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肝脏是转移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治疗与控制肝脏转移瘤的发生发展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70年代后期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肿瘤的效果已得到公认。近年国内主要报道了对原发肝癌的治疗经验。本文就肝转移瘤的动脉栓塞化疗进行探讨。

  • 标签: 肝转移瘤 动脉栓塞化疗 治疗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 通过运用自制的转移垫用于外科尤其是骨伤患者的转运,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避免或减少因转运不当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转移 骨科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早期观察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并了解应用护理措施后的效果。方法 调查选择对象主要为54名患者,均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并了解应用护理对策前后的效果。结果 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对策后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观察患者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具备减少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概率、维护患者生活质量、加速患者康复等诸多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 术后 血管危象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增强CT扫描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对其分别实施常规CT以及增强CT进行检查,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病灶情况。结果 常规CT检查肝转移者6名、骨转移者8名、腹膜转移者9名、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20名,共计检出43名,检出准确率为53.75%;增强CT检查肝转移者10名、骨转移者15名、腹膜转移者15名、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25名,共计检出65名,检出准确率为81.25%;可见增强CT明显高于常规CT,对比结果(p

  • 标签: 增强CT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微导管介入化疗治疗肺癌小脑转移瘤患者的短期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48例肺癌小脑转移瘤病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均对其采用微导管介入化疗方式进行治疗,每间隔4周进行一次治疗,连续进行两次介入化疗,分析近期疗效。结果 经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两次介入治疗,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数量为10例,病症部分缓解的患者数量为15例,病情稳定的患者数量为20例,病症发展的患者数量为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45/48)。结论 对肺癌小脑转移瘤患者应用微导管介入化疗方式进行干预,有利于优化疗效,提升预后质量。

  • 标签: 微导管介入化疗 肺癌小脑转移瘤 短期效果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是军队日常疗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在实际疗养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能够达到70%以上,疗养护理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与大部分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别,军队疗养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工作的整体观察能力运筹能力及沟通能力。因此,军队疗养护理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情绪劳动的重视和提升,随着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在各级管理及工作开展中的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 标签: 情绪劳动 军队医疗养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脊柱转移瘤病患的治疗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2月 ~2018年 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病患 90例,共 165个椎体,所有病患均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病患术前术后的 VAS评分及 ECOG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 90例病患的术后 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病患未见死亡病例,本组病患的 ECOG分级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中有 65个病患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在脊柱转移瘤病患的治疗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减少椎体前路开放或者是置换手术对病患造成的创伤,同时更加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Frankel分级 ECOG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回顾性分析形式,记录本院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骨转移瘤手术患者共计192例,以卡方形式予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病灶特点、病灶位置和复发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进展的快慢、是否进行术前放疗、术前敏感治疗、术后敏感治疗是原位复发的单因素(P

  • 标签: 骨转移瘤 原位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伴颈部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FDCS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治疗首选扁桃体切除术+术后化疗,术后1年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行右侧择区颈廓清和左侧颈部淋巴结探查+术后放化疗。通过总结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研究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随访9月,患者无瘤生存,咽喉无功能损失。结论:扁桃体滤泡状细胞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低度恶性偏惰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单纯病变及病变累及扁桃体切除术后有一定复发率。治疗首选除扁桃体及病变切除外,同时行患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择区清扫或探查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 标签: 扁桃体 肉瘤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唑莱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自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 120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疗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放疗 +唑来膦酸治疗模式,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疼痛症状缓解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继而判定放疗联合唑莱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联合唑莱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骨转移进程,缓解患者疼痛感受,副作用较轻,耐受性良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

  • 标签: 放疗 唑莱膦酸 恶性肿瘤 骨转移
  • 简介:摘要: 分析、研究人体髋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及其运动空间范围;对以3-SPS 型对称并联机构为核心的髋关节机构构型进行运动学建模,并描述机构的空间位姿,建立了机构位置逆/正方程、速度逆/正方程及雅克比矩阵;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对3-SPS 并联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以运动学分析为基础,分析机构各部分质心处的运动学参数,考虑并联机构的整体势能和动能,建立动力学方程。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并联机构 运动学 动力学 3-SP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转移瘤及原发性肺癌经CT能谱成像诊断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取60例临床诊断为肺部结节或肺部肿块的患者,时间为2019年12月11日-2022年1月16日,后经手术病理确诊肺转移瘤12例、原发性肺癌20例,以该结果为金标准,开展CT能谱成像与X线诊断,探析两种成像方式下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X线确诊肺转移瘤与原发性肺癌准确率显著低于CT能谱成像诊断结果,(P

  • 标签: 肺转移瘤 原发性肺癌 CT能谱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转移瘤及原发性肺癌经CT能谱成像诊断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取60例临床诊断为肺部结节或肺部肿块的患者,时间为2019年12月11日-2022年1月16日,后经手术病理确诊肺转移瘤12例、原发性肺癌20例,以该结果为金标准,开展CT能谱成像与X线诊断,探析两种成像方式下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X线确诊肺转移瘤与原发性肺癌准确率显著低于CT能谱成像诊断结果,(P

  • 标签: 肺转移瘤 原发性肺癌 CT能谱成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