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传染性肝病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老年性传染性肝病患者的护理

李丹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加强护理人员对老年传染性肝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保障老年传染性肝病患者的康复。方法对2012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传染内科老年住院肝病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归类、总结,研究老年传染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护理和预防。结果老年传染性肝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护,减轻病痛,促进康复。结论加强老年性传染性肝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医院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老年;传染;肝病;护理

老年性传染性肝病在老年传染性疾病普中占有较大比例。老年性传染性肝病患者年龄偏大,以60~80岁居多。为了提高老年性传染性肝病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和病情恶化,保障老年传染性肝病患者的顺利康复。对2012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传染内科老年住院肝病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归类、总结,研究老年传染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护理和预防。

1老年性患者传染性肝病患者的自身特点

1.1病理生理性因素

老年人的肝脏本身发生退行性改变,系统功能减退,代偿能力降低,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行性改变,排泄及吸收能力均下降,易造成药物蓄积过量或不足,其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再加上药物种类多,不能准确按时按量地服药,易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各器官功能减退,常有反应迟钝、行走不稳、视力模糊、安全意识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往往是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

1.2心理性因素

老年性患者传染性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对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灭活功能降低,加上自身因素比如空巢现象、离退休、丧偶、家庭纠纷、经济窘迫使得老年人缺少社会支持,孤独感增加,加上久治不愈带来的病痛折磨,会让患者感到悲观、绝望、急躁、易怒,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

2老年性传染性肝病的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觉疲劳为度。病人黄疸如有皮肤瘙痒,给剪短指甲,勤换内衣,穿布制纯棉宽松内衣,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2次,不用肥皂和化妆品,瘙痒重者可局部涂擦止痒剂。体液过多给高蛋白低盐饮食,记24h尿量,按医嘱给利尿剂,大量腹水影响呼吸时给半卧位吸氧,放腹水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有出血倾向时嘱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碰撞和损伤,鼻出血时用0.1%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或局部冷敷,穿刺、注射后延长局部压迫时间。

2.2病情观察观察病人乏力是否减轻,皮肤巩膜黄染的消退情况及尿便颜色的变化。体液过多者,注意观察腹水的消长情况,水肿的消退情况。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注意病人意识和神志变化,如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定向力障碍及扑翼样震颤、血氨升高等。

2.3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在用药前应向病人交代这类药物的疗效、疗程、副作用、停药标准和停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2.3.1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①类流感综合征:通常在注射后2~4h发生,低热至高热不等,可伴有头痛,肌肉、关节、骨骼酸痛,疲倦无力等,反应随治疗次数增加而逐渐减轻。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等对症处理。②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或血小板<40×109/L时,应停药。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③神经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症状应停药。④食欲减退、失眠、ALT增高、黄疸、轻度皮疹、脱发等,根据情况可不停药,待治疗停止后,症状可逐渐好转,肝功能恢复。⑤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等,亦应停药。

2.3.2核苷(酸)类似物①拉米夫定:每天必须按时、按量服用,不得擅自减量或停药。少数病例有头痛、全身不适,疲乏,胃痛及腹泻,个别可能出现过敏反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病人可发生耐药和病毒变异,须停药或更换药物。②阿德福韦酯: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的肾毒性,表现为血清肌酐的升高和血磷的下降,对应用者应定期监测。

2.4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毒性肝炎疾病有关知识,如本病的病因、诱因及自我护理常规等。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障充足睡眠,如肝功正常,病情稳定,可根据个人的体力及工作性质,从事半日或全日工作。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复查。急性期病人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食欲好转后,给高维生素、优质蛋白、适量脂肪饮食。体液过多者给高蛋白低盐饮食。血氨升高时,给低蛋白或禁蛋白饮食。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尽量不用或少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害。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病人一定要按时、按量应用,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血清学指标。停药后应随访观察1年。重症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性格改变、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睡眠障碍、昏睡等肝性脑病症状,给予及时处理。

2.5预防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人应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为发病后21天。乙、丙、丁型肝炎应按血液、体液传染病隔离,避免不必要或不恰当的输血、血制品,严格筛查献血员,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医疗器械及用具须严格消毒灭菌,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甲型肝炎流行期间,对易感者可接种甲肝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预防乙肝最关键的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HBIG也适用暴露于HBV的易感者。

参考文献:

[1]于秋兰,王风香,姜租田.老年人传染病739例分析[R].临床荟萃,1994,9(11):501-502.

[2]覃贵贤.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5):80-81.

[3]刘辉,李玉霞,安俊丽.病毒性肝炎并发症的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5):36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