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骨折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创伤应激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50例,实验组有患者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创伤应激障碍症状量表(PCL-C)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实验组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症状量表(PCL-C)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提升骨折创伤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缓解患者 不良情绪,促进身体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知信行护理干预对烧伤科住院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烧伤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知信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APS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护理前CAPS评分为60.61±4.40,护理CAPS评分为40.05±1.76,护理前SAS评分为60.06±3.19,护理SAS评分为37.76±1.65,护理前SDS评分为62.23±3.41,护理SDS评分为38.80±1.70。实验组患者护理CAP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知信行护理干预在烧伤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实现患者创伤应急障碍的有效控制,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知信行护理干预 烧伤科住院患者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接治的脊柱创伤患者资料抽取58份进行分析,随机均分2组各29例,参照组为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研究组为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患者,总结不同方案的适用性。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及住院用时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几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减轻患者术中出血,促进其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创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康复训练+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对患者产生影响。方法:平均将2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通过SAS、SDS以及SSA量表对比了解两组情绪状态和吞咽功能。结果:实验组SAS、SDS、SSA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应用与脑卒中吞咽障碍中,对于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的症状,减轻患者因功能障碍产生的负面心理有显著效果,能够实现从根本上消除病因的效果,从而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 标签: 中医特色整体护理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康复训练+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对患者产生影响。方法:平均将2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通过SAS、SDS以及SSA量表对比了解两组情绪状态和吞咽功能。结果:实验组SAS、SDS、SSA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应用与脑卒中吞咽障碍中,对于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的症状,减轻患者因功能障碍产生的负面心理有显著效果,能够实现从根本上消除病因的效果,从而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 标签: 中医特色整体护理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随机选择100例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因创伤在我院进行抢救的严重创伤患者,根据入组的时间分为50名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和50名接受创伤急救护理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急救护理之后,两组抢救时间和抢救的成功率。结果:分析研究结果可知,无论是在抢救时间还是抢救成功率方面,实验组接受创伤急救护理,结果均较对照组的更理想。结论:对严重创伤的患者实行创伤急救护理有积极的意义,其可以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值得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创伤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有效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创面感染患者采取VSD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纳入的骨科创伤、创面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使用VSD治疗,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满意度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VSD 骨科创伤 创面感染 护理满意度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采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选取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护用时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救护用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采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选取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护用时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急诊急性严重性创伤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救护用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展开分析,患者入院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随随机抽选出80例,对其展开大量输血记录分析80例患者输血前、输血1d、3d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输血第一天,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有明显的变化,在输血3d凝血功能指标逐渐趋于正常范围:P<0.05。与输血前相比,输血1d血细胞计数下降,输血3d逐渐升高至正常水平,差异性比较: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而言,大量输血24h之内会导致其凝血指标发生改变,因此在对其进行大量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因为凝血功能障碍而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大量输血 严重创伤 凝血功能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脑梗塞是心脑血管常见疾病,吞咽障碍是其普遍的并发症.吞咽障碍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易发生吸进性肺炎、窒息、甚至受生命威胁,同时易造成病人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导致病人自身生存信心降低,影响病症治疗。文中对近些年有关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的初期康复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脑梗塞 吞咽障碍 恢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探究舒适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研究人员从我院中挑选了符合研究要求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共计62名,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将选取的62名研究对象分为基础组、实验组,两组研究对象人数相同,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在护理结束针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得知,实验组改善情况更佳;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得知,基础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结论:基于舒适护理开展的创伤骨科急诊护理模式,可以缓解患者的情绪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后期护理、康复意义重大。

  • 标签: 舒适护理 创伤骨科急诊患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创伤骨科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的效果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接收的创伤骨科患者84例,时间2017年7月至2021年8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内固定、外固定架治疗,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对比。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创伤骨科 外固定架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创伤评分系统是一种将创伤数字化表述的系统,具有客观、科学的特征,通过创伤评分系统对患者创伤予以评价,是保障其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此,本研究着重就当前创伤评分系统的相关研究予以综合评价,并介绍在急救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创伤评分系统 急救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状态的调节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急诊收治创伤病患70例观察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作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调查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21.48±3.18)、焦虑评分 (20.88±4.1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极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安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临床上推广采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诊创伤 心理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水平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科作为医院医疗水平以及护理水平最优秀的部分,因此在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急诊科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本文就急诊接受严重创伤患者时如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进行阐述,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严重创伤 急诊科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水平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科作为医院医疗水平以及护理水平最优秀的部分,因此在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急诊科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本文就急诊接受严重创伤患者时如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进行阐述,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严重创伤 急诊科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精准知悉微创技术的功用价值以及其是否具备为创伤骨科带来实际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自2021年4月开始,直至2022年4月结束,此次医学专项研究共持续一年。共有86例患者在这一年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创伤骨科。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分组会严格遵照随机等分的原则,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B组与Q组,每组43例骨科患者。本次专项研究正式开始,针对B组患者,会全程采用常规骨科手术方式作为主要研究治疗措施,而针对Q组患者,则会全程采取微创技术作为主要研究治疗措施。当研究完全结束,通过整合所有产生数据进行分析,以治疗效果、愈合速度等维度判定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阶段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结束,通过分析整理得出的全部数据可以看出,Q组无论是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还是在伤口愈合速度等指标方面,均大幅优于采用常规骨科手术的B组。结论:依照本次医学研究产生的结果进行推断,基本可以确定微创技术的实际效用,若能够将微创技术的功用价值充分发挥,创伤骨科的临床疗效可以得到客观的优化,故此可以证明微创技术具备改善创伤骨科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 创伤骨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抑郁障碍患者开展正念认知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心理弹性在正念认知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取本院50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正念认知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正念认知治疗的基础上引进心理弹性领标评估),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正念认知治疗中引进心理弹性量表评估,对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总分较基线呈下降趋势。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在进行正念认知治疗中引进心理弹性量表评估能对正念认知治疗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应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开展本次实验时,将125例眼科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确认患者符合眼科疾病诊断标准,同时其基本资料符合研究入组标准,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与此同时,为达成研究目的,将患者予以随机分组,125例患者最终被随机分配为两个小组,一组继续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则需实施护理干预,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结果:本次研究中统计了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收缩压、心率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收缩压、心率指标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综合评分,观察组为(3.44±0.26)分,对照组(6.58±0.63)分,观察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并缓解疼痛感觉。

  • 标签: 眼科手术 应激反应 护理干预 收缩压 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