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治愈后慢性患病情况以及生活方式,以期为改善治愈后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通过随访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治愈肺结核患者120例,统计分析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病情况以及生活方式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62例(51.67%);合并糖尿病者65例(54.17%);合并冠心病者41例(34.17%);BMI指数平均为(19.89±3.01)kg/m2;吸烟者21例(17.50%);饮酒者58例(48.33%);从不锻炼者24例(20.00%)。结论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对自身身体状况关注度不够,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合并慢性以高血压、糖尿病居多;且体重指数明显低于普通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肺结核患者治愈后的营养状况,注重预防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 标签: 肺结核 治愈 慢性病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慢性者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6年1月门诊慢性者用药处方2250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2250张处方中有127张处方不合理,占比为5.7%,不合理处方的内容包括中成药使用不适宜、重复用药、诊断与用药不符、联合用药不适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不宜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等。结论我院门诊慢性者用药还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需要加强管理。

  • 标签: 门诊慢性病患者 不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慢性者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慢性住院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问卷调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效果。结果(1)在两组患者中,具有恐惧、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患者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依从度和满意度分别86.5%为和97.3%,对照组为54.0%和73.0%,观察组依从度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做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值得推行。

  • 标签: 老年 慢性病 情绪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慢性已经成为国家和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慢性者需要几乎一生的医学照顾需求,使得全科医学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全科医学起步较晚,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必要的尝试探索,也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改善,从而实现全科医学在慢性的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以下发面展开。

  • 标签: 全科医学 慢性病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者健康管理中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成常规健康管理组(n=35)和社区护理干预组(n=35),在对全部研究对象实施常规健康管理,在此基础上,对社区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常规健康管理组老年慢性者接受护理后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健康知识合格率与社区护理干预组相比,数据对比结果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反映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相较于实施常规健康管理,在老年慢性者健康管理中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较高,在提高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血压水平。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健康管理 老年慢性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者医养结合的延续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及其实现途径;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时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患者医养结合的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1年后自能能力Barthel指数及反复住院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反复住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养结合的延续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老年慢性者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患者的寿命。

  • 标签: 老年慢性病患者 医养结合的延续护理模式 实现途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随时代生活节奏加快,以糖尿病,精神异常,恶性肿瘤等慢性渐多,本文选取精神分裂症作为代表,从而探讨慢性的起病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慢性管理,藉此找到更有效,更直接对待慢性改善慢性的方式。其中截取部分文献,探讨发现,以实行慢性管理以及自我管理进行对照实验,其中施行慢性管理的患者不论从意识形态还是生活状态上相较后者都有较大的优势。

  • 标签: 慢性病管理 精神分裂症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徐汇区32家养老机构老年人群慢性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531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通过询问、查阅病历资料和体检档案等方式获取老年人的慢性资料,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结果该人群的慢性患病率91.53%,偏颇体质的检出率91.9%,偏颇体质中气虚质155(29.19%)人;阳虚质118(22.22%)人;慢性率前四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337(63.5%)人、冠心病188(35.4%)人、糖尿病113(21.3%人)、脑卒中111(20.9%)人,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患者中气虚质与阳虚质较多(P﹤0.05),糖尿病患者气虚质与阴虚质较多(P﹤0.05)。无慢性的老年人67(12.9%)例,主要体质类型是阳虚质(24.4%)和平和质(22.4%);27.9%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慢性,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6.4%)和阳虚质(25.7%)。31.8%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慢性,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7.2%)、阳虚质(22.5%)和阴虚质(20.1%)。18.3%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三种慢性,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43.3%)、阳虚质(20.6%)。9.4%名老年人同时患有四种及以上的慢性,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30.0%)、阴虚质(16%)和痰湿质(16%)。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辨识老年人的中医体质类型,并采取中西医措施预防或改善慢性的发生发展,保障老年人的健康。

  • 标签: 老年人群 中医体质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社区全科医疗中防治慢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病情变化做密切观察并记录,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结果实施防治计划和措施后,患者在心态、日常饮食禁忌、疾病健康知识方面大为改观,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慢性实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对减少其发病率、稳定病情防止疾病蔓延意义重大。

  • 标签: 社区全科慢性病防治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石嘴山市2015年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同时为实现《中国防治慢性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相关目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WHO推荐的早死概率计算方法,计算2015年石嘴山市四类慢性分性别早死概率,同时以《规划》目标——到2020年,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较2015年降低20%1为目标,衡量我市应该达到的指标要求。结果石嘴山市2015年早死概率为14.75%,其中男性早死概率为22.50%,女性早死概率为13.48%。以2015年为基准,到2025年四类慢性早死概率应降至11.8%。结论四类慢性早死概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的综合防治,争取2025年实现慢性早死概率降低25%的目标。

  • 标签: 慢性病 早死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的8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应用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好,并发症的发生率少,是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的良好选择。

  • 标签: 健康教育 高血压 临床效果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服务对管理社区慢性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68例慢性者,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和社区护理服务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康复率及健康知晓率等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对比(P<0.05)则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社区护理服务 慢性病 临床效果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全科医生在签约模式下在社区慢性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效果。方法挑选自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社区慢性者200例纳入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并依据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施行门诊管理+随访的传统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给予研究组实施全科医生签约下的契约管理模式,登记两组患者的慢性情况,对慢性知识的掌握以及慢性控制是否达标并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疾病建档率(100.00%)与疾病规范管理率(9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掌握疾病自我管理方法率(95.00%)与疾病控制有效率(78.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医生通过有偿签约建立契约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全科责任医生 社区 慢性病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昆明市社区慢性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了ADL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昆明市部分社区老年人进行慢性对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不同慢性数目对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慢性数目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有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病 日常活动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5例,对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积极的临床护理,45例患者中43例病情极大的好转,2例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方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遵医嘱用药率、运动适度率、合理饮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健康教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门诊性病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到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炎、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治疗依从性的不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性病者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保证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干预 性病 焦虑 依从性
  • 简介:摘要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整个护理过程是围绕呼吸康复训练,重点提供营养支持,并配合适当的氧疗护理,而心理支持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由于COPD疾病的特殊性,对COPD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护理 营养支持 氧疗 呼吸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7月-2017年3月就诊我院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临床护理方法为研究分组依据被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将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护理前与护理后采用SCL-90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连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达到健康促进效果。

  • 标签: 连续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ICU治疗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67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积极治疗同时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7例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后,66例病情得到改善,转出ICU病房进行常规治疗,有1例死亡,死亡率1.49%;通过问卷调查,本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0%。结论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ICU治疗中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病情,减少死亡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ICU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