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心理护理,8周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WCST评分中,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错误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 认知功能 抑郁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群体心理素质训练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及自我认知状况的影响。方法对两组护士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人文关怀与心理保健指导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群体心理素质训练。结果观察组在通过常规训练与群体心理素质训练后,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并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可知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好转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而通过群体心理素质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急诊护士的自我认知状况,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体心理素质训练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及自我认知状况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群体心理素质训练 急诊护士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认知干预在小儿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抽血室进行静脉采血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抽血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主动配合采血情况、负面情绪发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采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负面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采血患儿应用心理认知干预可明显提高主动配合采血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负面情绪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理认知干预 小儿 采血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学知识在高三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和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三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的认知途径、范围、深度及对心理学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发现,高三学生对心理学的认知不容乐观,认知途径广泛,渠道相对集中,渠道的非科学性,导致一知半解、误区丛生。讨论高三学生对心理学具有很高的学习需要,心理学的普及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认知渠道仍需拓展。

  • 标签: 高三学生 心理学 认知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精神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NOSIE评分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科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后,可明显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并减轻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认知疗法 精神科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大一女生孙某因与寝室同学发生矛盾,偷窃寝室同学财物报复,后被发现,与同学关系恶化,自己也很自责。此事件发生后,孙某不知所措,羞愧,担心学校处分、父母伤心而极度焦虑,无法正常进行学习生活,情绪非常低落,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孙某存在中度焦虑,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应激障碍。咨询师根据王的情况主要采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孙某改变了错误的认知观念,能够较为坦然地接受事实,并开始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这一事件,和寝室同学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认知活动的功能、表现、内在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因为认知和语言二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程度也非常的复杂,因此,对于二者的这种紧密联系使得人们在关注时就不可避免地把认知心理学和应用语言学当做共同的课题来研究。

  • 标签: 认知心理学 语言输出 过程
  • 简介:摘要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1。案例中求助者15岁,由于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将一事无成”,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并制定咨询方案。咨询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求助者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明显改善。

  • 标签: 自卑 一般心理问题 不良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两组都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改善精神分裂 认知功能 阿立哌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心理组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抑郁情绪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心理组的HAMD评分(15.19±6.68)分显著低于常规组(20.68±3.74)分,心理组的认知功能总体改善率36例(85.71%)显著高于常规组26例(61.9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的抑郁心理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 抑郁情绪 认知功能 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实施认知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38例患者应用认知心理护理,命名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经2个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程度。结果经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实施认知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老年 抑郁症 认知性心理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心理治疗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结合认知心理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状态以及精神状态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心理治疗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提高患者认识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以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例,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192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中80例T2DM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为观察组,认知功能正常112例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量表(MoCA)对两组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各项功能差异,并分析合并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从最终结果来看,观察组在延迟记忆、注意力等各项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差异比较显著,其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从统计结果来看,病程、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是MCI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T2DM合并MCI患者而言,合并症状与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密切关系。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心理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焦虑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8例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作对照组,仅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给予针对性治疗;另选取38例作研究组,在不同针对性治疗基础上辅以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心理焦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理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3.15%,对照组患者心理焦虑症状发生率为26.31%,两组患者心理焦虑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腔疾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口腔疾病 心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我院在2017年1月份到2018年6月份收治50例癫痫患者和体检健康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其中的对照组为体检健康者,观察组为癫痫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状态都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在比较分析中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癫痫患者患者在认知功能上存在障碍,多与心理健康有关。

  • 标签: 癫痫患者 认知功能 心理健康状态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认识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抽取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实验组的55例患者在手术前、术中、术后均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跟踪观察,实验有5例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有14例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经对比分析,χ2=7.1215,P=0.007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减少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老年全麻患者 术后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探讨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认知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抑郁症治疗的患者96例,将其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比患者其他方面发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认知护理干预,观察结果。结果采用心理认知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各方面都要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在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的治疗可以得到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认知 抑郁 积极的心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治疗技术在精神科临床心理护理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54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27例/组。将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认知治疗技术的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将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8周后的病情总分(155.94±9.51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采用认知治疗技术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精神科 认知治疗技术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认知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加行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认知障碍、焦虑/躯体化、绝望感、体重下降、睡眠障碍、阻滞、日夜变化及HAMD总分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老年患者 认知性心理护理