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影响

董贵

董贵

(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当中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1年内收治的6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生活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抑郁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以及各项生活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共情护理;抑郁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93-02

抑郁症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自杀率。当前,抑郁症的病因并未得到明确,在抑郁症治疗与护理方面仍旧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1]。大部分研究均表明,临床医护人员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站在患者的情感角度,对患者的情感进行识别与评价,即需要给予患者共情护理。基于此,本文主要选取了6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分析并探讨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当中所产生的影响。现将具体研究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28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年龄(42.75±6.34)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病程(5.22±1.03)年;住院时间12~36d,平均住院时间(24.28±4.43)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基于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1.2.1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观察,并且予以恰当的健康教育,使本组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与抑郁症相关的知识。

1.2.2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首先,本组所有护理人员均进行共情护理培训,了解共情护理的相关知识,能够做到关心并且理解患者。其次,本组护理人员均需要能够积极的倾听患者新生,在患者诉说时并不强硬的阻断,亦不对患者的观点进行对错的评判,且予以恰当的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想法。同时,护理人员要善于从患者的情绪当中对患者的心情进行观察和体验,争取与患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第三,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角度理解患者的痛苦。第四,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进入到患者的内心世界,增强与患者的共情反应。再次,护理人员需要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理解,便于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正确的引导。最后,护理人员主要注意患者自身所反馈的信息,对患者动作、表情等进行观察。

1.3判评价指标

首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患者得分预告代表患者的临床抑郁程度越严重。

其次,对患者生活功能进行评分。包括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社会功能、抑郁四个症候群。患者得分越低代表其生活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对比结果(n=32,x-±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27.26±7.0920.33±7.52

观察组27.42±6.9715.25±8.01

t4.02549.3665

P>0.05<0.05

通过表1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抑郁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功能评分

由表2的相关数据可知,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抑郁症属于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临床一般认为抑郁症与个性特征、神经递质、应对方式等多种因素存在比较密切的关联[2]。患者在患有抑郁症的情况下,其精神运动功能会发生明显的降低,由此会产生较强烈的自伤、自杀倾向。临床希望对抑郁症住院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希望能够走入抑郁症患者内心的世界,从患者情感角度提升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中,采用共情护理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抑郁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以及各项生活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秀容.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华夏医学,2015,04(06):138-141.

[2]贺国文,赵咏梅,周洁.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03(05):659-661.

[3]郁京萍,杨佳英.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7(08):1397-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