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在麻醉复苏室全麻病患复苏期采取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全麻病患,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比可见,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5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0例),两组对比存在明显性差异。结论 通过结果可见,优质护理对麻醉复苏室全麻病患在复苏期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麻醉复苏 优质护理 复苏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麻醉复苏室2020年5月-2020年12 月收治的 6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纽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总结分析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防范对策。比较两组患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及护士对护理知识与护理技术掌握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术评分较高(P<0.05)。结论:麻醉复苏室针对安全隐患可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术评分。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 77 例麻醉复苏期间待行血气分析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39 )、对照组( n=38 ),分别予以疼痛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其对疼痛影响。 结果: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疼痛程度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 P< 0.05) 。 结论:对麻醉复苏期间行血气分析患者,予以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穿刺疼痛感,提升患者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麻醉复苏期 血气分析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了解在麻醉复苏室中与护理相关的隐患事件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麻醉复苏室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在临床阶段中详细接收与记录两组患者于麻醉复苏室内的护理流程、具体措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应对策略,在分析阶段中结合所有临床数据分析患者麻醉复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成因、影响因素、预防措施。结果:麻醉复苏室内不良事件有舌后坠、呼吸抑制、设备故障、意外拔管(脱管)、尿潴留、苏醒延迟以及缺氧,共发生11件,发生率8.59%;影响麻醉复苏室内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相关因素按照影响程度顺序排列分别为设备问题(OR值5.351)、专业能力(知识储备)不足(OR值4.577)、交接执行不到位(OR值4.226)、气管插管与拔管护理不当(OR值3.957)、设备放置不合理(OR值2.506)、复苏室空间狭小(OR值1.167)。结论:麻醉复苏室内护理相关的主要隐患有设备问题、专业能力(知识储备)不足、交接执行不到位、气管插管与拔管护理不当、设备放置不合理、复苏室空间狭小。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护理隐患 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患者经麻醉复苏与综合保温联合护理对其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86例,采取1:1随机比例分为对照组43例与试验组43例,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采取麻醉复苏与综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压、躁动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舒张压、收缩压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9.30%、30.23%,试验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7.67%、74.42%,试验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身麻醉患者经麻醉复苏与综合保温护理可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改善血压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苏醒期躁动 全身麻醉 综合保温 麻醉复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 。 方法: 将我院选取的数名骨科全麻术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以 201 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12 例为研究对象。后将所有患者分组为 A 组和 B 组,两组人员的数量均为 56 例, 分别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常规护理理念对其进行护理 研究 。 结果: 经过研究后显示,在不良反应问题改善效果的对比方面,相较于 B 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07% , A 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57% 相对更低,二者之间的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帮助处于骨科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的患者在恢复期间减少受到不良反应问题的影响,促使其恢复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护理人员需要坚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其实施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骨科 麻醉复苏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危重症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危重患者麻醉复苏期临床护理质量改进。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危重症患者100例,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危重症患者,对照组采用普通临床护理,而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危重症患者,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进行评分对比,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经过本次实验评测,对比组50例患者心率为10.91±3.87,而观察组患50例者为11.21±3.90,呼吸频率对比组为10.88±3.55,观察组呼吸频率为11.34±3.71,对比组血压为10.65±3.46,而观察组血压为11.52±3.83。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后的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明显优于对比组。结论:该模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麻醉复苏期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舒适护理提升麻醉复苏窒恢复期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100例麻醉复苏室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的办法,记录患者呼吸道阻塞、压疮、坠床或意外跌倒以及护患纠纷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研究结果。结果:由此可见对照组的临床舒适度为9.61±3.01,而观察组为10.79±3.43,对照组的呼吸顺畅度为9.23±3.11,而观察组的呼吸顺畅度为10.03±3.68,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9.57±3.31,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70±3.55。结论:可以看出观察组在临床舒适度,呼吸顺畅度和护理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使患者各项指标呈平稳指数,有效的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出现。可在全国各大医院科室进行临床试验。

  • 标签: 舒适护理 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 安全性 舒适度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定义及抢救意义心脏的有效收缩停止,引起全身组织缺血、缺氧,继之呼吸停止及意识丧失。心肺复苏(CPR)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脑的复苏,因此,CPR不如CPCR更为确切。

  • 标签: 心肺脑复苏 组织缺血 缺氧 病因 紧急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极易引起心泵功能、心血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出现代谢障碍,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当前,心脏骤停患者在抢救时,心肺复苏为有效措施,由医护人员采用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等措施,促使患者生命状态恢复。心脏骤停患者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其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心肺复苏质量影响因素,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心肺复苏 质量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10月期间 某 中心接诊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心肺复苏情况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为现场没有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治疗组均为现场有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对比各组复苏总有效率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入院时血压、乳酸浓度,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组复苏总有效率 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 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148, P<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救治分秒必争,应向民众普及心肺复苏技术,为后续抢救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心脏骤停 复苏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志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 创建时间:2021-08-12
  • 出处:《航空军医》 2021年第6期
  • 机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手术大或者小,麻醉都会存在一些风险,因为麻醉并不是只让患者入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呼吸、心跳以及血压和肌肉反应等一些方面,再加上每一个患者对于麻醉药物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有少数的患者会因为自身体质比较特殊,还有可能出现对于麻醉药物过敏的以及恶性高热等一些难以预料的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除了麻醉医生在手术之前、手术中以及手术之后把关之外,患者自己在手术之前也需要针对麻醉的相关知识以及风险进行一定了解,配合医生展开手术之前的评估,和医生一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麻醉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