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传染相关检查结果。方法对我院2854名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者分别为9.1%和3.4%、Anti-TP阳性者为0.28%,HIV(1+2型)抗体阳性者0.07%。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传染指标的检测,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输血 传染病指标 受血者
  • 简介:四例2岁半到12岁的女孩,均以泌尿道感染症状来院就医,经外阴部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大量淋菌。给予青霉素240万u分四部肌注,加服丙磺舒1.5g,1次/日,3~7天为一疗程,经治疗后镜检转阴,症状缓解。淋病是通过性交传播,多见于青壮年,儿童少见。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性病再度在我国蔓延,儿童发病率也有所增高,甚至危及到幼女,这可能是由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污染了被褥、衣服、毛巾、便盆、浴盆及游

  • 标签: 分泌物涂片 泌尿道感染 阴道分泌物 儿童发病率 丙磺舒 淋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血液传染指标的阳性率,探计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结果该院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阳性率为17.8%,其中HBsAg阳性率为7.1%,抗-HCV阳性率1.2%,梅毒抗体阳性率9.5%。结论对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进行传染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加强操作隔离防护,同时可以减少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举证倒置留下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输血 血液传染性疾病 医院感染 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输血之前检测“传染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以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20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在输血治疗之前采用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回顾性分析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传染性指标检出率为11.00%,以男女进行分组其中男性患者的HBsAg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输血前“传染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显著,能够更好的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减输血治疗之前采用“传染性指标”检测具备较高的检测价值,可以有效降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前 “传染病指标”检测 临床意义与价值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输血患者在输血传染的感染情况,避免医源性感染,医疗纠纷的发生及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我院准备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抽取其血样,检测血样的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1/2等四项指标,对比男女四项感染率、两年四项传染性疾病的首次发现率和增长率。结果男性输血患者输血前检测的传染性指标阳性率(12.56%)对比女性(9.72%),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四项传染性疾病首次发现率对比,2012年的乙肝首次发现率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三项的首次发现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相关传染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输血前,传染病,肝炎表面抗原 梅毒螺旋体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传染的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传染防治法》,杜绝传染漏报率的发生。方法统计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每天的传染漏报例数,按照PDCA环的方式,及时告知持续整改。结果经过有效的监管及持续改进,并根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我院传染漏报率为0。结论我院经PDCA环模式及LIS系统对传染管理是成功的,杜绝漏报、迟报现象,有效降低了传染漏报率发生。

  • 标签: 传染病 漏报率 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