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了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产生,首先要弄清楚产生抑郁症的原因,然后从根本上“对症下药”,消除产妇的心结。本文列出并分析了产妇产生抑郁症的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干预措施。既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了这方面的内容,而且措施上更为具体详尽,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 标签: 产后 抑郁症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对自身以及婴幼儿都有不利影响。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关注,积极预防,防患于未然。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临床表现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用药调查,了解我院抗抑郁药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门诊处方与住院处方对抑郁药用药频度、销售金额等情况进行统计信息。结果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年精神专科药房抗抑郁药物销售总量为533.87万元,销售金额最高的是帕罗西汀,其次为文拉法辛,再次为舍曲林。DDDs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帕罗西汀,其次为文法拉辛,舍曲林为临床较常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舍曲林均为新型抗抑郁药,新型抗郁药物销售金额高于传统药物(P<0.05)。抗抑郁药物最常与镇静催眠类药物联合使用,与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也较频繁;药物均多用于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多≥40岁。结论我院精神专科药房抗抑郁药物使用趋于新型药物使用,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轻,效果好,规范性强。

  • 标签: 精神专科药房 抗抑郁药物 使用现状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PPD)是一种常见的分娩并发症,未经治疗的PPD产妇对母婴联结及婴幼儿发育许多潜在的负面影响,及时有效地治疗PPD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PPD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这三种治疗方法予以概述。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忧郁、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21±3.24VS38.21±4.10,3O.25±2.12VS34.76±2.04),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53±19.82VS78.42±1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抑郁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发生原因及心理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方法我院精神科2009年9月~2013年5月收治的产后精神病患者随即抽取1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不同原因造成抑郁评估,并且针对不同病因实施心理护理。结论从研究中发现对产后抑郁者,必须要针对不同原因采取合理心理护理,一定要注重心理、产褥期及精神科的护理。

  • 标签: 产后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给予综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自测量表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接受综合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抑郁程度,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各项治疗和护理,值得推荐。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6例PS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循证护理要求实施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1W、2W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分和比较。结果经过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缓解PSD患者的抑郁程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卒中 焦虑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现状。方法抑郁组选择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45名产后抑郁患者,对照组选择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35名产后非抑郁患者,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家庭功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3.25,4.36;P﹤0.05);矛盾性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t=2.31;P﹤0.05),家庭功能维度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2.65,3.24,1.87,1.98,3.56,3.11;P﹤0.05)。结论产后抑郁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重建家庭环境、恢复家庭功能不仅能够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抑郁 家庭环境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病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口服百忧解,治疗组采用耳穴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耳穴加百忧解治疗。1个疗程8周。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和治疗组CRP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治疗联合西药百忧解治疗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患者效果较单用西药疗效好,并可改善体内微炎症状态。

  • 标签: 耳穴疗法 血液透析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黛力新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提高抑郁症的临床治愈率,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80例在某年某月到某年某月时间段内来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将该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使用阿米替林治疗方法;另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患者使用黛力新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记录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参加研究的80例抑郁症患者在临床治疗后,总体的治疗效果两者差异不大,但是在药物显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黛力新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阿米替林。观察组患者的起效快,副作用小。结论黛力新作为一种情绪稳定剂,能够达到抗焦虑以及兴奋的作用,可以对各类抑郁症起到治疗效果,同其他药物相比还具有起效快和副作用小的优点,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 标签: 黛力新 抑郁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56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比较2组患者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60天时,2组HAMD、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改善作用,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阿米替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第二周末,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显效率为6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4%,显效率为65%。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的HAMD减分率均比较高,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0.025、0.014)。在治疗第六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HAMD减分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抑郁症治疗中,服用帕罗西汀或者阿米替林药物,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阿米替林相比,帕罗西汀具有剂量少,副作用小的优势。同时,患者耐受性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临床对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当中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1年内收治的6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生活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抑郁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以及各项生活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抑郁症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包括人文关怀、认知疗法和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分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分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抑郁症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