和抗-HCV的不重合率最高,抗-TP的不重合率最低。结论试剂选择应进行筛选与组合,将不同试剂间不重合率的比对纳入试剂筛选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传染性指标 ELISA 不重合性
  • 简介:由于孕期激素的改变,孕妇免疫力变弱,容易被病原体侵袭而生病,不只危及母体健康,更令人担心的是会影响到胎儿的生理发展。本文对孕期能影响胎儿的部分传染疾病进行了研究与阐述,方便读者认识与防护。

  • 标签: 孕期 传染性疾病 认识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以期减少对该病的误诊和漏诊。方法选择本院自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针对患儿临床表现及检查室检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女比例为2.11,3-6岁患儿有24例,占总例数60%。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其中发热患儿有36例,咽峡炎患儿32例,淋巴结肿大患儿29例,眼睑浮肿患儿26例,脾脏肿大患儿21例,肝脏肿大患儿14例。患儿入院第二周异型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均有明显升高。结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不能单纯以单一临床表现或检测结果对疾病定性,应结合多方面检测尽早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现 EB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与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EBV感染IM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83例。按年龄分为小于1岁组、1~3岁组、3~7岁组和7~14岁组。比较4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83例患儿中男57例,女26例。发热、颈淋巴大和扁桃体炎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阳性率分别是83.33%、41.18%和80.00%。肝大、脾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8.63%和21.57%。4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肺炎、肝损害、心肌损害、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3~7岁组发生肝损害的概率高于其他几组。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EBV感染IM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存在差异。学龄前儿童肝脾大的发生率较高,WBC计数较高;3~7岁儿童肝酶升高的程度更重,肝损害的发生率更高。

  • 标签: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