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防保健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健康行为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62例在我院就诊农村患者,依据患者住院号末尾数字分组,奇数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偶数为观察组,行预防保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饮食情况和吸烟、饮酒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早餐习惯者93.75%,膳食荤素搭配者78.13%,素食为主者12.5%,吸烟者占40.63%,饮酒者占53.13%;对照组患者中有早餐习惯者81.25%,膳食荤素搭配者53.12%,素食为主者21.88%,吸烟者占59.38%,饮酒者占68.76%。结论 采取预防保健护理干预可帮助农村老年患者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习惯。

  • 标签: 预防保健护理干预 农村老年人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小儿电子鼻咽喉镜中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进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儿200例作为对象,按照检查时间分为对照组(n=100例)和观察组(n=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行为干预,经过干预后对患儿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鼻咽喉镜检查一次插管成功、耐受程度;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4.00%高于对照组70.00%,且观察组检查耐受优良率67.00%高于对照组43.00%(P

  • 标签: 心理行为干预 小儿电子鼻咽喉镜 一次插管成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方法对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影响。方法 选取周宁县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HPV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心理干预。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健康;比较两组HPV转阴率、HPV病毒载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干预 人乳头瘤病毒(HPV)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维度协同护理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均开展重症心力衰竭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同时开展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自我管理行为方面价值突出。

  • 标签: 心力衰竭 多维度协同护理 心理状态 自我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检查时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对患者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影响。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胃镜检查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健康信念模式护理+情志护理观察组,两组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对比。结果:观察组检查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焦虑、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结论:胃镜检查时联合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和情志护理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况。

  • 标签: 健康信念模式 情志护理 胃镜检查 遵医行为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改善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上,采用心理疏导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方法 银屑病患者86例我院收治于2019年11月2日~2020年10月30日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信封法分两组,认知V组(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联合W组(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持续护理2月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持续护理2月后联合W组各项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认知V组(t=8.413、12.254、33.122、49.676、10.241、11.119、9.636、19.897, =6.081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将认知行为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心理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妇科手术患者80,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妇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中增加心理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状况更好。结论: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心理具有良好影响。

  • 标签: 心理治疗 心理护理 妇科手术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心理情绪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急诊患者中选取144例,以奇偶顺序为依据均衡分为两组,每组72例,将急诊护理常规方法给予对照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心理干预,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经干预后,组间SAS、SDS评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 心理护理 心理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急诊监护室患者心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选取 2016年 5月 ~2018年 5月急诊监护室收治 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 43例和干预组 43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 结果 护理前,在 SAS和 SDS评分方面,干预组和常规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在 SAS和 SDS评分方面,干预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 93.12±3.26)分,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 82.54±4.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根据急诊监护室患者心理评估状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其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心理评估 急诊监护室 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产妇产后表现出心理障碍原因,并观察给予心理护理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72例产妇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给予护理干预)和研究组(采用常规方式+心理护理方式给予护理干预),各36例;就产妇产后表现出心理障碍原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结果。结果:就产妇产后表现出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生理原因、分娩方式、生育认知原因、家庭以及社会原因、人文关怀几方面;护理前,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心理障碍 产妇 产后 原因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军人自杀问题已引发各国高度关注,其严重威胁官兵生命安全和部队稳定,但又很难准确预测和预防。本文通过对军人自杀危险因素、测量评估和预防策略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我军自杀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军人自杀行为 预防 研究综述
  • 简介:【摘要】 1、目的:对驻疆某部 525名隔离官兵进行心理干预,并对比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简称 SCL—90)评分变化情况并与中国军人常模常模进行比较,以此来了解隔离期间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变化。 2、方法:对驻疆某部 525名隔离官兵在到达部队隔离当天进行测试,隔离结束 14d后再进行测试,并进行比较分析。 3、结果:隔离后与隔离前比较因子分中敌对、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人际关系因子分有明显下降( P< 0.05)。 4、结论:心理干预对改善在应激情况下隔离官兵情绪有很大帮助,值得在边防部队推广。

  • 标签:   隔离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使用Rodgers概念分析法分析认知衰弱概念,系统检索常用中英文数据库纳入相关文献,从概念定义用法、特征、前因后果、测评指标等进行分析。

  • 标签: 认知衰弱 概念分析 认知 衰弱
  • 简介:摘要: 本文为适应新形式下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对重大紧急疫情造成官兵心理上产生不良情绪原因进行分析,对官兵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实施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方法及原则进行了阐述,为今后出现类似重大疫情部队及时调整好官兵身心状态,顺利完成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重大紧急疫情 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病人心理特征,并探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性基础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与负性情绪发生率。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其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不良情绪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晰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进预后,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实验目的:研究对四肢骨折患者行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心理护理对于心理状态效果与相关康复价值。实验方法:选择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时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共计120例作为这次实验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对照组,以及采用基于循证医学心理护理实验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性别数量及伤情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及SDS改变情况,并比较组间患者治疗依从性因为实验不同而导致差异性。实验结果:实验组患者以抑郁、焦虑为代表负性情绪反应明显优于另一组患者,此外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四肢骨折 心理护理 循证医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实验目的:研究对四肢骨折患者行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心理护理对于心理状态效果与相关康复价值。实验方法:选择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时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共计120例作为这次实验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对照组,以及采用基于循证医学心理护理实验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性别数量及伤情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及SDS改变情况,并比较组间患者治疗依从性因为实验不同而导致差异性。实验结果:实验组患者以抑郁、焦虑为代表负性情绪反应明显优于另一组患者,此外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四肢骨折 心理护理 循证医学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