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每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次数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不孕患者共266个周期,根据授精次数分成两组单次IUI组(93例,141个周期)和双次IUI组(85例,125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结果266个周期共获得45例妊娠,周期妊娠率是16.9%,比较单次IUI与双次IUI临床妊娠率(17.0%VS16.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一周期行2次IUI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不宜推广。

  • 标签: 宫腔内人工受精 授精次数 临床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减少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作次数的体会。方法对本科室诊治的50例门诊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家长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并定期随访。12个月后对所有回访的健康指导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规范用药的基础上,通过定期清洁环境卫生,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结论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做好家庭护理,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对减少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作次数有显著作用。

  • 标签: 家庭护理 儿童变应性鼻炎 减少发作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重复肾畸形的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30名经超声诊断判断为胎儿重复肾畸形的孕妇,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孕妇的胎儿肾脏器官进行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经产后复查证实有14例男孩重复肾畸形,13例女孩重复肾畸形,3例女孩未发现重复肾畸形现象,产前超声诊断出现了3例误诊情况,误诊率为10.0%;12例患儿出现囊肿样改变等现象,20例出现了分离肾盂,5例肾窦区出现两个无分离的肾盂。结论胎儿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中借助超声图像特征能够实现高效、安全、高准确率的疾病判断;但是,当前超声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诊情况,为此还需要在诊断技术革新上进行优化发展。

  • 标签: 重复肾畸形 超声诊断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是方差分析的一种。本文将先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结构、适用范围、事后比较的方法。然后引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概念,介绍它的主要优点,需要满足的假设条件,以及它的缺点和改进方法。

  • 标签: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球形假设 事后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集中管理与发放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为消毒供应中心培养专业人士,改善供应室的布局、物品、制度,以及有效的与临床科室的沟通,集中式通过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等过程对医疗器械进行处理,并且统一发放至各个临床科室。结果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集中管理与发放实施后,改善了临床科室不能集中处理已污染的器械的混乱管理情况,加强了医院对重复使用器械的质量安全监控管理,杜绝了器械包装的不规范、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结论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集中管理与发放能够有效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疗器械 集中管理 发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PD)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Medline、VIP、万方等数据库关于rTMS对帕金森抑郁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9月。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括350例患者。4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与SSRIs比较治疗PD患者2周后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23,95%CI(-2.74,0.28)。2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与SSRIs比较治疗PD患者2周后的UPDRSI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7.81,95%CI(-11.34,-4.28),rTMS优于SSRIs。2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加rTMS与SSRIs常规抗PD药物比较治疗PD患者2周后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59,5%CI(-5.63,-3.54),增加rTMS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状态。结论rTMS和SSRIs在改善帕金森抑郁的抑郁状态上短期疗效相当,但rTMS还具有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在常规抗PD治疗基础上增加rTMS,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上述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来证实。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抑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复人工流产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12月期间于我院行重复人工流产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重复人工流产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复人工流产 心理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工流产病人的影响。方法从我站选出重复人工流产病人54例,按照入站的先后顺序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组一27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组二27例为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SDS评分及疼痛程度,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SDS评分及疼痛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消除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减轻病人疼痛,提供心理指导,加快病人的恢复。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重复人工流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药物合并rTMS治疗)4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4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末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汉密尔顿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周末两组汉密尔顿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短期疗效优于单纯抗抑郁药治疗。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放射中采用阴道冲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放疗中采用阴道冲洗法为每周三次,实验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放疗中采用阴道冲洗法每周五次,比较两组疗效等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和对照组(85%)采用阴道冲洗效果显著(P<0.05);实验组在我院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我院总体情况比较满意,满意率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放疗后3例出现感染,2例出现阴道萎缩,2例出现阴道粘连,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对于对照组(47.5%)(P<0.05)。结论宫颈癌是常见的高发疾病,患者在放疗中采用阴道冲洗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癌 阴道冲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使用不同次数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1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1次血液灌流)和观察2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2次血液灌流);共计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观察三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发现,其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发现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反跳现象、并发症中间综合征等,三组比较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经不同次数血液灌流治疗效果不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次数较多的情况下,患者恢复时间越短,同时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预后,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经不同次数血液灌流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意外怀孕而行人工流产,尤其是重复人工流产严重影响着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其发生原因总体归结为未避孕或避孕失败。随着实践发展,法律及计划生育政策约束的逐渐减弱,避孕方式实行自我知情选择。PAC服务模式既尊重了患者的避孕知情选择,又能提高女性对人流危害及避孕知识的了解,增加自我避孕防范意识,提高正确避孕率,有效降低人工流产,避免重复流产。

  • 标签: 流产 关爱干预 重复人工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外出次数的作用。方法在手术室开展品管圈活动,由12人组成QCC小组。QCC小组依据查检数据,分析导致巡回护士术中外出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以降低术中外出的次数。结果改善前,共计查检60台手术,总共外出558次,平均每台手术巡回护士外出9.3次;改善后,共计查检了60台手术,总共外出245次,平均每台手术巡回护士外出4.1次。超过设定的目标值。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降低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外出次数取得显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巡回护士术中外出的次数,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 巡回护士 术中外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人工流产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人工流产的对象认识到人工流产的危害,掌握避孕的方法,降低重复流产率。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人工流产术的病例共10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对避孕知识掌握情况、是否及时坚持使用避孕方法以及半年内非意愿妊娠致重复流产情况。结果实验组半年内意外妊娠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意外妊娠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避孕知识掌握率、及时坚持避孕方法使用率分别为100%、9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让妇女快速从人工流产术中恢复正常,及时落实适合的避孕措施,还可减少患者手术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人工流产重复率 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复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屈螺酮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进行人工流产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实验组手术口服复方屈螺酮,对照组术后不服用任何避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出血时间更短,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出血量更少,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期更短,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屈螺酮,可提高月经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出血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工流产 屈螺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重复人工流产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有人工流产史且再次实施人工流产的患者11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心理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跟踪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半年重复流产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半年再次人工流产发生5例,占9.09%;心理组患者术后半年再次人工流产仅发生1例,占1.82%;两组比较有差异,(χ2=9.873,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重复人工流产患者护理中大大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利于护患关系的信任和谐发展,遵医嘱情况更好,大大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重复人工流产 护理 作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重复人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7月我院治疗的104例分析心理护理的作用,分为干预组、基础组,干预组55例,基础组49例,干预组的临床护理方法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结果干预组的抑郁、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基础组,临床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基础组。结论在重复人流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减少育龄女性的不良情绪及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人工流产 心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影响观察。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84例重复人工流产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人工流产疼痛程度、人工流产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及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盆腔感染、宫颈粘连、人流综合征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工流产妇女有确切的护理效果,能有效缓解心理焦虑、抑郁状态,提升人流适应性,降低疼痛感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重复人工流产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干预 影响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有失眠的焦虑症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焦虑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真刺激线圈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刺激线圈联合文法拉辛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多导睡眠监测(PSG)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及PSG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症伴失眠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焦虑症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下肢体重复性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每次训练40分钟,每日一次),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增加重复性训练(两种训练每日各20分钟,每日一次)。两组持续训练4周,观察训练前后下肢部分Fugl-Meyer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ambulationcategoryscale,FAC)评分情况。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FAC评分较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开展下肢体重复性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重复性训练 早期 Fugl-Meyer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