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D44.CD2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本院本科室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和20例单纯性乳腺小管增生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双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D44和CD24的表达情况。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究CD44和CD2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结果对本次研究分析后,对照组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和单纯性乳腺小管增生患者,CD44、CD24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15.00%、15.00%和20.00%,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乳腺癌患者CD44、CD24细胞的阳性率均>65.00%,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44、CD24在乳腺癌中具有比较高的表达率,其较高的表达率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 标签: 乳腺癌 CD44 CD2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瘤的临床表现、分型、分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我院胸外科从200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手术治疗的63例胸腺瘤患者,年龄10岁至76岁,平均41.3岁;男性28例,女性35例;其中I期8例,Ⅱa期13例,Ⅱb期21例,Ⅲa期15例,Ⅲb期6例。直接开放手术切除38例,其中3例为复发二次手术;胸腔镜微创手术10例;行术前放疗后手术9例;行术前诱导化疗后手术6例。结果63例行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其中,5例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3至68天,平均22.8天。术后5年随访I、Ⅱ期患者39例健在,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于第3年死亡,2例因心脏病于术后第4年死亡;Ⅲ期14例健在,3例于术后第3年复发于肿瘤科治疗,2例于术后28月死亡,1例于术后37月死亡,1例于术后49月死亡。结论手术切除是胸腺瘤首选的治疗方法,胸腔镜微创手术特别适合于I、Ⅱ期胸腺瘤患者。术前放疗及术前诱导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从而获得切除更彻底的手术机会。

  • 标签: 胸腺瘤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小儿惊厥致病相关因素与防治策略的探讨。方法选取63例来我院进行惊厥疾病诊断与治疗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导致小儿惊厥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小、体温低、低钠血症以及异常脑电图,给予患儿针对性治疗后,共计有62例治疗有效,1例治疗无效而死亡。结论小儿惊厥致病因素较多,要求医生临床治疗期间从导致患儿患病的具体原因出发,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疾病预防、干预手段来预后。

  • 标签: 小儿 惊厥 相关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反应,调整和控制降压的幅度。结果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显效52例,占82.54%,有效8例占12.70%,总有效率95.24%。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要严格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重视靶器官的保护,量在限度地减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

  • 标签: 高血压病 老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优质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3例患者中7例因自发性气胸积气量少于该侧胸腔容积的30%,经保守治疗及胸膜腔穿刺抽气和护理后,治愈出院。56例患者行闭式胸腔引流术,顺利拨管出院。结论经临床实践,我院开展的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闭式胸腔引流术的护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等)可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瘤患者开颅术后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表现规律。方法对2007年12月到2010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因脑瘤行择期开颅手术的患者63例,术后第3天进行问卷调查,对开颅术后的中医症侯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出50项症候,共聚为4类。结论脑瘤患者开颅术后的中医证候有规律可循。

  • 标签: 脑瘤开颅术后证候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放射性龋齿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状况影响。方法调查63例鼻咽癌放射性龋齿患者心理状况,并与常模相对比。结果63例鼻咽癌放射性龋齿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SDS、SAS与国内常模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RS与正常对照组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咽癌放射性龋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及时诊治龋齿和有效的心理疏导是解决该项问题的关键。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龋齿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D4+/CD8+变化情况。方法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各组治疗7d内PCT和CD4+/CD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3d和7dPCT降低、CD4+/CD8+升高(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PCT降低,CD4+/CD8+升高。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糖皮质激素 重症肺炎 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不育患者63例临床治疗思路构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氯米芬片/HCG促排卵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补肾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妊娠22例,比例70.97%,排卵3例,比例9.68%,观察组妊娠31例,比例96.88,排卵1例,比例3.1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育,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育 临床治疗 思路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病房长期住院的12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安全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其他不安全事件;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安全管理是预防老年科患者各类安全事件发生的关键,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CD44、EGFR、nm23在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在胃癌侵袭和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化内科患者,其中75例胃癌患者,25例正常健康人并分为胃癌组和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和正常胃粘膜组中CD44、EGFR、nm23表达情况变化,并分析三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CD44在胃癌组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33%(28/75)和0%(0/2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GFR在胃癌组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33%(37/75)和16.00%(4/2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3、nm23在胃癌组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33%(34/75)和84.00%(21/2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胃癌组织中CD44、EGFR表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nm23表达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织。2、胃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与CD44、EGFR表达情况呈正相关;与nm23表达情况呈负相关。3、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CD44、EGFR的表达起促进作用;nm23表达起抑制作用。

  • 标签: 胃癌 CD44 EGFR nm23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30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30例普通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CD64、hs-CRP和PCT水平以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CD64、hs-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64、hs-CRP、PCT的阳性率及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水平均明显升高,三项联合阳性率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脓毒血症 中性粒细胞CD64 hs-CRP P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胃癌组织标本,采用SABC法检测标本中CD44蛋白表达,应用Pearsonχ2检验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确定CD44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胃癌标本中,CD44蛋白呈阳性表达有59例。呈阴性表达41例。胃癌组织中CD44蛋白表达范围主要在细胞浆。胃癌组织中,CD4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管浸润、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等有关(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胃癌 CD44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血清炎症因子在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婴幼儿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肠胃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应用McAb-APAAP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与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TNF-α与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发病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6、TNF-α与IFN-γ和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儿童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发病过程。

  • 标签: CD4+T 淋巴细胞 炎性因子 胃肠炎 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